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故事中國路——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日抒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0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0月1日電(記者肖春飛、李斌、崔清新)碩果滿枝的季節,中國人民迎來了一個特殊的日子——

    上海,藍天白雲下,鬥拱形的中國館巍然矗立。10月1日,來自各國展館的嘉賓和各界群眾聚集在“東方之冠”,共賀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日。

    伴著晚春的雨、盛夏的風、金秋的陽光——從5月到10月,在150多天裏,中國館始終像一個磁極,散發出無窮魅力,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和全世界的參觀者。

    這魅力,源自新中國成立61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億萬中華兒女共同創造演繹的“中國故事”,源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走向改革開放——這是一條走向富強之路

    燈光漸暗,眼前出現一座街市。行人、商販、轎夫、頑童、老婦……600多個“人物”各自忙碌,栩栩如生。

    “活的《清明上河圖》”是中國館裏最震撼人心的作品。參觀者至此,無不流連忘返。

    “每次陪外國貴賓參觀中國館,他們都會在這幅長128米、高6.5米的巨幅長卷前駐足,由衷地發出‘不可思議’‘無與倫比’的讚嘆,我感到無比自豪……”中國館館長徐滬濱説。

    作為河南開封人,曾獲華人數學界最高獎晨興數學金獎的劉克峰的辦公室裏也挂著一幅“清明上河圖”,“我時常神往宋朝開封府的盛景,現在,開放的中國正迎來歷史的復興,我有幸見證了這個偉大的時代。”

    “我們走過艱辛,尋找大大小小的夢想,一個強大、繁榮和富強的中國,無疑是所有中國人的夢想。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使我們離夢想更近了。”他説。

    偉大時代淵源於悠久而坎坷的歷史。五千年綿延不絕、生生不息的中華文化,曾滋養了這片廣袤土地上一個個輝煌時期,然而,以鴉片戰爭爆發為起點的中國近代史,卻浸泡在貧弱與血淚中。

    一個半世紀前,當第一屆世博會在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大英帝國揭幕時,在遙遠的東方,中國人還在茫茫黑暗中苦苦求索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之路。

    一代代中國仁人志士前仆後繼,終於在1949年10月1日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一個曾經輝煌、又曾經衰落的文明古國,以嶄新姿態登上世界舞臺。

    與時代共進,與世界同行。61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歷經一系列重大災難和嚴峻挑戰的洗禮,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上疾行。如今,中國傲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桌上放著搪瓷茶缸和黑色人造革拎包,還有當時的“結婚四大件”:手錶、自行車、收音機、縫紉機……中國館內的“歲月回眸”區域,陳列了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四個不同時代普通居民家庭生活場景。

    酷熱的夏天,一個名叫曾樂的11歲澳大利亞華裔女孩,跟隨在上海出生、長大,之後移民海外的媽媽走進中國館。聽媽媽講“中國往事”,孩子睜大了眼睛。走出中國館,這個中文不是太好的女孩忍不住脫口而出:“我特別喜歡中國館,當一個中國人,我覺得特別驕傲!”

    截至9月28日,中國館共接待參觀者2114萬人次。中國館館長徐滬濱感嘆:“5000年的燦爛文明,60多年的創業歷程,30多年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在此基礎上詮釋中國城市發展中充分體現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師法自然、和而不同的智慧,展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中國館的成功不僅在於展示了中華文化,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如何運用智慧應對挑戰,對尋找未來發展之路作出了中國的回答,展現了‘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力量。”他説。

    放飛心中夢想——這是一個古老民族的復興之路

    “許了什麼願?”記者問。

    從台灣館“點燈水臺”下來,孫國升笑著説:“孫氏後人的心願離不開民族大事。”

    這位僑居美國的孫中山先生的曾孫一進世博園,就不斷按下相機快門。想拍下的場景實在太多太多——透過世博園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他已看見,先輩強國富民的夢想,正在今日之中國一步步實現。

    上海世博會是人類放飛夢想的盛會。這裡,也同樣承載著中國人的夢想——

    世博園內,“城市最佳實踐區”的一棟簡易房墻面上,一幅以中國剪紙元素為載體,蘊含中國古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獸形象的圖案格外引人注目。這是世博歷史上第一幅被“官方”認可的塗鴉作品。負責創意和製作的同濟大學學生徐嘉康説:“塗鴉雖然稱不上什麼高雅藝術,但它有一種精神在裏面,就是自由表達,表達個人對於生活的夢想。”

