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蔡武:用新的文化發展理念解決文化發展中的問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8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用新的文化發展理念解決文化發展中的問題
——文化部部長蔡武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周瑋)“胡錦濤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相結合,指明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在我國經濟社會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初步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文化部部長蔡武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形成了新的文化發展理念

    記者:連日來,文化界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講話。您怎麼領會中央關於文化建設的重大戰略思想和部署?

    蔡武: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提出了一系列戰略思想。黨的十六大指出: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黨的十七大進一步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總體佈局的戰略高度,提出了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任務。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文化戰線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初步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這條道路的重要標誌是我們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形成了新的文化發展理念,初步掌握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這個命題,提出的時間還不長,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檢驗、豐富和完善、發展。

    文化是軟實力,但不是軟任務

    記者:如您所説,中央對文化建設一以貫之高度重視。但是,我們在採訪中也發現,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對待文化建設,説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

    蔡武:是的。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門,特別是一些基層和綜合部門,還沒有把文化建設放到應有的位置,一些領導幹部還存在著對文化建設輕視、忽視、偏視的觀念,沒有將文化建設真正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進行規劃和部署。近年來,雖然對文化的投入有較大幅度增長,但文化建設投入仍然總量偏少、比例偏低,與發展的需要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各地投入不平衡的現象比較突出。目前,投入最高的省份佔財政支出的0.8%,最低省份僅佔0.31%。一些地方對文化的投入存在一些誤區,比較重視耗資巨大的所謂城市標誌性的形象工程,沒有把有限的財力用在直接為群眾服務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網點建設上。許多地區還沒有把文化工作納入對各級黨委政府的考核體系或所佔權重比例過低,文化發展指標尚未成為地方政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導致文化工作被忽略、甚至被邊緣化。

    要扭轉這一傾向,在認識上至少要澄清三個問題:一是一定要樹立這樣一個觀念,發展經濟是保民生,發展教育、衛生、社會保障是保民生,發展文化同樣是保民生。二是一定要樹立這樣一個觀念,文化是軟實力,但不是軟任務,軟實力必須要由硬實力來支撐,作為硬任務來抓好抓實。三是一定要樹立這樣一個觀念,當今時代,經濟和文化相互融合,已經密不可分。一個地方一定要發展有文化內涵的經濟,要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品格,必須重視文化、重視創意,否則在産業鏈條分工上只能處在下游,永遠沒有主導權和發言權。

    堅決抵制氾濫的低俗之風

    記者:最近我們注意到,無論是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還是網絡等新媒體,談及文化,一個比較熱的話題就是“反三俗”。作為文化部長的您怎麼看?

    蔡武:近年來,文藝創作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低俗化、娛樂化傾向嚴重。據説現在一年創作歌曲在兩萬首以上,但是真正為廣大群眾所傳唱的有多少首?現在一年創作的小説等文學作品汗牛充棟,但真正為廣大讀者所一致公認的力作有多少部?出版業一年出版各類出版物三十萬種,但真正能與我們先輩幾千年為我們留下的八萬種歷史典籍比肩的作品有多少?我們全國幾百個電視頻道,數以千萬計的文化節目,真正的有豐富文化內涵、高尚文化品位和品格的節目又佔多大比例?我們每年生産四百多部影片,上萬集電視劇,其中能與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並駕齊驅的傳世力作佔多大比例?熱遍全國的文化遺産保護浪潮中,逐利、炒作,托假的“虛火”佔多大成分?有的藝術家公開表示,他的創作目的主要是娛樂,不追求深刻的思想內涵,不追求深層次的心理需要和人文關懷。創新意識不強,模倣之風盛行。比如,《印象·劉三姐》成功之後,各地一哄而上,大同小異,在視覺和審美上使觀眾和遊客疲勞,對此嘖有煩言。還有一些是急功近利、金錢至上、追逐成名不擇手段,在炒作和包裝上尋找出路,用低級的噱頭和聳人聽聞、甚至喪失道德底線的所謂“賣點”吸引眼球。一些作品通過暴力色情、陳腐迷信、八卦奇聞來促銷謀利。

    記者:低俗化産生的原因是什麼?

    蔡武:一是市場導向的負面影響。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以最少的付出獲取最大的經濟報酬成為一種價值追求。這是市場規律的體現,但也不可避免對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産生影響,期望一夜暴富,浮躁風氣、快餐式創作流行起來,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對藝術創作産生消極影響。

    二是受全球藝術發展趨勢的影響。西方發達國家發端的由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從嚴肅藝術向娛樂文化發展的傾向影響越來越大,並迅速向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擴展。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同時出現低俗化、庸俗化的東西。

    三是文藝批評流於形式,助長了低俗化的趨勢。目前,文藝批評狀況堪憂,健康的、正常的文化批評式微,對低俗、消極、混亂等不健康不正常現象不進行客觀批評,或不痛不癢,擊不中要害,批評缺乏針對性、實效性、公正性和權威性,有的甚至在利益驅動下作托,助長了低俗之風的氾濫。

