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為了莊嚴的承諾——廣州2010年亞運會籌備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02日   來源:新華社

為了莊嚴的承諾--廣州亞運會籌備紀實

    新華社廣州11月2日電(記者賈文軍、淩廣志、周偉)追夢十七載,築夢六年間。

    萬千準備只為了兌現莊嚴的申辦承諾--以組織奧運會的標準承辦一屆出色的亞運會。

    十天之後,廣州的亞運之夢將從珠江的“海心沙島”啟航,全亞洲將共同見證廣州夢想成真的時刻!

    2300多個日夜的籌備歷程,不僅在亞運歷史上矗立起一座新的豐碑,也給廣州這座千年古城留下一筆嶄新的物質和精神遺産。

    追逐夢想 一諾千金

    從1987年第六屆全國運動會時表達承辦意願,到2001年九運會時提出申亞議案,再到2004年終於獲得亞運會主辦權,為了一圓亞運之夢,廣州整整追逐了17年。

    時間回溯到2004年7月1日,多哈。亞奧理事會主席艾哈邁德鄭重宣佈:廣州獲得2010年亞運會舉辦權!

    申亞成功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夢想起航的時候,意味著兌現承諾的開始。

    往事並不如煙,承諾歷歷在目。2004年,中國奧委會、廣州申亞代表團等向亞奧理事會和亞洲各國及地區鄭重承諾:以組織奧運會的標準辦好亞運會。

    廣東省政府承諾:全力支持廣州,舉辦一屆出色的亞運會。

    廣州市政府承諾:遵守《亞奧理事會章程和規則》及其關於亞運會的原則和規定,履行《主辦城市合同》所確定的各項條款,為亞奧理事會大家庭、運動員、媒體及贊助商創造和提供理想的條件……

    “一諾千金”,是中國人千百年來誠信做事的信條,被視為做人之本,而來自中國對辦好第16屆亞運會的承諾,更是字字千鈞,落地生根。在距廣州亞運會開幕還有一步之遙的日子,當年廣州申亞陳述報告中描繪的藍圖正在一一變成現實:

    --比賽項目設置。廣州亞運會確定設置42個大項476個小項,已跨越“設置32至34個比賽項目”的最初承諾。一個史上最大規模的亞運會將呈現在人們面前。

    在競賽項目的設置上,廣州亞運會充分考慮到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特點和優勢項目。如東亞地區的柔道、跆拳道、空手道、圍棋、象棋;南亞地區的卡巴迪、板球;東南亞地區的藤球、檯球;中、西亞地區的馬術、國際象棋等,不少是非奧運項目但卻是亞洲人民喜愛的運動項目。由於從下屆開始,亞運會將進行“瘦身”,項目縮水在所難免。廣州亞運會將成為亞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超級賽事。

    --比賽場館建設。廣州亞運會的場館讓人印象深刻:不論是雙螺旋DNA造型的亞運游泳跳水館,還是形似火焰及自行車頭盔的自行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抑或被譽為“小鳥巢”的廣州國際體育演藝中心,無不滲透著嶺南文化的精髓,閃耀著設計者的智慧與靈感。廣州馬術比賽場是中國內地第一個獲國際認可的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也將成為內地唯一能夠舉辦境外馬匹參賽賽事的場所,同時還是全國最大的國際標準賽馬場。這些均已兌現申辦時“所有場館的配套設施將參照北京奧運會的標準”之承諾。

    --亞運安保。廣州警方打造了一個集海陸空于一體的立體安保網絡。亞運會期間,廣州市公安邊防支隊擔負轄區320公里海岸線的水上安保工作及海上反恐等艱巨任務。陸路方面,一批高科技電子系統已經投入使用,在監控、交通疏導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上述措施將對兌現“廣州是一座安全的城市”承諾提供堅強保障。

    --志願者隊伍。據廣州市誌願者協會統計,目前,全市註冊志願者總數達116萬人,佔常住人口總數11.45%,相當於廣州每8個人裏就有一個是志願者,兌現了“廣州擁有充足的志願者隊伍”的承諾。

    --餐飲。廣州亞組委選擇了一傢具有豐富的國際體育賽事供餐經驗的國際企業作為運動員主餐廳餐飲服務商,運動員村主餐廳所需食品原材料將實施統一進貨渠道,實行從農田到餐廳,點對點、門對門全程無縫監控。13000平方米的運動員村主餐廳可供4500人同時用餐,餐廳內設置東亞、東南亞及南亞次大陸、穆斯林、歐陸、西式快餐等5個供餐區,充分兼顧亞洲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民族運動員的餐飲需求。這從一個側面可以印證,“廣州完全有能力做好亞運會的接待工作”。

