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湖南:生物技術誘捕蟲害 水稻大省優質稻迎豐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長沙10月16日電(記者 周楠)15日,國內水稻生産面積第一大省湖南省持續多日的陰雨天氣逐漸結束,隨著氣溫慢慢回升,秋糧收割越來越近。記者來到長沙縣春華鎮的優質稻生産基地,發現當地使用生物技術防治蟲害,進行無公害生産,能達到優質高産的效果,再過一週,豐收在望。

    記者了解到,這個優質稻生産基地包括400余畝高標優質香稻綠色生産示範區以及高標優質香稻無公害生産示範區1600余畝,是湖南宇田公司發展“訂單農業”的重要基地,技術指導則依託湖南水稻研究所。

    湖南水稻研究所研究員方國華告訴記者,春華鎮優質稻基地運用生物技術有效防治了蟲害,保證了高産,例如種植最多的湘晚秈17號的理論高産將達到516公斤每畝,同時由於大量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實現了無公害生産甚至是綠色生産,保證了稻米的優質、無污染。他説,現在晚稻已經進入到蠟熟期,只要天氣保持晴朗,再過一週,就將迎來豐收。

    記者看到,在稻田裏,每隔七八里就插著一根竹子,竹子上吊著一個杯口朝下的紙杯子,很像一盞“小燈籠”。方國華告訴記者,這些“小燈籠”其實是稻螟赤眼蜂防治螟蟲技術,它將在源頭上防治蟲害,能夠將至少80%的螟蟲卵殺死。

    這一技術充分利用了赤眼蜂喜歡將蜂卵寄生在螟蟲卵上的特點。在每年的5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等到稻田裏的螟蟲害達到一定程度,水稻葉上的螟蟲卵足夠多時,農技人員將附有赤眼蜂蜂卵的卵卡挂在田間,卡上罩個紙杯,防止雨淋。約3天后,幼蜂孵化出來,並迅速在稻田裏尋找螟蟲卵,將蜂卵産在螟卵上,通過吸收螟卵的營養,再次孵出下一代赤眼蜂,而螟卵由於營養被奪走,其繁衍過程被切斷。如此循環,螟蟲害將在源頭上得到防治。

    基地的技術人員夏春華介紹,由於無法在源頭100%的防治螟蟲害,所以基地還採用了殺蟲燈技術。記者看到,挂在田邊的電線桿上的殺蟲燈,像一盞盞“大燈籠”,與田裏的小燈籠相映成趣。

    夏春華説,傳統的殺蟲燈都是電擊式的,即在夜間利用燈光誘蛾,通過燈管外層的電網將蟲子電死,但是這一技術也有其缺陷,第一是會將趨光的益蟲殺死,第二是蟲子屍體黏在電網上,影響燈的使用效率。因此湖南水稻研究所副所長張玉燭帶著技術人員進行科技攻關,結合扇吸式高效誘蟲燈技術,研製出了益害分離型扇吸式誘蟲燈,即將電擊改為扇吸,通過電燈旁的風扇將蟲子吸入裝蟲袋,結合益蟲的生存特點,裝蟲袋裏有稻株為其提供生存場所。由於多數益蟲壽命略長于害蟲,所以一般等上三四天打開袋子後,多數益蟲仍然存活,大部分害蟲已經死掉,大大減少了被“誤殺”益蟲數量。

    方國華介紹,殺蟲燈的效果顯著,一般一晚上能殺死一到兩斤蟲子,使用殺蟲燈,能夠減少害蟲基數,控制稻田不會發生大規模蟲害。

    性引誘劑技術則既能控製成蟲基數,也能切斷害蟲繁衍。方國華告訴記者,田邊插著的一個個白色塑料筒就是對害蟲實施的“美人計”,塑料筒裏散發出來的模倣螟蟲雌蟲求偶時釋放的性激素,引誘雄蟲通過一個小孔飛進瓶子裏,外大裏小的小孔能保證雄蟲“有去無回”,最後死在瓶子裏。雄蟲數量減少一是減少了成蟲基數,二是降低蟲卵受精的幾率,盡力切斷其繁衍過程。

    方國華和農民算過一筆賬,系統的優質稻生態防治技術成本並不是特別高,效益還特別好,平均一畝地每季120多元,而基地附近的農田,每年承包給植保站進行化學技術防蟲害,也要花費將近120元的成本,兩者成本相差無幾。而且,基地生産出來的優質稻是無公害的,甚至綠色的,價格比普通稻米的價格要高30%,今年上半年每一百斤最高達135元。所以方國華堅信,生物技術防治蟲害定能得到推廣。

    最近,基地還在研製一種新的技術,即將牛蛙放入水田,專治稻田下層的稻飛虱,這樣不僅減少了蟲害,還降低了水稻病害發生率,屬於完全的有機生産,既能産出生態稻,又能産出生態牛蛙,除了管理成本,基本沒什麼投入。

    可喜的是,有了優質稻産業化技術創新項目的支持,春華鎮的這一基地發展勢頭越來越好。方國華告訴記者,附近村民已經由最初對生物技術防治蟲害的效果抱有懷疑,到現在逐步試探觀望。他相信,隨著今年晚稻“質”、“量”取得雙優,這一技術必將得到更大範圍的推廣。

 
 
 相關鏈結
· 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白葉枯病菌侵害水稻機理
· 雲南農科技術境外開花結果 水稻最高單産增七成
· 發展改革委:東北水稻玉米主産區豐收已成定局
· 黑龍江大力推廣水稻節水灌溉 年節水14億立方米
· 袁隆平院士:超級雜交水稻要和有機生産相結合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