    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對這種不良風氣不能視而不見、聽之任之,要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善於發現、提倡反映主流價值、弘揚主旋律的作品,扶持、推廣,典型引路。多用引導的辦法,少用行政的辦法,團結、帶領藝術創作人員,逐步形成強大的良好的創作風氣。

    要以敬畏之心對待傳統文化

    記者:近年來,興起了一股新的傳統文化熱潮,比如國學熱、文物熱、申遺熱等。

    蔡武:這本來是大好的事情,全社會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關注、熱情參與,是文化建設獲得大發展的重要條件。但是在這股熱潮中,特別是在文化遺産保護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和不良現象:爭奪名人故里,甚至爭奪本來子虛烏有的所謂名人的故里;興建假歷史文物,盲目舉辦祭拜活動;喪失道德底線,混淆基本的是非觀念,肆意炒作一些負面的文化現象、歷史人物和文藝形象。這就引發了人們的思考: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有些人全盤否定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不科學、愚昧、落後,鼓吹洋的比中國的好,新的比舊的好,現代的比古代的好。這顯然是一種民族虛無主義的觀點,是數典忘祖、“言必稱希臘”。也一直有些人夜郎自大,認為只有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和特點,搞“復古”。這是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國粹主義”。現在又有人在這個問題上搞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不分良莠,不分精華糟粕,只要有利可圖,就打著保護、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搞開發利用。其實質是對傳統文化缺乏敬畏之心,不尊重祖先,把歷史遺産當成手中的玩偶、謀利的工具。

    在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上,一要心存敬畏,二要心存感恩。在搶救第一、保護為主的前提下,適當地開發利用豐富、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來發展經濟,造福一方百姓,出發點和目的都是好的。但應當清醒認識到,文化遺産珍貴脆弱,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要將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提升到保護民族血脈、民族基因的高度,去除浮躁和功利心態,合理利用傳統文化資源。一方面要堅持不能搞文化造假,另一方面要堅持可持續發展,不能竭澤而漁,不能吃了“祖宗飯”又吃“子孫飯”。

    對外文化交流目的不是要輸出意識形態和發展模式,而是要贏得世人對中華文化的了解、理解、尊重和認同

    記者:您曾經説過“軟實力就是硬道理”,怎麼看當前的對外文化交流工作?

    蔡武: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主張構建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與此相適應,我們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的目的不是要輸出中國的意識形態和發展模式,而是通過傳播中華文化,使我們的文化能夠真正地吸引人、打動人,引起共鳴,撥動心弦,贏得尊重,增進心靈的溝通,尋求理解與合作,使外界全面、準確認識當代中國的真實面貌,從而為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創造更加良好的國際環境。

    對外文化交流的內容選擇上必須是全方位的。不僅要有傳統文化,也要有現當代的文化;不僅反映我們已經取得的成就,也要全面反映我們還實際存在的不平衡、不發達的狀況,反映中國人民艱苦奮鬥的歷程;既要突出中國特色,也要注重尋找同外部世界的共同點,反映世界流行元素在中國的傳播情況。在內容格調上,必須選擇健康和積極向上的,而不能為了吸引眼球而向世人展示文化糟粕,有損我國和平、發展、文明、民主、改革、開放的新形象。目前偏重於傳統文化,在當代文化和流行文化方面的傳播力度不夠,特別是缺少能反映當代中國發展面貌、具有文化內涵和思想深度的優秀圖書、戲劇、歌舞和影視作品,導致國外民眾對當代中國情況缺乏全面準確的了解。

    對外文化傳播方式的改進是一個老話題,關鍵是我們要學會“中國元素、國際表達”,要充分掌握受眾的思維方式特點、接受習慣、語言特徵,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的交流和傳播方式,來不斷提高我們文化傳播的有效性、實效性。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文化部: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記者 周瑋)在近日舉行的全國宣傳部長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講話中系統闡述了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的十個方面重要關係。新華社記者日前就此採訪了文化部有關部門負責人。

    堅持“二為”方向弘揚主旋律 貫徹“雙百”方針提倡多樣化

    文化部藝術司負責人表示,十大關係中關於正確處理“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關係的論述,對於進一步推動藝術創作的全面繁榮發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弘揚主旋律,就是堅持“二為”方向;提倡多樣化,就是貫徹“雙百”方針。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不可或缺,都統一于“三貼近”的具體實踐中。弘揚主旋律要堅持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有機統一,不能降低藝術標準,不能空洞説教;提倡多樣化要講究格調品味,寓教于樂,不能低俗媚俗庸俗。 >>>詳細閱讀

    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實踐中,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這些認識包括: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出發,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大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共同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等等。深刻把握這些規律性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強大動力、根本目的、戰略目標等不斷進行新的理論思考和概括,有利於我們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著眼長遠,立足當前,加快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廣西、陜西兩省(區)文化發展座談會在南寧舉行
· 廣東省委書記:掌握文化發展和文化傳播的主動權
· 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文化發展論壇在蘇州舉行
· 文化部: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