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新華社記者傅雲威 金旼旼)美國國會眾議院29日投票通過了針對人民幣匯率問題的《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美眾議院此時就該法案進行表決的重要背景是,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已進入倒計時。投票表決該法案是一場政治秀,與促進貿易無關,與公平相去甚遠。
在眾議院表決前,法案主要發起人民主黨眾議員蒂姆·瑞安坦言,這項法案可能對試圖在今秋恢復選民基礎的民主黨人“極為有利”,因為這有助於鼓動中西部工業區選民的“投票熱情”。
要求人民幣升值者聲稱,中國因人民幣匯率被低估而在對外貿易中佔據不當競爭優勢,從而加劇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只有讓人民幣大幅升值,才能解決雙方貿易失衡問題。
然而,持這種論調者顯然無視一些基本事實:首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從根本上説是數十年來國際産業分工格局演變的産物。如今美國的競爭優勢早已由製造業轉向高附加值的服務業,減少從中國進口無助於改變美國製造業在全球範圍內缺乏競爭力的處境。鋻於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耶·布朗夏爾表示,即便人民幣和其他亞洲主要貨幣升值20%,最多只能幫助美國出口實現相當於其國內生産總值1%的增長。
其次,美國鉅額貿易逆差的背後是美國政府長期奉行寬鬆財政貨幣政策,負債率過高,居民儲蓄率偏低,信用透支以及美國對外設置高技術貿易壁壘等深層次問題。對此,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阿斯卡裏和經濟學家克裏謝尼指出,美國貿易逆差是美聯儲不加限制的信貸政策和財政赤字的結果,與中國等國家無關。他們提出,美聯儲靠印鈔票已向資本市場新投入15萬億美元流動性,這實際是一種欺詐,只會引發破壞性的通脹。
再者,不少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受益於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如果人民幣過快升值,對於美國消費者來説,中國商品會急劇漲價,不僅會使美國經濟面臨更高成本,還會影響相關産業部門就業。
同時,如果人民幣過快升值導致成本急增,在華美資企業也會蒙受損失。
如果上述法案在參議院再獲通過,並經總統簽署成為法律,將無異於貿易宣戰,後果可想而知。有鋻於此,分析人士大多認為,法案最終成為法律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眾議院29日投票通過,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毋庸諱言,中美貿易失衡是橫亙在兩國間的重要問題,但這一問題産生的根本原因絕不在匯率,因此期望通過匯率來為中美貿易失衡解套,無異於緣木求魚。
美方應當看到,中國政府已採取積極行動,著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醞釀和實施刺激內需、降低儲蓄率、擴大進口、發展服務業以及強化社會保障體系等政策。這些行動與美國政府當前努力推行的壓縮赤字、提倡儲蓄、振興實體經濟和促進出口的努力已形成某種呼應。
在當前國際産業分工格局下,中美之間合則互惠,鬥則俱傷。理智、公道的政治家不會為某一行業、某一地區或某一群體的狹隘利益,破壞中美經貿合作的大局和兩國絕大多數民眾的福祉。
正如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本月在紐約所説: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遠遠大於我們的分歧。我們要採取妥善的辦法,通過互信、對話、合作來解決我們存在的分歧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