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兩岸紅十字組織代表紀念“金門協議”簽署20週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2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金門9月21日電(記者 張勇)“金門協議20年,真情留在天海間。人道光芒常普照,兩岸中秋共月圓。”兩岸紅十字組織代表21日重回金門,共同紀念“金門協議”簽署20週年,親歷20年前會商過程的原大陸紅十字組織秘書長韓長林在會商舊址即席賦詩。

    20年前“金門協議”的會商舊址“仁愛新莊”,如今已是金門縣地政局辦公所在。為了配合此次紀念活動,相關單位特地還原了舊貌。

    21日中午,韓長林和原大陸紅十字組織理事樂美真等人抵達會商舊址,與台灣紅十字組織負責人陳長文、原台灣行政機構負責人郝柏村等舉行座談,大家撫今追昔,共話兩岸關係的變遷和未來。

    陳長文説,“金門協議”見證了兩岸一家親,見證了兩岸的血濃于水。展望下一個20年、30年,我們充滿了信心。

    郝柏村在致辭中表示,“金門協議”可以説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好的開端,當前兩岸應共同順應歷史潮流,共創和平、發展、互利的未來。

    曾參與20年前會商的兩岸紅十字組織代表還在按原貌擺放的桌前就座,重溫20年前的歷史性一刻。隨後,大家共同為“金門協議20週年紀念牌”揭幕,這塊紀念牌今後將永久樹立在協議會商舊址。

    為紀念“金門協議”簽署20週年,台灣紅十字組織特地出版了《金門協議20年》一書。

堅持協商談判 共創兩岸未來
——寫在兩岸紀念“金門協議”簽署20週年之際

    新華社金門9月21日電(記者 張勇)兩岸紅十字組織代表21日在金門共同為“金門協議20週年紀念牌”揭幕,紀念“金門協議”簽署20週年。紀念歷史,主要是汲取其寶貴精神財富,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思維、經驗與路向,正所謂“歷史昭示未來”。我們以為,兩岸紅十字組織代表、有關人士舉行這樣的紀念活動,正是本於此初衷。

    就協議本身而言,以遣返刑事犯、打擊犯罪為目的的“金門協議”,為維護兩岸交流健康發展和兩岸人民權益做出了積極貢獻;而就兩岸關係發展而言,“金門協議”作為1949年以後兩岸民間團體受權簽訂的第一個書面協議,是兩岸民間團體以事務性商談的方式解決法律事務問題的有益嘗試,堪稱兩岸協商的“破冰”。

    正是在這次成功“破冰”之後,兩岸先後於1990年、1991年成立海基會、海協會。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在香港就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進行討論,達成“九二共識”,為兩會商談奠定了基礎。

    回首“金門協議”的簽署以及之後兩岸兩會協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歷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條成功經驗:協商談判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必須堅持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基礎,秉持“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精神,不斷推動兩岸商談進程,不斷取得更多積極成果。

    以2008年6月成功復談以來兩會領導人五次會談為例,這五次會談成功簽署14項協議並達成1項共識,為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搭建起一座座橋梁,創造了兩岸民眾期盼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讓兩岸億萬同胞同蒙其利,同時也將兩岸關繫帶入了新的廣闊境界。

    事實充分證明,兩岸協商是務實解決問題的溝通平臺,是互惠雙贏的良性互動。海峽兩岸中國人完全能夠通過協商談判積累共識、減少分歧,循序漸進解決問題,增加共同利益,有能力、有智慧把兩岸關係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尚且能夠通過協商談判化解矛盾、解決爭端、開展合作,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更應該這樣做,而且應該做得更好。

    20年前的9月12日是“金門協議”簽署的日子,而今年9月12日,恰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正式生效之日。這既是歷史的巧合,更是歷史大勢的體現。如果説“金門協議”是兩岸協商對話的濫觴,那麼ECFA就是兩岸協商厚積薄發並邁向新階段的重要標誌。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繼ECFA之後,如何創造條件,累積共識,破解兩岸之間更多的難題,是擺在兩岸雙方、兩岸同胞面前的重責大任。

