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今年秋分準確時間為9月23日11時9分 別忘"豎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天津9月22日電(記者周潤健)根據新近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今年秋分準確時間是9月23日11時9分。

    天文專家介紹説,作為我國權威的天文測算部門,紫金山天文臺負責實施我國的日曆編算和發佈,每年編算次年的農曆日曆,其中包括朔望和節氣時刻,時間均精確到分鐘,作為標準在每年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中正式發表,並以《日曆資料》的形式對外發佈。

    我國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表示,按照《中國天文年曆》,今年秋分準確時間是9月23日11時9分。秋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在每年的公曆9月23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在赤道上,即晝夜平分,故稱秋分。因北半球天氣轉涼,大雁、燕子、杜鵑等開始成群結隊地從逐漸寒冷的北方飛往南方。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坯”字是細土的意思,就是説由於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水始涸”是説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於天氣乾燥,水汽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洼處便處於乾涸之中。

    天文專家表示,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社會上的一些年曆在秋分的具體時間上可能會有不同,公眾應以紫金山天文臺的發佈為準。 

寒涼漸重 涼燥傷人

    新華社天津9月22日電(記者周潤健)23日,秋分。營養專家表示,秋天過半後,寒涼漸重,多出現涼燥。為防“涼燥”傷人,公眾在增強身體鍛鍊的同時,應注意精神調節和飲食調節。

    在秋分時節,人們往往有這種感覺:皮膚變得緊繃繃的,甚至起皮脫屑,毛髮枯燥而無光澤,頭皮屑增多,口唇乾燥或裂口,鼻喉燥得冒火,大便幹結,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説的“秋燥”。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介紹説,秋燥有溫燥、涼燥之分,秋分以後天氣漸冷,因此會以涼燥為主,即在燥的症狀外還會增加受涼的表現,如畏寒怕冷、咳嗽、口乾唇燥,舌苔白而幹。這類病症雖不是大病,但如不及時治療,病邪便會深入,使病症加重。少數人還會發生其他病變,出現高熱、抽風、出血等嚴重現象,所以應及早治療和預防。

    營養專家提醒説,要防止秋燥症,首先是要增強身體素質,通過加強身體鍛鍊,提高身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可通過進行健身體操、跳舞、交遊、登山、氣功鍛鍊等方法,來增強肺臟的生理功能。

    其次,要注意精神調節。要盡可能地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保持神志安寧,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以適應秋季收斂之性。

    最後,在飲食上應該多補充些水分及水溶性維生素B和C,平時可以多吃些蘋果和蔬菜,以助生精防燥,滋陰潤肺。應少食蔥、姜、蒜、韭菜及辣椒等溫燥食物,否則夏季的餘熱未清,又生秋燥。還應該適當增加一些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和豆類等。老年胃弱的人,可採用晨起食粥法,如選食山藥粥、紅薯粥、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這些粥具有健脾潤肺,清燥止渴的功效。

“三秋”大忙要趁早

    新華社天津9月22日電(記者周潤健)23日,秋分。天文和氣象專家表示,此時節,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是美好宜人的時節,同時,也是農業生産上重要的節氣,“三秋”大忙要趁早。

    我國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説,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後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同時,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在忙碌的春播和夏季管理後,人們迎來了瓜果飄香、作物成熟的收穫季節。

    秋分過後,一遇冷空氣活動,氣溫便下降得特別快,並且幅度也很大,這就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秋分棉花吐絮,煙葉也由綠變黃,正是收穫的大好時機。華北地區已開始播種冬麥,長江流域及南部廣大地區正忙著晚稻的收割,搶晴耕翻土地,準備油菜播種。

    氣象專家表示,秋分時節的乾旱少雨或連綿陰雨是影響“三秋”正常進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別是連陰雨會使即將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爛或發芽,造成嚴重損失。因此,“三秋”大忙,貴在“早”字。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適時早播冬作物可爭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越冬,為來年奠定下豐産的基礎。

    “秋分不露頭,割了喂老牛。”南方的雙季晚稻正抽穗揚花,是産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早來低溫陰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氣,是雙晚開花結實的主要威脅,必須認真做好預報和防禦工作。

晝夜溫差大 公眾起居要護“背”、護“心”、護“胃”

    新華社天津9月22日電(記者周潤健)23日,秋分,天氣轉涼,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晝夜溫差大。養生保健專家提醒説,此時節,公眾穿衣要當心“背”“心”著涼,起居要注意“胃部”保暖。

    養生保健專家張東生説,進入秋分節氣,冷空氣會逐漸活躍,“秋老虎”出現的幾率也越來越小。農諺説:“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隨著秋分節氣的到來,氣溫降低的速度將明顯加快,公眾應準備好換季的秋裝。特別是老年人,代謝功能下降,血液循環減慢,既怕冷,又怕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可適時加厚衣服。秋天早晚涼,千萬要注意別讓“背”和“心”著涼,必要時,可先穿上夾背心或毛背心。

    養生保健專家表示,秋分後,天氣漸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不注意飲食和起居,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脘、腹瀉、腹痛等症,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時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要蓋好被子。胃病患者還要注意忌嘴,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更忌暴飲暴食,要戒煙戒酒。

    養生保健專家建議,秋分時節,公眾生活起居要有規律,要保證足夠的睡眠,堅持午睡,同時注意飲食調養,多食具有益氣滋陰、潤肺化痰作用的穀物、蔬菜和水果。此外,秋分時節還宜多食溫食,少食寒涼之物,以頤養胃氣。另外,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但循序漸進,適可而止,切忌劇烈運動。

23日“秋分” 別忘“豎蛋”

    新華社天津9月22日電(記者周潤健)23日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秋分”。在每年的秋分這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遊戲。

    天文專家介紹説,據史料記載,秋分豎蛋的傳統起源於4000年前的中國,但這一“中國習俗”何以走出國門成為“世界遊戲”,目前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輕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民間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説法。

    天文專家解釋説,其實“豎蛋”與秋分並不相干,使蛋站立起來的因素是地球的引力,但立起雞蛋的重心必須低於蛋中部最大周長的曲線位置。這就意味著拿蛋的手需一動不動,直到蛋黃儘量往下沉落。此外,雞蛋之所以能夠立起來,原因還在於蛋殼表面並不光滑,只要找到適當的3個表面顆粒,就能像底盤一樣托起整個蛋。儘管“秋分豎蛋”是一個傳統節目,但它讓公眾在實踐中了解了相關知識。

    怎樣讓雞蛋立起來?天文學家介紹説,挑選好雞蛋後,靜下心來,集中精力在指尖……看一看,蛋是不是真能豎起來?答案是肯定的。

    天文專家表示,有興趣的公眾不妨在秋分這一天試著“豎蛋”,看自己能豎起來幾個,哪怕失敗也無妨,嘗試的最終目的在於了解秋分這個節氣,掌握相關知識,了解趣味民俗,增加生活情趣。

 
 
 相關鏈結
· 二十四節氣之——秋分
· 推薦適合秋分節氣的食譜
· 秋分節氣各地流行的諺語
· 秋分節氣期間的氣候特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