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9+3”免費中職教育:為藏區孩子插上騰飛的翅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7月28日電題(記者吳曉穎、江毅)一年前,扎西還是一名無所事事的“待業青年”。 在成都市禮儀職業中學學習一年後,回到家鄉甘孜州得榮縣拉姆村過暑假的扎西,在家人眼中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捧起書本就頭疼的小夥子,如今從學校帶回了很多獎狀,説話時還經常會蹦出幾個“文縐縐”的新潮詞語……

    扎西説,如果沒有獲得重新讀書的機會,他可能像祖輩們那樣以種地、放牧為生,一輩子過著靠體力吃飯的簡單、重復生活。

    扎西人生軌跡的改變,得益於2009年9月四川省全面啟動的藏區“9+3”免費教育計劃,這一計劃令很多藏族青少年有機會赴內地學校學習,掌握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

    “9+3”,即在9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對藏區孩子提供3年的免費中職教育。這是四川探索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創舉。2009年,四川省財政投入2億多元專項資金,為實施這項計劃提供了強有力的財政支持。

    按照規劃,參加“9+3”的藏區學生,每人每年免除學費2000元;在前兩年中,每年生活補助3000元,第三年生活補助1500元。對於交通、住宿、書本等雜費,每生每年補助1500元;新生還有冬裝補助300元。與此同時,到內地中職學校就讀的藏區學生,整體被納入當地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

    優惠的政策,重新點燃了藏區貧寒學子的讀書夢想。得知“9+3”計劃後,康定縣新都橋鎮新二村村民阿多,第一時間給孩子報了名,“過去藏族人喜歡置辦些金銀、水貂皮,給娃娃留些家産。而現在大家看重的是誰家娃娃考上大學、找到好工作。我們這些農牧民家庭的娃娃學習成績不太好,考大學沒希望,‘9+3’正是合適他們的路。”

    帶著自己的夢想和家人沉甸甸的期望,一批高原兒女踏上內地求學的征程。2009年秋季開學,來自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涼山彝族自治州的1萬多名藏區學生,陸續到省內18個市的85所中職學校就讀,這也是四川教育史上藏區學生赴內地讀書規模最大的一次。 從高原到內地,生活的差異、學習水平上的差距和對遠方親人的思念,讓一些藏區學生在入校初期感到了種種不適。

    針對藏區學生面臨的各種實際困難,各所“9+3”學校不斷完善管理體制、改進教學方法,在學習、生活、思想上給這些遠離家鄉的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

    “藏區學生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剛入校時有的學生連拼音都不懂,日常交流也成問題。學校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對藏區學生進行小學基段、高段、初中肄業、初中畢業四個層次的分層教育,抽調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班主任。”雅安市天全縣職業中學副校長田孝剛説,“一個學年之後,這些學生們的精神面貌和學習成績就能發生明顯變化。”

    不僅如此,天全縣還採取“結對家庭模式”,由一名縣幹部、一名老師、兩名內地學生和兩名藏區學生組成一個臨時“家庭”,不定期舉行家庭聚會,對藏區孩子給予家人般的關愛。

    18歲的扎西告訴記者,他心底一直埋藏著一個願望,就是將來把自己風光秀美的家鄉甘孜州九龍縣打造成人間仙境“香格里拉”,讓更多的遊客領略家鄉的自然風光。“我們那裏的交通條件不是很好,很多遊客都不願去。”扎西説,通過在交通運輸專業3年的學習,想把自己在內地學校學到的先進築路技術帶回家鄉。

    四川藏區經濟相對落後的根本原因在於人才的匱乏。四川省教育廳“9+3”免費職業教育辦公室主任傅明説,實施“9+3”教育不僅要讓藏區孩子掌握謀生的一技之長,帶動藏區農牧民家庭脫貧致富,更致力於為民族地區培養一批專業人才。

    在專業設置上,“9+3”中職學校針對藏區緊缺的專業人才結合市場需求,專門開設了旅遊電子、物流、汽修等相關專業,努力實現藏區人才的本土化。

    田孝剛告訴記者,入學第三年,學校會推薦學生到相關企業頂崗實習,在尊重雙方意願的前提下,簽訂就業協議。學校的培養目標是,每一名畢業生走出校門都能掌握一技之長,保證學生求學有門路、就業有出路。

    今年秋季,又將有1萬餘名藏區新生奔赴內地求學。與去年不同的是,根據學生需求,四川省又增加了5所“9+3”中職學校,並增添了橋梁工程、農業技術、服裝、醫護幼兒教育等一些就業前景較好的專業。借助知識的力量,這些藏族學生將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好。  

 
 
 相關鏈結
· 我國對涉農專業和農村困難學生實行免費中職教育
· 上海市中職教育突出就業導向保人才“適銷對路”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