    --交通。廣州地鐵已覆蓋80%的亞運會比賽場館,82%的比賽場館有高速和快速路連接。亞運會期間,廣州還將選取亞運城、總部酒店至機場和亞運主要場館之間的15條道路的部分路段作為亞運專用車道,全程約125公里,並組建專用車隊和賽時巴士系統,為廣大來賓服務。廣州白雲國際機場2009年以3704.86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排名全球第20位,步入世界大型航空樞紐行列。而在2003年,廣州白雲機場的世界機場排名是第70位。目前廣州至亞洲的航線有70條,每週航班達718個,來往大部分亞洲國家實現了每日一班的便捷交通。

    --在媒體服務方面,廣州已在亞運城內建設了符合國際標準的主新聞中心,在所有亞運競賽場館都設有場館新聞中心。組委會將通過INFO2010信息系統,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註冊記者和亞奧理事會大家庭成員提供全面翔實、快捷準確、客觀公正的賽事信息服務,為媒體報道提供一流的服務環境。

    ……

    直面挑戰 迎難而上

    六年間,廣州因亞運而巨變!天更藍,水更綠,地鐵延伸到家門口,老房子變成了新住宅……

    從申亞成功之日起,廣州就開始為“辦一屆出色的亞運會”而描繪了一張宏偉藍圖:要完成90多萬平方米的危房改造工程,打造面貌一新的老城區;要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在2010年躋身世界軌道交通發達城市行列;要全力打造一個天藍水清的生態宜居之城……

    六年之後,這一切已經變成現實。在這巨變的背後,蘊含著嶺南人一向敢為人先、銳意進取、創新務實的理念,以及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舉辦奧運會、亞運會這樣的國際綜合性運動會,堪稱現代社會最龐大和複雜的系統工程,是對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管理水平的整體考驗。

    2006年,“多哈製造”讓亞運上了一個新臺階,給後來者樹立了一個新的標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無與倫比,更是讓人記憶猶新、嘆為觀止。

    在歷經申亞成功的短暫歡喜之後,擺在廣州面前的,是一項項艱辛的籌備任務。

    誰曾想到,就在廣州申亞成功的2004年,廣州市的空氣質量下降到國家三級標準。

    打一場空氣質量的保衛戰!廣州從當年起開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綜合治理空氣環境和水環境行動。到2009年,廣州空氣質量連續5年優於國家二級標準,市區灰霾天數減少63天,為近年來最少的一年。

    作為亞運會“綠色亞運”承諾的落實責任人,亞組委環境空氣質量保障部部長、廣州市環保局局長丁紅都説:“‘綠色亞運’是我們對世界的承諾,必須不打折扣的完成。”

    “一家電廠上馬脫硫要花費幾個億,每年的運行費用幾千萬。讓企業在經濟利益和社會公益上做出抉擇,並不容易。”

    丁紅都説,2004年,廣州街頭每一片樹葉上都是厚厚黑黑的灰塵,如今樹葉光潔常新;以前白襯衣穿半天衣領就發黑,現在一天不洗也不會難堪。他説:“我曾對同事們説,廣州的天有多灰我就有多鬱悶,廣州的天有多明亮我的心情就有多晴朗,現在我跟很多人一樣--鬱悶少了,開朗多了。”

    一個月之前,住在衝口市場附近的王老伯驚喜地發現,一年多的治理讓大衝口涌水質回到30年前,涌岸增設了親水平臺、休閒坐椅,老街坊如今又喜歡回到涌邊納涼聊天了。王老伯認為整治河涌花的2700萬元值了。

    50歲的唐伯則在石井河邊興致勃勃地揮竿:“兩個小時就釣了兩條福壽魚了!”

    “我親眼目睹了荔枝灣涌從頭到尾的變化--從原來的臭涌到把涌蓋上,再到揭蓋復涌,到現在處理得跟畫兒一樣。”在西關生活了大半輩子的陳伯驚嘆身邊的變化。

    “六脈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廣州因水而興,曾是一座地道的水城。古時的廣州水網縱橫交錯,盛況堪比歐洲水城威尼斯。如今在廣州中心城區,還有231條河涌,總長約913公里。

    隨著自上世紀80年代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珠江水網水質變劣,不少河涌更是發黑髮臭,令人掩鼻。“一江春水綠,兩岸荔枝紅”只留在了“老廣州”的記憶中。