    深圳館,主題為“中國夢實驗場”,講述了一個關於深圳人夢想的故事——30年前,深圳經濟特區建立時,寄託了國家尋求民族復興、探索城市發展的夢想,而千千萬萬的個體,也找到了價值實現、夢想成真的空間。

    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這就是今日的“中國夢”。在解放思想中解放生産力,最終帶來人的解放。中國人的創造能力得到極大釋放,無數個體的創造力,構成了中國奇跡。

    外灘,一群充滿歷史滄桑感的建築比肩而立。

    多年前,一個名叫包建國的浦東小木匠常常隔江凝視著這些風格獨特的殖民時代建築,心中涌動著夢想:什麼時候我也能夠建這樣的大樓?

    2010年4月,以通體雪白的“冰壺”為造型的芬蘭館成為上海世博園內的一朵奇葩,與外灘建築隔江遙望。這是包建國夢想的結晶——他麾下的上海工程勘測設計有限公司,承擔了上海世博會芬蘭館的深化設計。此前,他的企業還參與了東海大橋、浦東機場、杭州灣大橋等重大工程的建設。蓋大樓、修大橋的夢想,逐一成真。

    從一個小木匠到一個年産值數億元的企業董事長,包建國這麼形容自己的“浦東傳奇”——一個比較有遠見的創業者,趕上了浦東開發開放的大時代。

    侯慶山,現年74歲,前駐瑞典外交官。這個上海世博園區管理崗位上年紀最大的志願者,至今仍珍藏著當年申博成功的報紙。這份報紙,寄託著他悠長的夢想:8年前申博成功的那個晚上,侯慶山就暗下決心,要成為一名世博志願者,服務世博,對話世界。

    “當時我想,我一定要保證健康。身體不好,8年等不到的。”侯慶山回憶説,“我很幸運,我8年等下來了。”

    面試時,他面臨嚴峻挑戰——拓展訓練。老人彎下了腰,趴在草地上,試圖從“電網”最底部空隙鑽過去,但屢試屢敗。最後,一個小組的夥伴想出了解決辦法,集體將侯慶山老人抬在空中,慢慢送過“電網”。

    侯慶山清晰地記得,通過“電網”時自己一動都不敢動,既緊張又興奮——夢想成真了!

    一個偉大的時代,必然是一個催生夢想、實現夢想的時代。“中國路”上,中國人與國家一起追求夢想的步伐,愈來愈堅定。

    迎難而上、團結協作——這是一條多難興邦之路

    一個12歲的男孩,從已是廢墟的“家”中,挖出一副殘缺的象棋盤。他抱著棋盤來到在地震中逝去的父親墳前,再與父親對弈一盤……在世博會主題館之一的“城市·生命館”裏,每天都在播放一段反映四川汶川地震後人們堅強生活的短片。

    許多人來到這裡,久久佇立——

    5月12日,汶川地震兩週年,美麗的羌族姑娘來到四川館,給遊客送上了從災區帶來的第一批成熟的櫻桃;

    9月1日,新北川中學開學了,數千名師生開始新的生活;

    在新中國61周歲生日前夕,建成後的北川新縣城由山東援建方整體移交。

    ……

    從汶川、玉樹到舟曲,在波瀾壯闊的抗災救災鬥爭中,中國人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鑄就堅強、用真情凝結關愛,挺起胸膛,堅強面對。

    “心手相連”,上海世博會開幕式上,這四個字曾經打動無數人的心靈。

    四川館裏展示著汶川地震災區兩年重建的奇跡;玉樹地震孤兒代吉文毛和江巴才仁在世博開幕式上被高高舉起;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後,觀眾自發堆放在甘肅館裏的朵朵白花……世博園裏的這些情景,無不深刻詮釋了這四個字的精髓。

    而在災區,因為援建,很多人不能親臨現場一睹世博盛況。他們遙望世博,以自己的方式為世博增彩——

    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玉樹高原,天氣冷了,草兒黃了。曾經被地震摧殘的土地上,一片片民房拔地而起,一支支援建大軍搶在冬季來臨前抓緊施工。

