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今年底我國將在公共交通領域應用2萬輛新能源汽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0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天津10月4日電(記者周潤健、張澤偉)4日在天津開幕的今年第四次聯合國氣候談判會議上,科技部發佈的《中國2010發展中的清潔能源科技》報告提出,今年底我國將在公共交通領域推廣應用2萬輛新能源汽車。

    這份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已將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新興産業之一大力發展。2009年,首批13個“十城千輛”工程示範城市,在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率先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截至2009年底,全國示範推廣各類新能源汽車近5000輛,有70多款新産品投入市場。

    示範工程有力地帶動了民間資本對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的投入,到2011年,可形成15萬輛整車和關鍵零部件生産能力。

    這份報告還明確指出,到2010年底,中國“十城千輛”示範工程將在公共交通領域推廣應用2萬輛以上國産新能源汽車,帶動市場應用15萬輛以上。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發展到100萬輛以上,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千萬輛級,實現中國汽車工業的技術戰略轉型。

    長江源最大冰川近40年平均退縮2800多米

    新華社天津10月4日電(記者周潤健、劉元旭)由於氣候變暖,長江源最大冰川——崗加曲巴冰川近40年平均退縮2800多米。

    這是環保組織“綠色江河”4日在天津開幕的今年第四次聯合國氣候談判會議上公佈的考察數據。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腹地,這裡分佈了上百條冰川,冰川融水是長江源的主要補給。

    “綠色江河”會長楊欣介紹説,從2005年開始,他們和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研究所的冰川學家合作,對長江源進行了長期的監測和系列資料收集。根據不同歷史時期航空圖片、遙感圖片和衛星圖片的對比分析,長江源最大冰川——崗加曲巴冰川在1969年至2007年間最大表面冰體退縮距離超過4000米,最小退縮距離超過1600米,平均退縮距離超過2800米。

    此外,玉龍雪山最大的白水1號冰川冰舌在1982年至2002年間後退了250米;1980年至2010年,雪寶頂冰川末端的垂直高差退縮了大約300米、雀兒山冰川末端的垂直高差退縮了大約200米。

    “氣候暖化,加速了高山冰川的消融,高山正在失去滋潤土地的源泉。”楊欣擔心説,“冰川是高山的血液,一旦血液流幹,高山也就失去了生命,生活在高山下的居民也就失去了最後的家園。”

    楊欣表示,公佈這樣的考察數據是為了引起公眾的重視,關注氣候變暖,為減緩冰川退縮做點什麼。

    楊欣透露説,今年年底,聯合國新一輪氣候談判將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綠色江河”將攜手冰川學家、植物學家、人類學者、當地居民,在大會上展示長江冰川劇烈變化以及環境的反應,通過科學家的考察數據和當地居民的現身講述,呼籲國際社會關注脆弱的高地環境,關注高地生活的弱勢人群,儘快達成共識,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拯救冰川的明天。

    “綠色江河”非政府組織成立於1995年,致力於中國長江上遊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可可西裏藏羚羊保護、青藏鐵路環境保護等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環保項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解振華:決定氣候談判進程的是世界各國而不是中美兩國

    新華社天津10月4日電(記者張澤偉、江國成)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4日在天津説,中國和美國對聯合國氣候談判進程只能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不能發揮決定性作用。決定氣候談判進程的,只能是世界各國。

    解振華在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天津會議中國代表團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説,中美之間不會像有人認為的那樣,在氣候問題上“達成一些東西”。中美之間在氣候變化領域有非常暢通的政策對話機制,也有務實的合作。

    他説,世界各國應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框架下按照公開、透明、廣泛參與、協商一致的原則推動氣候變化會議的進程。

    他認為,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世界各國應同舟共濟,各盡所能,增加互信。“我們會積極推動,發揮建設性作用”。他説,現在氣候變化談判中涉及到的所有問題,包括減緩、適應、快速啟動資金、技術轉讓、長期融資、森林、透明度等,中國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解振華説,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的一員。中國與印度、巴西、南非等基礎四國,以及在77國集團範圍內磋商,共同推動談判的進程。另外,中國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主要發達國家之間也都有暢通的磋商渠道。