    “心繫萬民安居樂,協商再創天下平。”在紀念“金門協議”簽署20週年之際,我們理應著眼未來,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通過協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與兩岸互動中衍生的新問題,不斷推動兩岸關係破浪前行,駛向更加光輝燦爛的彼岸。

風雨故人來 海峽已新天
——“金門協議”會商人士廿載後重聚記

    新華社金門/廈門9月21日電(記者 陳鍵興 張勇 許雪毅)20年前的9月,颱風剛過的一個早晨,時任中國紅十字會秘書長的韓長林一行5人從廈門東渡碼頭出發,目的地是一水之隔的金門。在那裏,兩岸紅十字組織代表會商達成了以遣返刑事犯、打擊犯罪為主要內容的協議,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之間首個書面協議,史稱“金門協議”。

    彈指一揮間,20年後的9月19日至22日,中國紅十字會在廈門舉辦紀念“金門協議”簽署20週年座談會。21日,與會的兩岸紅十字組織代表及當年參與會商的有關人員重聚金門,踏訪會商故地。

    “金門協議二十年,真情留在天海間。人道光芒常普照,兩岸中秋共月圓。”韓長林在會商舊址“仁愛新莊”即席賦詩一首。這個地方如今已是金門縣地政局辦公所在地,為配合紀念活動,相關單位特地還原了舊貌。

    “風雨故人來”。時任台灣紅十字組織秘書長的陳長文當年在會商開始時説過的這句話,如今再度被他用來迎接大陸來賓。

    對於這句話,韓長林、樂美真等當年參與會商的大陸代表同樣津津樂道。時任中國紅十字會理事的樂美真認為,這句話有雙關之意,一方面是這兩天正是風雨天氣,故人重逢;另一方面,兩岸關係走過不平凡道路,終於迎來當前的大好局面,令人不由感慨萬千。

    20年,兩岸關係已“換了人間”。當年戰雲密布的金廈海域,如今已是繁忙異常的“三通”前沿,兩岸同胞往來絡繹,不久前還舉行了兩岸聯合搜救演練。

    時任台灣紅十字組織關係組主任徐祖安説:“和今天相比,當時兩岸之間的氣氛要嚴峻得多,戒心也比較大。回味往事,驗證了我們那時所做的事情做得很好。我很高興為兩岸人民做了一點點貢獻。”

    “金門協議”的簽署,是兩岸民間團體以事務性商談的方式,解決法律事務問題的有益嘗試,在兩岸關係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在紀念活動中,人們重溫著20年前的歷史性一刻,談論更多的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未來,無不為近年來兩岸兩會協商對話不斷取得成果而感到歡欣鼓舞。

    “放眼千山外,相逢一笑中。”樂美真説,“中國人之間有什麼問題不可以通過商談來解決呢?金門會商不僅是兩岸在司法互助方面邁出的一步,還為之後的兩岸商談提供了契機。實踐已經並將繼續證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我們之間的問題。”

    原台灣行政機構負責人郝柏村表示,“金門協議”可以説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好的開端,當前兩岸應共同順應歷史潮流,共創和平、發展、互利的未來。

    原台灣海基會高級專員蘇祥銓參與“金門協議”遣返作業多達201批次。他説,兩岸歷經波折,取得現在的發展,大環境要求我們一定要加強交流、保持和諧、互利雙贏。

    台灣紅十字組織理事曹爾忠説,20年前的9月12日是兩岸簽署“金門協議”的日子,而今年的9月12日,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生效。大家應該繼續努力,實現兩岸合作雙贏,爭取兩岸人民的最大福祉。

    陳長文説,“金門協議”見證了兩岸一家親,見證了兩岸的血濃于水。展望下一個20年、30年,我們充滿了信心。

    21日的座談結束後,兩岸人士共同為“金門協議20週年紀念牌”揭幕,這塊紀念牌今後將永久樹立在協議會商舊址。

 
 
 相關鏈結
· 紀念“金門協議”簽署20週年座談會在廈門舉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