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林權制度改革進入全面推進、逐步深化新階段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09日   來源:人民日報

    當前,我國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入了全面推進、逐步深化的新階段。19.5億畝集體林地已確權到戶,佔全國集體林地面積的71.3%,6113萬農戶拿到了林權證。

    林改,在堅持集體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依法將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通過家庭承包經營方式落實到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確立農民作為林地承包經營權人的主體地位。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極大地激發了廣大林農發展林業的積極性,有效地解放了農村生産力,山鄉大地更綠了,農民群眾口袋更鼓了,心窩更暖了,農村社會更和諧了。

    從“砍樹”到“看樹”

    林業現代化發展站上新起點

    浙江省臨安市太湖源鎮白沙村,林改前,不少村民以砍樹燒木炭為生,破壞了環境,卻貧窮依舊。山林定權發證後,種核桃,種茶葉,廣大村民主動開發非木質林産品,收入逐年增加,生態日趨改善。青山綠水帶動了以森林旅遊為特色的農家樂快速發展,2008年,白沙村接待遊客20余萬人次,收入1100多萬元。村民呂建中説:“開發生態旅遊前,我們一家子年收入不到8000元,辦了農家樂後,一年收入10多萬元。”像呂建中一樣,目前全村2/3左右的農民都靠生態旅遊過上了小康生活。

    從“砍樹”到“看樹”,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白沙村的發展歷程,很好地折射出林改給我國林業發展方式帶來的革命性跨越。目前,這種從資源消耗型向環境友好型轉變的藍圖,在我國的山川大地盡情鋪展。

    林改讓廣大農民吃下了“定心丸”,也為林業轉變發展方式奠定了基礎。勤勞、智慧的農民放下砍樹的斧子,摒棄掠奪式經營理念,以山坡為紙,用綠色描繪著一幅幅千山競秀、生機盎然的可持續經營宏偉畫卷。林業逐步告別利用木材價值的“砍樹經濟”,轉變為主要利用森林生態價值的“看樹經濟”,我國林業逐步走上了一條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發展道路。

    林改分山到戶,林權所有者從一個個村集體變成了為數眾多的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如何與大生産大市場對接?

    隨著林改的深入推進,強林惠林政策不斷完善,各地及時跟進配套改革,科技、資金等向山林匯集,這道考題的答案逐漸在山鄉大地上展現出來,林業現代化發展隨之站上了新起點。

    適度提高林業發展組織化、規模化程度。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江西省武寧縣江西藝邦木業有限公司與合作社、林農建立起了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企業增收、林農致富、國家增稅。目前,公司共帶動9個合作社、3538戶林農,其中林地大戶年戶均增收5000余元。企業還為當地提供了300個穩定的就業機會,每人每年增收20000余元。

    發展現代林業,農民投入從哪兒來?

    抵押難、貸款難,長期以來一直是制約農民生産致富的一大瓶頸。林改後,林權抵押貸款這一創新型農村金融模式開始推行,山上的“活木”不斷變現為“活錢”,如源頭活水,綠了山川,富了農民。

    7萬元,是河北省易縣西陵鎮金龍莊村趙金起的全部積蓄,去年他把這7萬元全部用到了荒山造林上,今年春天,他再也拿不出治山的錢。“當時那個難啊!是林權抵押,讓我從銀行貸了10萬元,不然我真放棄了。”如今,全國有100萬戶林農像老趙一樣,在林權抵押貸款的幫助下,幹勁十足地編織著自己的綠色夢想,而山上的綠色銀行則是他們發家致富的堅強靠山。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林權抵押貸款金額達221.4億元。

    從耕地為主向耕林並重

    山林增收致富潛力逐漸迸發

    我國耕地面積少,林地面積大。過去,農民重田輕山,主要在18億畝耕地上做文章。林改讓農民獲得了一筆數量可觀的資産和重要的生産資料,廣大農民把27億畝集體山林當作重要舞臺,依託林地大力開展多种經營,山林增收致富潛力逐漸迸發。國家林業局統計,全國林地直接産出率已由2003年的84元/畝提高到現在的155元/畝,翻了近一番。

    現在,很多地方的農民吃飯靠種田,致富靠山林,農村經濟實現了由耕地為主向耕地林地並重的轉變,林改成為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強大引擎。

    林改後,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適時出臺政策,鼓勵發展林業産業,林業經濟以每年30%的增速高速發展。如今,本溪林下中藥材遍地開花,山野菜四季飄香,果材兼用林碩果纍纍,森林旅遊喜迎八方遊客,林副産品加工企業安家落戶,全縣林業産業初具規模。2009年,農民人均林業收入達到4560元,比林改前提高了5倍,林業收入佔農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由林改前的40%提高到60%。農民群眾高興地説:“林改政策得人心,分林到戶種人參,興林富民政策好,林下遍地是黃金。”

    隨著林改的深入推進,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生産要素還將加速向農村流動,這將有效地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而全面激發7億農民的消費潛力,為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注入強大的內生動力。

    從傳統發展到綠色發展

    區域經濟奏響科學發展主旋律

    隨著林改的全面推開,全國越來越多的地方將林改作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加快培育、利用森林資源,用不斷發展壯大的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産業,逐步取代“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傳統産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龍頭産業和區域經濟的支柱産業。區域經濟開始大步走上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道路。

    遼寧省本溪市,過去主要依靠發展鋼鐵、煤炭、水泥等 “三黑”産業,大氣污染十分嚴重,一度成為衛星上看不到的城市。2005年林改以來,本溪市著力綠色轉型,大力發展林藥菜果、森林旅遊、林副産品加工等三大綠色産業。“三綠”産業逐步接替原來的“三黑”産業,經濟發展不但未受影響,反而提速前行,去年全市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17%,成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一個典型範例。

    在我國,老少邊窮地區主要集中在山區,這些欠發達地區是我國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林改春風化雨,盤活了山區森林資源,沉睡多年的山林煥發出新活力。很多山區通過發展林業産業實現了綠色崛起,很多林農通過經營林業實現了發家致富的夢想。

    地處重慶市最北端的城口縣位於大巴山腹地,這個川陜革命老區山高坡陡,地瘠人窮,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林改春風勁吹,廣大林農把過去荒山起伏、草木叢生的戰場,變成了蔥蔥鬱鬱、林果連片的經濟林生産基地。東安鄉林農李克銀介紹説:“我們把板栗、核桃作為鐵桿莊稼,2009年,我家僅板栗一項就比上年多收入了6000元。”林改後,城口縣依靠發展林果産業,逐步從貧困中突圍,走向富裕。

 
 
 相關鏈結
· 寧夏因地制宜推林改 實現“綠色”與收入雙增長
· 林業局副局長赴廣東考察並聽取林改工作情況彙報
· 國家林業局林改領導小組到黑龍江省檢查林改工作
· 賈治邦強調要為深入推進林改營造更好輿論氛圍
· 全國已有兩億多農民通過林改獲得創業增收平臺
· 河南省政府要求確保按時完成集體林改各項任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