    試想一下,如果江水發黑泛臭,即使有再好的創意,也不可能依託珠江舉辦流光溢彩的亞運開、閉幕式了。

    廣州城打響了一場全民治水攻堅戰。2007年,廣州將河涌整治作為“政府一號工程”,治水進入攻堅階段。亞運會前,廣州投入486億元,全面推進污水環境綜合整治。

    如今的廣州,又重新煥發出“嶺南水城”的神韻。

    在上個月召開的廣州亞運會第四次競賽工作會議上,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亞組委副主席楊樹安用“艱苦卓絕”來形容廣州亞運競賽籌備工作。

    廣州亞運會的競賽項目數是北京奧運會的1.5倍,使用的比賽場館是北京奧運會的1.3倍。運動會規模超過了北京奧運會,競賽組織工作難度甚至要大於奧運會。廣州,作為一個副省級城市來承辦如此盛會,遭遇的人才、資金、協調等方面的挑戰更是顯而易見。

    廣州亞組委常務副秘書長許瑞生舉例説,一個議題的會商和批准,一般都要經過亞組委、廣州市、廣東省、國家體育總局、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亞奧理事會等多個環節,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都不能出任何紕漏,其間的工作量和協調難度可想而知。

    創造市場自主開發的新模式,是廣州亞運會的又一驚人之筆。廣州亞運市場開發最初也是按慣例交給代理商,當時對方報出了不能打包票的1.2億美元市場開發數額,離市場開發目標相差甚遠。幾經努力,亞運會的市場開發權最終交給了廣州亞組委。廣州成為亞運會歷史上首次由組委會全部獲得市場開發權的舉辦城市,具有里程碑意義。

    但廣州亞運會的市場開發並非一帆風順。

    從2008年下半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令世界經濟遭遇 “寒冬”,一些本已談妥了贊助意向的企業打起了‘退堂鼓’。”

    亞組委緊緊抓住“落實贊助商權益回報”的核心,廣州市政府也給予強力支持,除了積極參與和配合贊助商的宣傳推廣活動外,還利用大型海外宣傳推廣活動--‘亞洲之路’來為贊助商提供展示自身的大平臺。

    截至目前,廣州亞運會贊助商已達到53家,贊助金額超過30億元。贊助商中,既有三星這樣的世界級企業,也有國內相關行業的龍頭企業;既有實力雄厚的大型國有企業,也有蓬勃發展的民營企業。贊助商數量、贊助金額遠超歷屆,創亞運會之最。

    正如參加了申亞陳述報告的廣州市體育局局長劉江南所説,廣州看似沒有競爭對手,實際上是在和自己競爭,只有戰勝自己才能夠舉辦一次成功的亞運會。

    超越承諾 開啟未來

    重諾踐約,超越承諾。

    盤點6年多來的籌備工作,廣州不僅僅一一兌現了承諾,更有令人驚喜的超越和突破。

    每一次大型運動會的開幕式都充滿懸念和令人期待。廣州亞運會第一次將開幕式的活動地點放在了體育場館之外。十天之後,一場“以珠江為舞臺,城市做背景”的開幕式將在海心沙島上舉行。在呈扇形的觀眾席上,可盡覽璀璨的珠江夜景、炫目的“廣州塔”、火樹銀花的廣州城,隨“亞運之舟” 駛向“一江歡歌”的快樂海洋……

    打破傳統的開幕式舉辦模式,突出廣州“水文化”的特色,在珠江上搞開、閉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出一個雄奇大膽的設想,是廣州在履行辦一屆出色的亞運會中給自己提出的一道高難度課題。

    走出場館辦開幕式,石破天驚!

    這無疑是個極具浪漫色彩和極其大膽的創意,但其難度之大也可想而知--技術難度、地質構造、藝術表現難度、保密問題、安保問題……

    在艱苦的論證過程中,也曾有過不同的聲音。最終,海心沙,這個位於珠江江心的小島,成為這個宏偉藝術構想的落腳點。

    10月20日,組委會首次舉行了亞運會開幕式向部分社會公眾開放的綵排。綵排結束後,看到觀眾給出的熱烈掌聲,亞組委慶典和文化活動部部長何繼青放下了心頭一塊石頭。而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陳維亞更加信心十足:“廣州亞運會開幕式也許會是歷屆亞運會中最精彩,或者是最具特色的一屆,至少比以前的都好。”

    立足體育,超越體育。

    “迎接亞運會,創造新生活”。打造一屆全民共享的亞運,讓亞運會成為增進市民福祉和促進廣州城市發展的新里程碑,這個理念始終貫穿于亞運籌備工作之中。

    “亞運會上運動員打破多少世界紀錄,這不是廣州最關心的事。我更關心的是通過籌辦亞運,廣州的城市環境特別是水環境、交通環境、空氣環境、人居環境改善了多少,群眾得到了多少實惠。辦亞運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城市、讓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生活更美好。”廣州市委書記張廣寧這樣評述辦好亞運會的意義。

