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盛會,精彩可期
——寫在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2屆大會即將開幕之際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記者 廖翊)2010年11月7日,為期6天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2屆大會暨第25次全體會議將在上海世博中心開幕。這是國際博協成立64年來首次在中國舉行會員代表大會。來自全球五大洲12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3360余名博物館館長、文化遺産專家、博物館研究者將匯聚上海,以大會主題“博物館致力於社會和諧”為中心,共同研究博物館事業對促進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歷史使命和重大意義。
大會籌委會主任、文化部部長蔡武指出:“成功舉辦本屆國際博協大會,對於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搭建中國博物館行業與國際博物館界的交流平臺,在促進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的同時為世界文化遺産和博物館事業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主辦:中國文博事業成就顯著獲國際認可的重要標誌
成立於1946年11月的國際博物館協會,是國際上規模最大的非政府性博物館專業組織,致力於在世界範圍內支持和幫助各類博物館機構的建立、發展與專業管理。目前,國際博物館協會擁有來自世界139個國家和地區的28000余名會員,並在115個國家建立了國家委員會。國際博協會員代表大會每3年召開一次,是國際博物館界的盛會,對於推進國際博物館及相關領域合作,推動全球博物館事業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歷來受到博物館界、主辦國家和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
1983年,經文化部和外交部批准,中國博物館學會正式宣佈加入國際博協,並於同年成立了國際博協中國國家委員會。此後,中國博物館界與國際博協的關係日益加強。在國際博物館協會2007年在維也納舉辦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1屆代表大會上,上海在角逐下屆國際博協大會主辦權中脫穎而出,被正式確定為2010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2屆會員代表大會主辦城市。這既是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博物館事業空前發展的具體體現,也是27年來我國與國際博協在各領域、各層次合作不斷加強的結果,標誌著我國文化遺産事業和博物館事業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尊重——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博物館作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正進入歷史上快速發展的時期,具有中國特色的博物館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目前全國博物館已達2970個,1743個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面實施免費開放,成為世界博物館史上的罕見壯舉。中國博物館融入民眾、服務社會的步伐明顯加快,社會影響力日益提高。
近20多年來,中國通過聯合舉辦地區性或專門性學術會議、組織國際博物館日紀念活動、出席國際博協大會以及合作出版等途徑,不斷加強與國際博協的業務聯絡與合作,有力推動了國際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和進步。1989年3月在北京舉行的國際博協第4屆亞太地區大會、2002年10月在上海召開的國際博協第7屆亞太地區大會等成為有重大影響的地區性會議。目前國際博協30個國際專門委員會中多數與我國博物館界建立和保持了緊密的合作關係。
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人這樣闡述中國申辦、主辦此次國際博協大會的宗旨:“中國博物館事業在贏得重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我們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更加廣闊的視野,充分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和有益經驗,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跟上世界博物館發展的步伐。”
旨在“和諧”:大會主旨獲國際廣泛贊同續延世博基調
國際博物館協會2010年大會主題是“博物館致力於社會和諧”。
國際博協第22屆大會籌委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和諧”既是一個體現東方文化色彩的概念,也是一個對全人類都具有重要意義的概念。在當前全球經濟和環境背景下,21世紀的博物館正處於重大轉型的十字路口,博物館亟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保護人類共同遺産的文化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在全人類致力於環境、文化、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起到積極的協調與促動作用。博物館作為文化溝通最具組織化的平臺和窗口,是理想的文化交流使者,通過客觀展示各種文化的歷史與現實,促進文化間的溝通與相互了解,有助於消除由於隔閡和誤解造成的文化衝突。
“博物館在政治和諧、社會和諧、文化和諧、自然和諧、環境和諧中扮演越來越積極的角色是業界共同願望,甚至是普世性的認識。這也就是該主題建議提出後得到國際廣泛贊同的原因。”宋新潮介紹。
據了解,在2010上海世博會上,為呼應本次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首次參加世博會的國際博協以“博物館,城市之心”為主題,在6個月的展期內分別舉辦歐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大洋洲和亞洲專題月活動,全方位展示了世界多樣化的文化自然遺産和豐富的博物館資源,從文化、經濟、創新、社會、環境五個方面詮釋了博物館與城市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讓人們深刻感受到國際博協對文化遺産和博物館事業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的深刻理解和詮釋。
共同締造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既是世博會也是國際博協第22屆大會主題的要義所在。高度的共識與共鳴,確立了本屆國際博協大會和諧、融洽基調。
抒寫精彩:以巨大誠意豐富會議內涵追求大會成功圓滿
“國際博協成立64年來首次在中國舉行會員代表大會,對於我們來説,這不僅是一份榮耀,更是一種責任。”這是國際博協第22屆大會籌委會委員們的一致共識。
記者了解到,作為高規格、高水平的國際學術大會,即將舉辦的國際博協本次大會將凸顯以下特色:
一是本次大會所邀請的6位主旨報告人極具代表性。他們在國際文化領域都具有很高聲譽,同時具有精深學術造詣。其中,既有為非洲文化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前國家首腦,又有從事全球跨文化交流對話的項目協調人;既有大學著名教授、知名藝術評論家,也有文化展覽策展人、知名博物館館長和文化遺産保護專家。這些來自歐洲、北美、南美、非洲及東道主中國的學者,充分體現了地域、文化和學科的廣泛代表性。他們將結合大會主題從不同角度作精彩演講,確保了這一高水平國際學術大會的高“含金量”。
二是各國代表具有極高的參會積極性。最新統計數字表明,已註冊的代表人數達3000多人,超出前兩屆大會代表人數。反映了中國、上海、世博對於國際博物館界人士及學者們的巨大感召力,體現了大會從主題選擇、活動內容策劃、主辦者誠意等方面對與會代表的極大吸引力。
三是具有極高的國際代表性。目前註冊的境外代表佔國際博協所有會員來源國家(139個國家)的82.7%,在國際博協大會的歷史上寫下可喜一筆。
四是活動內容安排豐富多樣。本屆大會除了安排大會主旨報告、文化遺産考察、博物館展覽會等慣例內容之外,國際博協31個專業委員會中有30個安排了獨具特色的專業研討、學術交流活動,並把研討活動開到上海本地甚至周邊城市的博物館裏。
人們有充分理由相信,在剛剛成功舉辦一次精彩、難忘的世博會的上海,必定能出色舉辦一屆成功、圓滿的國際博協大會,本屆大會必將對促進中國的博物館文化建設、推動中國的博物館國際化管理水準、提高中國的文化影響力産生長遠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