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館25週年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8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讓和平之花長開不謝”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館25週年記

    新華社南京8月16日電(記者 蔡玉高 蔣芳)“歷史不容忘卻,和平定要珍惜。”15日下午,來自安徽的王新紅參觀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後,在留言簿上寫下他的感悟。

    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表示,開館25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參觀者從紀念館展陳中收穫“珍愛和平”的理念,這令人欣慰。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後,製造了屠城30萬人的南京大屠殺慘案。為了“把血寫的歷史銘刻在南京的土地上”,1985年8月15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正式建成開放。

    為冤魂吶喊,為歷史正名。紀念館內大量珍貴文物史料和極具震撼力的紀念雕塑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向人們講述著當年的歷史。2004年紀念館免費開放後,激增的參觀人數對其規模和展覽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12月13日,擴建後的新館對外開放,3300件文物、3500多幅照片以及1萬多份個性化檔案讓參觀者對當年慘痛的歷史有了更深切的認知。

    “紀念館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朱成山介紹,25年來紀念館接待中外觀眾2500多萬人次,其中有一半左右是青少年學生,他們在參觀完紀念館後紛紛表示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很多學生還表示“絕不能讓歷史悲劇重演”。

    紀念館在中外交流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紀念館接待了來自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人士200萬人次左右。其中來自日本的參觀者最多,尤其是新館開館以來,每年都有3萬-5萬名日本觀眾前來參觀。日本銘心會訪華團已25次來紀念館參觀。訪華團團長松岡環表示,對歷史問題達成共識有利於兩國人民世代友好。

    隨著對歷史研究的不斷深入,紀念館的展陳理念也越來越國際化。朱成山表示,展覽的目的並不是要讓人們記住仇恨,而是提醒參觀者吸取歷史教訓的同時,一定要為人類社會的和平發展而努力。

    紀念館新館的設計和展陳一直貫穿著“和平”這條主線。新館整個外形像一艘正待遠航的大船,寓意“和平之舟”;為了緩解參觀者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實一直壓抑著的沉痛心情,新館還特地設計了和平公園。此處碧波盪漾、綠意盎然,不遠處還矗立著手托和平鴿的和平母親雕塑,讓人豁然開朗的同時,也倍加珍愛和平發展的環境。

    為了引導參觀者理性看待歷史,新館還特地將兩句非常有意義的展覽詞放大:一句是已經逝去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李秀英所説的“要記住歷史,不要記住仇恨”;另一句是捨身保護了20多萬南京市民的約翰·拉貝所説的“可以寬恕,但不可以忘卻”。

    “在佩服這兩位歷史見證人豁達胸襟的同時,我也能體味到他們話中深意。歷史已經過去,作為今人,我們所要做的不是以牙還牙,而是如何避免歷史悲劇重演。”南京師範大學學生陳林説。

    為了傳播和平理念,近年來,每逢重要的紀念日,紀念館都要舉行國際和平集會。今年8月15日上午,二戰被日本強擄勞工遇難者家屬、日本友人和南京各界人士等300多人在南京舉行和平集會,祭奠30萬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5週年。朱成山表示,舉行和平集會,體現了人們反對戰爭、追求和平的意願。只有牢記歷史,以史為鑒,才能面向未來,實現世界持久和平。

    “當、當、當……”紀念館集會廣場上經常敲響和平大鐘,悠揚的鐘聲寄託著人們美好的心願:“讓和平之花長開不謝!”

 
 
 相關鏈結
· 2.5萬餘件館藏文物講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歷史
· 南京舉行和平集會悼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
· 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殺害30多萬中國同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