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上海世博會將拉上華麗帷幕:精神財富從世博延伸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25日   來源:人民日報

    再過7天,上海世博會將拉上它華麗的帷幕。人們依依難捨,近來世博園迎來持續大客流。同時,一個醒目的問號,正從世博園出發,追尋著答案:如何用更深入的方式向世博會説“再見”,如何傳承上海世博倡導的發展理念,讓它成為未來發展的助推器,如何讓世博精神財富得以延續併發揚光大?

    “後世博時代”來臨
    ——有形的上海世博會即將結束,無形的“上海世博”卻剛剛破題

    “上海確實天藍了,空氣好了,水也比過去清了。世博會後能不能持續?”

    “上海的垃圾分類,政府怎麼考慮?”  

    9月中旬,上海人大常委會就建立“世博後城市管理暢銷機制”進行專題詢問,政府多個部門負責人現場接受質詢——這是自今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舉行專題詢問後,全國第一個由省級人大常委會開展的專題詢問。  

    “這也是我們目前最關心的問題。有形的上海世博會即將結束,理念上的上海世博會大幕卻剛剛開啟。”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部部長季路德説,“世博會展示的先進發展理念,在辦博期間積累的城市管理的有效經驗能否得到有效地吸收,政府和民眾都在關注和思考。”  

    各種關於“後世博時代”的討論,正熱切展開。  

    10月8日,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雄做客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市民與社會》“市長熱線”,暢談後世博建設,引來諸多市民參與。“世博會走遠,但精神不能丟”;“世博會已近尾聲,很留戀,希望世博會的管理經驗、所體現的高度責任心和市民良好綜合素質,都能延續下去,使上海更美好,人更可愛”;“‘小白菜’、‘小藍莓’和平安志願者發揮很大作用,以後能否用中老年市民替代大學生,讓城市服務站點繼續發揮作用”……  

    “後世博時代”一詞正炙手可熱。10月19日在復旦大學召開的“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上,12所中國著名高校的“掌門人”談的最多的,也是“後世博時代”的大學作為。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説,世博除了留下完善的交通和各類建築,還有許多精神遺産,而中國一流大學需要文化自覺與文化擔當,為世博精神傳承做貢獻。

    世博理念引領未來
    ——上海世博會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階段性總結

    10月18日上午,上海世博會南非館在園區眾多展館中率先舉行閉館儀式。不過,“這只是一個儀式,南非館將繼續開放,直至世博會結束。”儀式上,南非內政部長恩科薩扎娜·德拉米尼·祖馬稱,上海世博會為南非提供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舞臺,這是南非參展上海世博會的最大收穫之一。  

    “上海世博會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階段性總結。”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錢智認為,上海世博會核心理念是“和諧”,還包含了“低碳”、“創新”、“包容”、“共生”等四大理念,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引領著我們的未來。  

    相對於“包容”、“共生”,“低碳”和“創新”理念已更多被付諸實踐。  

    9月底,上海市發改委向市人大常委會彙報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初稿),提出重點發展五大主導産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生物産業、新能源産業以及新材料産業。  

    這可以看成是上海未來5年的低碳發展線路圖,所列産業大多與世博會技術展示有高度承接關係,堪稱上海對世博會“低碳”理念的一份現實解讀。

    “創業者讓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會民企館的主題,這也成為民企30年發展轉型的重要標誌之一。民企館組委會同“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簡稱YBC)聯合主辦了“我的創業夢想”活動,選出16個最具潛力的創業夢想作為“創業種子”,提交YBC,由YBC為創業青年提供“一對一”的導師輔導以及“無利息、無抵押、免擔保”的資金及諮詢支持。  

    “我們正一步步腳踏實地。”上海財經大學世博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孫元欣説。最近,由他主編的《上海世博會各國科技展示及其應用前景》一書新鮮出爐。這本書上的技術也許並非都能轉化為現實成果,但是,它讓人看到一個社會的自覺與努力。

    辦博精神成發動機
    ——上海世博會是“實事求是,以人為本”精神的最佳實踐區

    在上海,除了世博會本身留下的精神遺産,辦博過程積累的經驗,同樣在社會激蕩起陣陣漣漪。  

    10月16日那場意外的超大客流考驗,讓所有人都成了趕考者。當日,103余萬參觀者進園參觀,世博園區啟動大客流應對預案,總體運行平穩有序。超大客流出乎意外,但是,更讓主辦方意外的是,參觀者井然有序、快樂觀博的心態。  

