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印象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2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哈爾濱11月23日電  隆冬將至,位於祖國北疆齊齊哈爾附近的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鍛鑄車間裏,萬噸水壓機隆隆作響,一旁爐膛裏巨大的鍛鑄件燒得通紅,熱浪逼人,一派火熱的生産景象。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兩年多來,中國一重憑藉著快速轉型,不但生産經營保持了穩定,而且企業的生産佈局、産品結構和技術創新體系也有很大提升,為即將到來的“十二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十一五”期間,類似中國一重這樣為“中國製造”製造裝備的眾多東北大型企業,搶抓機遇,穩步發展。今天,一“大”二“重”的這些裝備製造業企業,正如一群勇猛的大象,跟著時代的節奏,翩翩起舞。

    “蘋果”對“大象”的啟示

    當世界都在瘋狂追捧最新一代蘋果手機的時候,蘋果成功的秘訣引起了瀋陽機床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關錫友的注意。

    儘管瀋陽機床已經是國內行業排名第一的大企業,但國內機床行業的利潤最高只有5%,跟蘋果手機近50%的利潤率相距甚遠。為什麼大“機床”遠遠比不上小“蘋果”?

    思考的結果,關錫友果斷提出,從今年起用3年時間,徹底淘汰普通機床,用代工的模式把普通機床的製造逐步轉移到社會上去,企業集中精力搞高端機床研發和市場服務。

    製造業的“微笑曲線”理論認為,産業鏈的鏈條是一條兩端朝上的曲線,即産業鏈附加值更多體現在研發設計和市場銷售兩端,而處於中間環節的製造業本身附加值最低。

    “過去企業完全以生産製造為核心,不重視市場營銷和品牌服務。隨著製造技術的進步,企業的轉型要放在研發和市場營銷及服務上,延長微笑曲線。”關錫友説。

    加強研發,一定意義上就是加強核心競爭力。不管是“大象”還是“蘋果”,有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提高産品的附加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笑得更加燦爛。

    2010年,不算固定資産投入,一汽用於設計、試製、實驗等方面的研發資金達到16億元,是兩年前的一倍多。研發的重點是汽車的關鍵總成、關鍵系統,包括汽車發動機、變速箱、車橋等。

    “我們已經有了商用車開發體系,基本具備中端轎車的開發能力,目前正在努力突破高端乘用車技術。”一汽技術中心副主任、長春汽車研究所副所長朱啟昕説,“‘十二五’期間,我們要實現發動機、變速箱的完全自主化,把更多自主技術開發的産品投放市場。”

    “十二五”期間,“我們將進一步加快轉變裝備製造業發展方式,支持企業運用信息技術和先進製造技術,促進骨幹企業逐步實現由生産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遼寧省發改委主任姜作勇這樣告訴記者。

    張開對市場敏銳的觸覺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細胞,對市場上的風吹草動有著極為敏感的觸覺。早在2005年,面對如火如荼擴張的鋼鐵工業,中國一重已感覺到了危機。

    “鋼鐵工業産能不可能總是這樣快速擴張。當時,我們為鋼鐵工業配套的設備比例太大,需要趕緊調。所以我們2006年就開始建設核電、水電、曲軸等裝備了。正是這些新産品幫助一重渡過了危機時期的衝擊。”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總裁馬克説。

    在共和國成立初期首先建立起來的重工業體系,讓東北這塊黑土地成為新中國工業化之夢起航的地方。如果説上世紀90年代末和本世紀初的體制機制大變革讓那些習慣於計劃經濟時代的企業脫胎換骨,那麼可以説,“十一五”這5年間,這些企業已經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強筋健骨,實現了新的輝煌。

    “解放牌”卡車曾經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傑出代表。今天,“解放牌”已經發展到第六代,技術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國內市場供不應求。“我們生産線上的每台車都有自己的主人。”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立志自豪地説,“過去我們是預測與訂單相結合,經歷過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我們現在已經完全是訂單制。有訂單我們才排産。”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産品結構,顯然沒有今天這樣迫切。現在,讓自己的産品緊跟市場需求的節奏起舞,是許多企業的自覺行動。

    産品結構調整的背後,是強大的技術支撐。在東北老工業基地調研,記者深深感受到,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加速建立技術創新體系,是那些成功者創造輝煌的秘訣。

    “未來五年,我們將緊緊圍繞新能源、交通、國防、重型機械等市場需求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開展設計研發工作,真正實現以高端産品引領市場,以精品戰略搶佔市場。”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俊峰説。

    讓夢想在世界的舞臺騰飛

    走進中國北車長春軌道客車公司的裝配車間,一列列形態、顏色各異的地鐵和城鐵列車像一行行威武的戰士,整裝待發。他們除了要服務於北京、長春等國內城市,還將漂洋過海,遠赴澳大利亞、巴西和泰國這樣的異域他鄉。

    “我們有普通鋼、不銹鋼、鋁合金材質的各式地鐵,可以滿足各種需求。今年的地鐵客車産量將突破1200輛。”長春軌道客車公司企業文化部部長張天説。

    回首“十一五”以來的發展歷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大象”們赫然發現,他們已經實現了從引進技術、替代進口,到今天對外出口的巨大轉變,面前的舞臺豁然開朗。

    “十一五”初期,中國一重在國際市場佔不到2%的份額;今天,中國一重已經把設備出口到美國、俄羅斯、印度、韓國、尼日利亞和伊朗等國,在國際市場的份額接近20%。類似的企業在東北還有很多。

    誠然,走向海外市場才剛剛起步。“製造企業必須經得起國際市場的考驗,從中得到脫胎換骨的轉變。只服務於中國市場,不參與全球競爭,就談不上世界水平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北方重工董事長、總經理耿洪臣的看法。

    唯有開放包容,才有生機活力。按照“十二五”規劃建議,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打造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大中型企業,必須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十二五’期間,我們將以信息化、智慧化、集成化為突破口,培育一批在世界範圍內有影響力的骨幹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遼寧省發改委主任姜作勇的話,代表了東北三省企業的心聲。(執筆:車玉明,記者:王敏、崔靜、石慶偉、褚曉亮、梁冬)

 
 
 相關鏈結
· 李克強赴遼寧考察: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 劉延東:發揮科教優勢 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支撐
· 孟建柱: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提升公安服務能力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