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京滬高鐵縮短"經濟距離" 搭建經濟發展"大動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2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9月29日電(記者 賈遠琨)縱貫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連接環渤海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圈的京滬高速鐵路正在緊張的建設施工中,將於2012年投入運營。作為交通“大動脈”,京滬高鐵將以“高速”縮短地區之間的“經濟距離”,加速地區之間經濟要素的流動。

    走過“十一五”,京滬高鐵建設者不斷攻堅克難,技術創新取得階段性成果,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拉動經濟增長效果明顯。走向“十二五”,京滬高鐵投入運營後,將著力於提高運輸品質和效益,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活力。

    縮短城市“經濟距離”

    “十一五”期間,京滬高鐵被列在所有將建客運專線的首位,2008年4月18日正式開工,目前仍在緊張的建設施工階段。今年7月19日,京滬高鐵全線鋪軌,這是京滬高速鐵路建設進程中的一個重大節點,標誌著京滬高鐵建設已從線下工程施工轉入軌道工程施工階段,預計將在2012年投入運營。

    作為“十一五”鐵路建設的領銜之作,京滬高鐵已經走到設計、建設施工的“收穫”階段。

    京滬高速鐵路是《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投資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一項工程,總投資2209.4億元,正線全長約1318公里,與既有京滬鐵路的走向大體並行。

    自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橋站,共設置北京南、天津西、新德州、新濟南、新泰安、新曲阜、新徐州、新蚌埠、南京南、新常州、新無錫、新蘇州、上海虹橋等21個客運車站。

    京滬高速鐵路設計時速350公里,開通後,從北京到上海全程將縮短至5個小時。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京滬之間鐵路的發展步步提升。1957年,從上海去北京需要兩天時間,50年後,上海至北京的動車組開行,全程只需10個小時,實現“夕發朝至”。京滬高鐵開通後,“高速”將再一次改變京滬之間的時空距離,實現一日往返。

    搭建中國經濟發展“大動脈”

    人員、資金、資源是經濟發展的三大要素,之所以説“經濟發展,交通先行”,就是因為經濟要素的流動需要依託交通的快捷、便利,實現“貨暢其流、人便其行”。京滬高鐵建成投入使用後,人、財、物便搭上快車道加快流動,活躍經濟發展。

    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説:“京滬高鐵使長三角、環渤海及沿線地區的互動成本降低了,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將産業鏈上、下游集聚在一起,減少中間環節和物流成本。”

    “目前,京滬線既有鐵路的利用率已處於超飽和狀態,有26%的區段運力利用率達到100%,73%的區段運力利用率達到90%,也就是説,只有3/4的區段還有10%的運輸潛力。”孫章説。

    京滬高速鐵路建成之後,京滬之間的運輸能力不僅能滿足京滬線的客運需求,還能實現“客貨分流”,緩解貨運壓力。同時,還可以將鐵路運輸與公路、水路、航空運輸結合起來,做到“無縫連接”。

    打造一流的運輸産品和服務

    高鐵速度快、發車密度大,實現“公交化”運營,旅客可以隨到隨走,京滬高鐵投入運營將不僅改變人們的時空觀,還可以讓旅程成為一種享受。

    京滬高鐵建成後,鐵路旅客運輸將實現質的飛躍,向更高層次、多元化服務方向發展,大運能、快速、安全、舒適等特點將在綜合運輸體系中顯示無可比擬的優勢。

    展望“十二五”,京滬高鐵建設不僅將繼續穩步推進建設施工,還將著力於提高優質資産的投資效益,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為旅客創造更為便捷的換乘設施、更為現代化的舒適環境和更加優質的服務。

    京滬高鐵建成後,將大量開行時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車,而在既有京滬線保留開行部分普速旅客列車,使我國東部地區的交通運輸體系更加完善,為廣大旅客提供更加豐富的運輸産品,從而滿足不同層次旅客的出行需要。

 
 
 相關鏈結
· 京滬高鐵宿州段電力設備進入調試階段
· 京滬高鐵宿州段供電工程加緊施工
· 京滬高鐵山東段鋪軌展開 全線鋪軌預計年底完成
· 京滬高鐵濟南西客站建設正酣
· 京滬高鐵上海虹橋站光伏發電項目正式並網發電
· 京滬高鐵全線鋪軌 2012年前通車 京滬4小時直達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