    任德呈是上海市民巡訪團團長,自6月11日起幾乎每天都要進園巡訪。交上十份“文明觀博測評報告”後,巡訪團欣喜地發現,遊客文明觀博“指數”日益攀升,排隊參觀已成共識;展館內,動手的少了,欣賞的多了;車站旁,文明禮讓成為常態……

    參觀者的變化與觀博環境的改善、組織方的努力不無關係。

    針對觀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世博主辦方和參展方想方設法改進服務:為應對大客流,改裝硬圍欄,增設直飲水點、休息座椅和廁位等;為應對高溫,增設遮陽傘、遮陽棚、電風扇、噴霧設施等降溫裝置,為遊客送冰、送水降溫解渴;為改善排隊環境,在通道邊安裝長條木質長椅供等候遊客歇腳……人性化的服務與管理,引導參觀者逐步養成文明習慣。

    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接受採訪時表示,“辦世博會最重要的一個作風就是要實事求是,以人為本”,“辦一天世博改進一天工作,一直改進到10月31日晚上11點半”,要“正視問題,不埋怨、不急躁、不掩蓋、不掩飾、不回避”。

    “實事求是,以人為本”,這就是辦博精神的靈魂。它貫穿上海世博會的申辦、籌備、組織運營全過程,激勵著世博會組辦者創新、務實、合作、拼搏與奉獻。

    上海世博會展區總代表、指導委員會主席塚本弘在評價上海世博會時説,“我非常欽佩上海世博會的管理與運營以及持續快速改進精神。可以説,在長達6個月的時間裏,園區的管理每天都在改善,正是參展方及組織方的共同合作、互相協調,才使得世博會的管理工作得以穩步提高。”

    上海世博會是“實事求是,以人為本”精神的最佳實踐區,也是精神播種機,“實事求是,以人為本”正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寫進城市的發展目標和管理之中,成為社會發展的推進器。

    更高的城市文明,令城市煥發出無窮魅力。“不能‘惟GDP論’,上海更應該注重軟實力和以人為本,這是世博留給上海的精神財富,引導我們走向美好的城市生活。”上海市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主任孫正心説。

    年輕一代薪火相傳
    ——上海世博會最大的精神財富是培育了國民的公德意識、開放意識、責任意識

    上海世博園,那些青蔥而立的“小白菜”是最讓人難忘的風景。從申博成功那一刻起,志願者們伴隨上海世博會走過8年曆程。世博會開幕以來,8萬名園區志願者、10萬名城市誌願服務站志願者,以及遍佈上海大街小巷的197萬城市文明志願者,用自己的愛心和奉獻,織就絢麗的城市風景線。 

    作為最早進駐園區的一批志願者,上海大學的顧倩倩和夥伴們,一個多月,夜以繼日,搶在試運行前,完成了一份70多頁的主題館志願者運行方案;來自上海海關學院的志願者周安華,志願服務期間腰間囊瘤惡化,醫生建議儘快手術,但她執拗地要求把手術時間安排到志願服務期滿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志願者劉喆斌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改造便攜式數碼擴音器,讓“小蜜蜂”給遊客播報豐富的遊園信息……  

    “年輕一代的成長讓人感嘆。上海世博會最大的精神財富是什麼,是開啟了國人心智,建立自信,培養責任意識。教育了年輕一代人如何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立足當下,著眼未來。”上海世博會創意總監、上海交通大學全球傳播研究院副院長王昊青説。  

    通過世博,許多年輕人感受了中華智慧,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榮耀。上海立信學院對外漢語專業2010級新生王策被中國館的展示深深震撼,“《清明上河圖》太棒了!現代科技與古代文化結合在一起,令人震撼。人們步履安詳、生活從容的畫面,讓我心裏升騰起對中華文明的敬仰和感動。”  

    “青年志願者為世博會做出貢獻,也得到成長,後世博階段,蔚然成風的志願服務將轉向常態化。”共青團上海市委書記潘敏説。上海將設立青年志願服務專項基金,做大做強青年志願服務的組織機構。“志願者不僅是一種身份標簽,更是植根於心靈深處的一種生活方式、價值觀和信仰力量。”而人們所期望的是,這些力量能夠幫助年輕一代建立起公民意識、責任意識,將世博會的理念與精神薪火相傳。  

    與漫長而久遠的“後世博時代”相比,184天“世博時刻”如驚鴻一瞥,但它註定將給中國留下深遠的歷史影響。

 
 
 相關鏈結
· 截至24日10時上海世博會參觀者突破7000萬人次
· 金秋十月:上海世博會創造歷史 即將畫上句號
· 上海世博會香港活動周開幕典禮在世博園舉行
· 中國國家領導人和聯合國秘書長出席世博高峰論壇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