    他説,目前為止,中國參加了氣候談判中的所有機制,包括部分國家推動的部長級會議。每次與會中國都積極地提出建議,表明中國的立場。

    他認為,中國一直在積極參與和推動氣候變化談判進程,“我們這次承辦會議,實際上也表明了中國的態度”。

    解振華:期待發達國家兌現資金承諾不再“新瓶裝舊酒”

    新華社天津10月4日電(記者江國成、劉元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4日在天津説,今年發達國家已籌措到約280億美元啟動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但有關機構研究表明,相當部分資金來自對外援助資金,不屬於承諾的“新的、額外的”原則。他希望發達國家今後能夠完全兌現承諾,而且這些資金的運作要在聯合國的框架內進行。

    解振華在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天津會議中國代表團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説,一些發達國家由於金融危機等原因,沒能兌現相關承諾,但能夠籌措並建立啟動資金總比沒有強。關鍵是2020年發達國家必須切實兌現承諾,就是2020年以後每年籌措到的1000億美元的資金必須是“新的、額外的”,而且這些資金的運作要在聯合國的框架內進行。

    在去年召開的哥本哈根大會上,發達國家承諾,在2010年到2012年間,每年拿出“新的、額外的”3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2020年以後,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援助資金。

    在前不久的紐約聯合國大會上,聯合國氣候談判最高官員菲格雷斯宣佈,今年已經籌到約280億美元啟動資金。不過,發展中國家質疑其中許多資金屬於“新瓶裝舊酒”。他們指出,將原來的發展援助資金改貼氣候標簽,這種情況在發達國家普遍存在。

    此間專家表示,所謂“新的、額外的”資金籌措不應該來自發達國家數目有限的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資金,即不能依靠削減對發展中國家援助項目籌措資金。

    中國政府承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第12次會議及《京都議定書》“附件一締約方進一步承諾特設工作組”第14次會議4日在天津舉行。天津會議為期6天,是今年12月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會議之前的最後一次工作組會議。

    也門代表説,發達國家在氣候談判中不應轉嫁責任

    新華社天津10月4日電(記者熊平、李靖)聯合國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會議4日在天津開幕。參加談判的也門代表對新華社記者説,發達國家不應當在氣候談判進程中向發展中國家施加壓力,向發展中國家轉嫁責任,加重發展中國家的負擔。

    也門代表賈法爾·阿卜杜拉·阿裏4日上午對新華社記者説,聯合國氣候談判之所以進展緩慢,表面上看是資金、技術轉讓等問題,但實際上主要是政治原因。發達國家要求發展中國家減排動機背後有其政治企圖。

    他指出,如果政治方面的問題得到解決,談判很快就能達成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他表示,中國已經表示願意並正在積極推動談判進程,此次承辦談判會議也表明了中國的誠意。

    阿裏表示,天津會議組織工作做得很成功,梅江會展中心寬敞漂亮,而且天津也是一個美麗的城市。

    也門是今年77國集團的輪值主席國。阿裏説,許多發展中國家都認為,發達國家不應轉嫁責任。

    10月4日至9日在天津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工作組第12次會議及《京都議定書》工作組第14次會議,是坎昆會議前的最後一次正式談判會議,也是中國首次承辦聯合國框架下的氣候變化正式談判會議。來自公約和議定書177個締約方以及觀察員國、聯合國相關機構、政府間組織、非政府組織和媒體3000多人出席了會議。

 
 
 相關鏈結
· 聯合國氣候談判會議熱點:中國·"瘦身"·啟動資金
· 氣候談判要在綜合平衡中達成一攬子解決方案
· 印度氣候談判代表:發展中國家間協調機制非常有效
· 中國代表敦促氣候談判各方儘快開展實質性討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