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顏昊、陳輝)國防部新任新聞發言人耿雁生30日表示,中國軍隊迄今為止已執行23次國際人道主義物資援助任務,共向19個受災國家提供了總價值超過5億元人民幣的救災物資。
耿雁生介紹説,解放軍還派遣醫療防疫救護隊赴海地執行任務,累計診治近4000人,發放藥品150多種,贏得了聯合國駐海地穩定特派團和海地人民的廣泛讚譽。
耿雁生説,近年來國際上自然災害頻發,中國政府對受災國的援助力度越來越大。為有效實施國際災害救援,中國政府和軍隊有關部門建立了“對外人道主義緊急救災物資援助部際工作機制”。
2002年,中國軍隊首次對外援助,向阿富汗提供救援物資。此後,中國軍隊多次安排軍用專機、專列對外運送人道主義援助物資,主要包括帳篷、毛毯、藥品、醫療器械、食品、發電機等。
由北京軍區工兵團官兵、武警總醫院醫護人員和中國地震局專家組成的國家級專業救援隊伍,參與國際救援時代表中國政府,稱作中國國際救援隊。自2001年4月成立以來,已經6次赴海外受災國執行救援任務。
北京軍區工兵團政委王華林表示,他們已經向中國國際救援隊輸送了370名官兵,並常年保持100人左右的一支分隊處於24小時待命狀態,接到命令後能夠在半小時內完成人員、車輛和裝備的集結工作,前往任務區執行救災任務。
兩年來軍隊和武警部隊共出動官兵近百萬人次參加搶險救災行動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陳輝、王經國)2009年以來,軍隊和武警部隊累計出動官兵近百萬人次,組織民兵預備役人員450.6萬人次,參加抗洪、抗震、抗旱、抗颱風和森林撲火等搶險救災行動,轉移安置受災群眾450萬人次。
這是記者30日從由國務院新聞辦、國防部外辦、總政宣傳部和外交部聯合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了解到的。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在新聞發佈會上説,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是國內搶險救災的突擊力量,擔負著解救受困群眾、保護重要目標安全、運送救援物資、疫病防治、搶修道路、災後重建等任務。在歷次重大搶險救災行動中,他們都發揮了主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耿雁生介紹,國務院、中央軍委公佈了《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中央軍委頒發了《軍隊處置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人民解放軍組建了抗洪搶險應急部隊、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核生化應急救援隊、空中緊急運輸服務隊、交通應急搶險隊、海上應急搜救隊、應急機動通信保障隊、醫療防疫救援隊等8支國家級應急專業力量,兵力規模約5萬人。兩年來,軍隊和武警部隊共動用車輛機械30.5萬台次,飛機、直升機162架次參加搶險救災。今年入汛以來,軍隊和武警部隊投入大量兵力抗洪搶險,截至29日18時,共投入兵力38.3萬人次,組織民兵預備役人員81.5萬人次,車輛裝備2.8萬台次,舟艇1.4萬艘次,共轉移安置群眾149.6萬人次,運送物資5萬噸,疏通道路2544公里,加固堤壩905公里。
中國國際救援隊人數增加一倍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顏昊、王經國)中國國際救援隊領隊黃建發30日表示,中國國際救援隊在原有的基礎上人數已經擴大一倍,增加到450人,中央財政將再投入1億元人民幣為救援隊配備先進、實用的救援裝備。
黃建發説,面對汶川地震這樣的特大災害,中國政府發現專業救援隊伍的人數和裝備滿足不了救災的需求。此後,政府計劃進一步擴大專業救援隊的規模。
2001年4月成立的中國國際救援隊是由北京軍區工兵團官兵、武警總醫院醫護人員和中國地震局專家組成的國家級專業救援隊伍,他們分別擔負現場搜尋與救援、應急醫療處置和災區受災群眾的醫療救治以及制定救援方案等任務。
黃建發説,地震現場救援非常困難,非常複雜,對搜救人員、對救援人員提出了很高的素質要求,這樣組成的隊伍充分發揮了各個部門的優勢,把專業救援和日常工作結合起來,把軍隊的資源和地方的資源有機結合起來,使建設的成本最低、救援效果最大。
目前,中國國際救援隊成員總數增加到450人。其中,武警總醫院的醫療分隊由30人增加到60人;工兵團救援分隊增加到370人。此外,新的救援裝備正在採購之中,目前正在進行招投標,年底前到位。
中國國際救援隊是聯合國認可的世界第12支重型救援隊,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開展最複雜、最困難的救援,也可以擔負國際救援現場的協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