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突泉縣六戶鎮巨興村村民在該村奶站中工作,這裡産出的新鮮牛奶可在2小時內運到城鎮裏(9月7日攝)。該村于2007年建成鄉村公路,聯通了10幾公里之外的省級大通道,農副産品交通運輸從不便到通暢,該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較通路前增長了20%以上。進入“十一五”以來,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牧區公路發展緊抓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以服務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為統領,加大投資力度、加快發展步伐。截止到2010年初,內蒙古農村公路里程已達12.6萬公里,全區1235個鄉鎮(蘇木)已有1201個通油路或水泥路,通暢率為97.2%,100%的鄉鎮(蘇木)和83%的行政村(嘎查)實現通達班車,農村牧區交通運輸網絡構架已基本形成。農牧區交通網絡的不斷完善,打通了道路周邊鄉鎮的“經濟命脈”,進一步帶動了農牧民增收致富。新華社記者 劉勇貞 攝
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達斡爾民族鄉內即將建成的通村公里修到了村民的家門口(9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勇貞 攝
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民族自治旗輝河蘇木烏蘭寶力格嘎查牧民巴特爾在自家院內整理剛剛卸運的草料(9月10日攝)。烏蘭寶力格嘎查建成通村公路之前,牧民每年秋天完成打草運草工作需要1個月的時間。如今通村公路建成後,打草機和運草車往來自如,整個勞作時間縮短為10天。新華社記者 劉勇貞 攝
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浩饒山鎮的通村公路在加緊建設中(9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勇貞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