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 吳晶)2010年,是我國從“十一五”邁向“十二五”的重要轉捩點,也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第一年。在這一關鍵節點,我們應如何總結過去5年,又該如何展望未來5年,記者就此對教育部部長袁貴仁進行了採訪。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接受採訪(11月8日攝)。2010年,是我國從“十一五”邁向“十二五”的重要轉捩點,也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第一年。在這一關鍵節點,我們應如何總結過去5年,又該如何展望未來5年,記者就此對教育部部長袁貴仁進行了採訪。新華社發(鮑效農 攝)
記者:如果把“十一五”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成就放在您40多年的教育工作生涯中去衡量,您會有怎樣的評價?
袁貴仁:簡而言之,成就顯著、極不平凡、十分關鍵。《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關於教育發展的幾個主要指標,有的已提前實現,有的到今年年底將實現。
“十一五”時期,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四個標誌性成就:一是城鄉免費九年義務教育于2008年全面實現,惠及1.6億學生。二是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2009年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三是職業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中職和高職分別佔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總規模的“半壁江山”。四是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國家教育資助體系已覆蓋各級各類教育。應該説,我國已完成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開啟了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的新征程。
記者:“十一五”時期,我們完成了多年前就設定的免費義務教育目標,具有怎樣的意義?
袁貴仁:從1986年頒布《義務教育法》確立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算起,我們用22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近百年的普及義務教育之路。我們不僅確保了所有義務教育適齡兒童都能“不花錢、有學上”,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也減輕了億萬家庭經濟負擔,改善了民生。2008年免除學雜費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每個家庭平均減少支出770多元。為此,各級財政投入累計新增2000多億元。
免費義務教育還推動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制度建設。2006年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確立了由政府負全責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經費保障新機制,為全國義務教育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制度保證。
記者:“十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但質量問題相應凸顯出來,“十一五”時期圍繞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做了哪些工作?
袁貴仁:“十五”期間,高等教育的“擴招”為國家培養了大量人才,我們必須充分肯定這項決策和成果。“十一五”時期,中央明確要求把高等教育發展重點放在提高質量、優化結構上,強調辦出特色、推動創新。為此,國家投入數十億實施了“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
提高質量,不是説只有一個標準,而是鼓勵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校,體現辦學特色,努力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爭創一流。過去5年中,國家自然科學獎項中的二分之一齣自高校,社會科學領域三分之二的成果由高校完成。同時,通過推動教育觀念創新、培養模式創新和管理方式創新,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類型、結構、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更加緊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在不斷提高。
記者:“十一五”前後,我國職業教育是怎樣在經過發展的“低谷”後駛上了“快車道”?
袁貴仁: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四個更加”。一是國家更加重視。通過建立中職學生資助、免費制度以及推進“雙證書”,增強了職業教育吸引力。二是導向更加明確。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三是基礎更加堅實。國家重點支持一批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縣級職教中心和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和高職學院,專門組織培訓了15萬專業骨幹教師。四是貢獻更加突出。幾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向社會輸送2000多萬畢業生,受到行業、企業的歡迎。
記者:過去5年,教育公平成為熱詞,國家採取了哪些舉措?
袁貴仁:黨的十六大以來,國家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基本教育政策,推動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一是以加快發展促公平,推動各級各類教育入學率進一步提高。二是以資源配置促公平,堅持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民族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薄弱學校傾斜,將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具體措施包括實施農村中小學教師“特崗計劃”、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以及高校招生計劃向中西部地區傾斜等。三是以完善資助促公平。國家資助制度覆蓋面更廣、比例更大、標準更高,有效確保了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不能上學或輟學。四是以規範管理促公平。通過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加強教育收費管理,建立教育收費聽證、公示和責任追究制度等措施,我們的行風行紀得到明顯規範。2009年反映教育亂收費的舉報比2008年下降20.9%。
記者:教育部近日明確提出要在3至5年內治理擇校亂收費,但很多人擔心,這一頑疾真能這麼快消除嗎?
袁貴仁:大家有擔心完全可以理解,也從側面説明了這項工作的複雜性和艱巨性。我們提出的10項措施是一套組合拳,也是一記重拳,其中既有規範招生入學秩序等治標措施,也有合理配置師資力量等治本之策;既有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等保障措施,也有健全完善督導制度等監督機制。
今後,我們要在貫徹落實好這10項措施的同時,推廣一些地方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和治理亂收費方面的經驗,認真對待並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力爭用3到5年,在全國範圍內解決擇校亂收費問題。各部門各地區要齊心協力,也歡迎新聞媒體和人民群眾加強輿論監督,爭取每年都有新進展,讓人民群眾看到希望。
記者:從“錢學森之問”到11名教授聯名給您寫信,我國的人才培養模式近年來受到了質疑,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袁貴仁:中國教育有很多優良傳統,也有很多成功做法,在人才培養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經驗,與國外相比是各有短長,不必妄自菲薄。但我們也要放眼世界,認識到教育改革的空間很大,應實事求是地發揚優良傳統,借鑒其他國家好的做法和經驗,使教育改革更加符合國家建設發展的需要、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
針對人才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教育規劃綱要》已提出了思路舉措,我們要加大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先試點,再推開,注重對學生實施“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的培養,讓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積極性。
記者: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2012年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4%的目標。能如期實現嗎?
袁貴仁: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了明確要求,財政部門、各地政府都高度重視,正在積極採取舉措,拓寬財政性教育經費來源渠道,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我對在2012年實現4%的目標充滿信心。
今後,要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提高教育撥款佔財政支出的比例,同時開闢新的渠道。要按照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把優先發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作為檢驗各級黨政領導班子是否真正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還要健全體制機制,切實把經費配置好、使用好、監管好。
記者:今後5年在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過程中將如何應對難點熱點,如何面對意見建議?
袁貴仁:今後5年是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奠定基礎、至關重要的五年。必須抓住關鍵環節和重點任務,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切、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努力在人才培養體制、辦學體制、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同時,鋻於教育改革的複雜性,必須試點先行,大膽試驗。要尊重首創,對於各地各校的改革探索,只要有利於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的,我們都大力支持。對已經取得的成功經驗,要大力推廣,以點帶面,在全國形成紮實有序推進教育改革的新局面。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從“窮國辦大教育”轉向“大國辦強教育”的階段,教育事業面臨的難點依然很多,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也依然很多。人民群眾有意見建議,説明我們的工作還不完全適應他們的要求,還需要加快改革發展。我們對所有批評都理解,對所有建議都歡迎,並會把批評建議作為工作動力,把熱點難點作為工作重點,促進我們更清醒地判斷形勢,更全面地把握動態,更深入地分析原因,更積極地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