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艦艇大乾坤
——中國海軍第六批護航編隊
“蘭州”艦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見聞
新華社亞丁灣11月5日電(記者張鑫鑫 嚴冬 余黃偉)正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第六批護航編隊“蘭州”艦,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廣播等媒介,走出了一條“化有限為無限”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
有限的艦艇空間 無限的網遊世界
戰艦空間小,海區環境複雜,業餘文化生活枯燥……“蘭州”艦政委錢春燕介紹,這些客觀因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
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他們自購50臺電腦建立了3個網絡學習室,官兵們可隨時登錄本艦網站,為集體性組織活動建立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平臺。
打開“蘭州”艦的“護航綜合信息網”,映入眼簾的主頁面時尚大氣,內容豐富,“上級指示”“學習園地”“身邊人物”“新聞廣角”“深藍影院”等10余個欄目令人目不暇接。
人氣最旺的“護航論壇”中,不僅有官兵的意見建議,還有他們的原創作品。“我們在採納合理意見的同時,引導每名官兵以良好健康心態發表意見。”“蘭州”艦綜合信息網總設計師錢春燕表示,他們將論壇作為一個上情下達、下情上知的重要樞紐,與官兵進行點對點交流,開展一人一事形式的思想工作。
截至目前,“蘭州”艦成功利用網絡論壇收集有益建議50余條,解決問題30多個,成功化解官兵思想問題上百例,總結繪製出詳盡的“護航官兵心理變化趨勢圖”,為艦艇政治工作的開展做出了有益嘗試。
有限的電視節目 無限的藍盾TV
“歡迎收看護航新聞,今天的主要內容有……”伴隨著激昂的片頭音樂,“蘭州”艦各個電視屏幕上,不斷閃動的“藍盾TV”臺標讓人眼前一亮。
走進藍盾TV的演播室,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艙室內,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攝錄編輯器材,雖然只有6名工作人員,但空間還是顯得有些跼踀。“別看咱場地小,但‘五臟俱全’,節目從製作到播出都是在這裡完成的。”正在編輯視頻的中士耿會廣説。
演播室的墻壁上貼著一張《藍盾TV節目安排表》,上面週密地安排著每天欄目播出的時間和內容:從早晨7時一直到晚上9時,全天14個小時不間斷播出,內容涵蓋新聞、訪談、影視作品等10余個節目。除後方每日傳送的電視節目以及艦上自備影視外,由官兵自行策劃製作的內容能佔到全天節目的30%以上。
精彩紛呈的節目背後,凝結著“藍盾TV”全體成員的辛勤汗水。這些從未經過專業培訓的官兵,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很快就顯現出了各自的潛力和才能,不僅對“推拉搖移”4種鏡頭、“遠中進特”4種表現手法掌握熟練,而且後期的剪輯製作同樣拿手。“過去大家一遇後期製作就犯怵,”耿會廣説,如今使用起“會聲會影”等主流編輯軟體,也都駕輕就熟。
首批護航尖兵評選揭曉後,“藍盾TV”及時開闢“護航先鋒紀錄片”欄目,把“十佳護航尖兵”的事跡拍攝製作成電視節目播出。為深化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教育,他們還開闢了“核心價值觀在深藍航道上閃光”等主題講座,把隨艦教員、政工幹部和戰士請進演播室,談感受、論心得,指導身邊戰友以實際行動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有限的廣播覆蓋 無限的護航之聲
對於艦艇部隊來説,廣播是必備的傳統政治工作平臺。然而,對於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80後”“90後”護航官兵來説,它的吸引力卻相對匱乏。
“蘭州”艦為利用好廣播這一輿論主陣地,使“老歌”唱出新調,首先進行了一次播音主持人“海選”活動。
“‘海選’當天非常熱鬧,報名選手絡繹不絕,”耿會廣回憶。選拔分為“廣播配音”和“主持表演”兩個部分。“廣播配音”是對參賽人員普通話水平的考驗,“主持表演”則綜合考量候選人的應對能力。經過緊張角逐,8名錶現力和語言水平較好的官兵脫穎而出。
經過3個月的歷練,艦上播音員的功底逐漸加深,聲音也富於穿透力,一些談話節目做得也不斷純熟。
“蘭州”艦還一改過去嚴肅古板的宣、講、讀模式,大膽採用時下較為流行的廣播節目製作風格,融合現代脫口秀主持特點,推出了一款款集前衛、通俗和高雅三位一體的廣播節目。“直擊一線”“亞丁軍情”“健康服務”“歷史長河”“生日點歌”等節目,在嶄新的包裝和演繹下,吸引了艦上許多“80後”“90後”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