    中國鐵建玉樹地震災後重建指揮部綜合部副部長張蘭忠介紹,高原上工期一年只有5個月,為了讓受災群眾早日住上放心房,企業一面在當地造磚,一面從西寧緊急運磚,大家加班加點工作,一定要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國故事”的又一題中之意,當大難來臨之時,一個民族的大愛迸發,力量凝聚。

    “中國是一個在苦難面前從不低頭的國家。洪災、雪災、疫情、地震,每一次災難就是一次考驗,每一次災難都會使13億顆心凝聚在一起。一個經受過五千年風雨、苦難洗禮的民族,其民族氣節是生生不息、愈挫愈勇的。”張蘭忠説。

    與世界和諧共舞——這是一條和平發展之路

    從古至今,世界看中國,有多種多樣的眼光——700年前馬可·波羅眼中的中國是強盛的;217年前覲見乾隆皇帝的英使馬戛爾尼眼中的中國,變成了一艘軀殼巨大然而破敗不堪的舊船;170年前,大英帝國軍艦炮聲下的中國,不過是一個外強中乾的帝國;73年前,斯諾在《西行漫記》中曾向世界介紹了一個蘊含新生的中國……

    今天的中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中國?上海世博會開園儀式上,一把神奇的“磁懸浮金鑰匙”意味深長——上海世博會給了世界這樣一把鑰匙,一把了解中國近年來快速發展的鑰匙。

    蒼勁樸拙的中國書畫,鏗鏘有力的非洲鼓聲,熱情奔放的島國舞蹈……上海世博園,就是一個濃縮的“地球村”。

    “這是一屆屬於中國,更屬於世界的世博會。”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副主任周漢民説,從世博籌辦到舉辦,中國履行承諾,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1億美元的資金援助,為一些從未參展的國家提供了建館支持。

    “這是多種文明、多元文化的精彩對話。舉辦上海世博會是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所作出的獨特貢獻。”周漢民説。

    世博會是世界各國人民交流的盛會,既讓外國人了解中國,又讓中國人了解外國。加拿大館總代表大山説:“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

    中國和世界,相聚世博、相擁世博。

    2年前,奧運會的聖火點燃億萬中國人的激情,人們張開雙臂歡迎五大洲賓朋的到來。今天,上海世博會已累計接待70多位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以及600多批其他重要來訪團組,配合完成了150多個外國國家館日和國際組織榮譽日活動,成為世博歷史上參展方最多、規模最大、出席規格最高的一次盛會。

    外交部部長楊潔篪感慨萬千:“當21世紀走過第一個十年,中國人的兩大百年夢想——舉辦奧運會和世博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不懈追求終於實現。這是百餘年來,中國由羸弱走向富強、由封閉走向開放的兩個里程碑,是中國與世界全面交融互動的兩次大跨越。”

    張頤武是一位文化學者,在他看來,上海世博會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基礎上,成為中國的一個新的象徵性起點,一個世界各國跨文化溝通、世界和中國在一起共同發展的標誌性事件。“這個時刻展現的不僅僅是中國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

    華人數學家丘成桐在參觀世博園後深有感慨地説,在整個世博會中,我看到跨國的友情,看到世界文化的交流,也看到我們憧憬的美麗將來——一個潔凈的和諧社會。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林拓感嘆:“回首中國之路,加入聯合國標誌著政治上融入世界,加入WTO標誌著經濟上融入世界,舉辦世博會,標誌著中國與世界文化相融合。”

    “一個和平發展的中國,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一個敢於擔當的中國,永遠與世界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世界的持久和平與繁榮而奮鬥!”上海世博會如火如荼舉辦之際,在大洋彼岸舉行的第6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溫家寶總理的話激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世博園,矗立在黃浦江邊。大江浩蕩,奔流入海。大海,連著世界。 

 
 
 相關鏈結
· 俞正聲:全力以赴決戰決勝 確保世博會最後勝利
· 李盛霖要求再接再厲 圓滿完成世博交通安保任務
· 交通運輸系統部署安保工作應對世博客流高峰
· 上海世博園張燈結綵迎國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