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嫦娥二號最終處置方案將視衛星實際情況確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2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 羅沙)嫦娥二號探月衛星總設計師黃江川23日在“科學與媒體對話——嫦娥二號衛星探月”活動中表示,我國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號任務已經取得圓滿成功,目前衛星各項狀態良好,預定工作時間後最終處置方案要根據當時衛星狀態而定。

    黃江川介紹説,嫦娥二號作為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的技術先導星,主要任務是為嫦娥三號實現月面軟著陸開展部分關鍵技術試驗,並繼續進行月球科學探測和研究。10月26日,嫦娥二號衛星成功進行降軌,衛星進入遠月點100公里、近月點15公里的試驗軌道,開始對嫦娥三號預選著陸區月球虹灣區進行圖像拍攝。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于登雲告訴記者,虹灣區是探月工程規劃過程中預選的五個著陸區之一,但最終嫦娥三號是否選擇虹灣區著陸還需要根據當時實際情況來確定。作為探月工程的重要部分,嫦娥三號和四號將是更具有標誌性的項目,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將是一種全新的航天器,目前研發進展情況良好。

    黃江川表示,嫦娥二號還有大約半年左右的工作時間,這段時間的主要任務是繼續傳輸相關科學考察數據。在預定工作時間結束後,主要有三種處置方案,一是撞月球,二是返回地球,三是飛向更遠的深空。最終採取哪種方案,要根據衛星當時運行狀態以及探月工程需要來做安排。

基礎平臺建設決定我國航天技術産業化步伐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 羅沙)中國科協副主席、嫦娥一號總指揮欒恩傑23日在“科學與媒體對話——嫦娥二號衛星探月”活動中表示,我國航天技術産業化剛剛起步,在基礎平臺建設方面仍需要進一步努力。

    “我們距離産業化還太遠。”欒恩傑説,雖然我國航天技術已經開始産業化步伐,例如我國的應用衛星已經開始向産業化發展,為社會服務。但是在運載火箭、衛星有效載荷、測控平臺等基礎系統方面,仍然需要努力加強能力建設。只有這些基礎平臺搞好了,才有産業化可言。

    “航天技術本身提供的是基礎設施,例如衛星定位系統,帶來經濟效益的並不是航天技術,而是通信技術。所以説,航天技術的産業化,實際上是在基礎設施上進行的二次開發。”欒恩傑説。

    嫦娥二號探月衛星總設計師黃江川説,航天技術的發展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基礎,在這一點上它與汽車工業是相似的。航天技術的産業化,首先就需要加強面對市場經濟的技術轉化,還要全國各行業的協同進行。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于登雲表示,中國航天界一直在把産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現代化作為發展目標和指導思想。在國家的支持下,航天界正在一步步試圖走向市場化。航天科技産業化是一個整體工程,包括了從製造火箭衛星到發射、數據傳輸服務等整套工作。下一步,在完成國家賦予使命的基礎上,中國航天界將會盡最大努力拓展市場,進一步擴大航天技術對整個社會的貢獻。

 
 
 相關鏈結
· 專家揭秘國防科工局公佈的嫦娥二號虹灣成像經過
· 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嫦娥二號任務成功致賀電
· 航天局:我國首次發佈嫦娥二號虹灣局部影像圖
· 嫦娥二號衛星26日成功進入月球虹灣成像軌道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