    廣州亞運會將使用70個場館,其中新建場館12個,改、建場館58個。廣州亞運場館及其配套設施的佈局與廣州市“東進、西聯、南拓、北優、中調”的發展戰略相契合,在空間上呈多中心、多功能結構佈局,以推進城市由單中心向多中心結構轉變。廣州亞運場館建設充分考慮到賽後場館利用的問題,兼顧了廣州的城市發展長期規劃,有利於帶動地區體育休閒事業的均衡發展。

    本著“賽中運動員使用、賽後老百姓健身”的便民原則,廣州在規劃亞運場館時,也充分考慮到賽後的持續利用,增強場館的全民健身功能。廣州亞運場館輻射了廣州12個區(縣),亞運會後,這些場館都將為當地百姓所用,讓亞運不僅僅增添了市民的自豪感,而且以實實在在的成果惠及廣大市民。

    “亞運城”堪稱亞運史上的一個創舉。廣州亞運城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亞運村--運動員村,還包括技術官員村、媒體村、主媒體中心、後勤服務區、體育館區及亞運公園,一共七大功能區,有效實現了城市各功能建築的綜合配套。

    在賽後利用上,亞運城有週密的考慮--賽時各參賽代表團運動員和官員居住、生活、訓練、休閒和娛樂的場所和最完善的生活配套設施在賽後通過簡單調整,即可轉換為教育、醫療、購物、娛樂、餐飲等各項公共設施一應俱全的高品質示範居住小區。同時,亞運城不僅是亞運會期間的核心主體工程,在廣州城市規劃上更是定位為“廣州新城”的啟動區,是廣州城市“南拓”戰略的新引擎。

    “以前,我一直覺得,亞運會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可沒想到亞運會卻實實在在地改變了我的生活。”家住天河六運小區的居民張喜娥看到自家社區經過“穿衣戴帽”,變身“歐洲小鎮”,房産升值,環境改善,喜不自禁。

    “説實話,當初圍蔽施工時,我們商戶之間也曾經抱怨過。可等到工程完工,大家都是眼前一亮。環境變好,我們的生意也更好了。”來自浙江、在中山八路做生意的巫德明目睹了身邊的變遷,早已沒有當初的怨氣。

    辦體育盛會,搭東方文化舞臺。

    1000年前,廣州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早在唐朝、宋朝時期,廣州就是著名的世界性城市,有很多外國人居住在廣州,歐洲人、波斯人、阿拉伯人都會選擇廣州這個海路口岸登陸,來到這個東方國家。今天的廣州,已經是國家的中心城市,她將以務實、開放、創新的精神,以一個國際化、現代化的大都市形象,呈現在世界面前。

    廣州亞組委執行主席、廣東省省長黃華華説:“廣州亞運會,她不僅是一次體育的盛會,文化的盛會,也將是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共同節日。”

    廣州亞組委正通過一系列活動,向亞洲各國和地區傳遞廣州人民對亞洲各國人民的美好感情,促進國際間的互相尊重、友誼和友好。廣州亞運會將是體現亞洲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盛會。

    廣州市文化廣播與新聞出版局局長陸志強介紹,作為本屆亞運會文化活動的最大亮點之一,廣州專門從國內外300多臺劇目中選定了38臺劇目參加本屆亞運會、亞殘運會文藝演出。

    “這些節目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共有2000多名藝術家參加,其中以來自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為主體。這些節目既蘊含了對亞洲的祝福,也充分展現了亞洲文化的魅力。”

    這些節目將為亞洲多元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以此鼓勵來自亞洲各地的運動員和觀眾超越政治、文化、種族、信仰和地理的界限,交流感情,增進了解……

    2008,一場奧運盛宴“陶醉”了世界;2010,廣州亞運將讓世界看到一個新亞洲的崛起與精彩。

    建城2200多年的廣州,已張開熱情的懷抱,滿懷激情、雄心與期盼,用她最美的風姿擁抱世界!

 
 
 相關鏈結
· 亞運會專供蔬菜山東“啟程”發往廣州
· 交通運輸系統構建廣州亞運會水陸空立體安保體系
· 300萬張"亞運名片":廣州亞運會門票承載多重含義
· 廣州亞運會火炬在廣東雲浮市傳遞
· 郵政局召開亞運會郵路安保環粵護城河工程座談會
· 王東峰強調切實保障流通環節廣州亞運會食品安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