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2011年經濟政策新信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 劉錚 鄭曉奕 韓潔)中共中央政治局3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了2011年經濟工作。在世界經濟仍面臨不確定性、國內物價上漲壓力加大等背景下,明年中國經濟政策何去何從,備受矚目。

    按照慣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隨後召開。透過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出的經濟政策新信號,我們可以判斷出明年中國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

    轉方式:開局之年中國經濟最大課題

    中央政治局會議在研究明年經濟工作時提出,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課題。明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要開好局必須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擺在突出位置。”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分析指出,明年要著眼于擴大內需,要更加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要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

    統籌當前和長遠,成為政策考量的重點。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明年既要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又要切實推進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化解潛在風險,為長遠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歸根結底還是要通過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結構來尋找新的、持久的經濟增長動力。”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指出。

    湯敏認為,明年已有的經濟刺激政策會弱化,房地産投資受調控影響不會有太大增長,出口受世界經濟復蘇緩慢抑制也難有較快增長,因此中國經濟需要尋找新的增長動力。

    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明年要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發揮好政府投資對經濟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促進社會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紮實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制定出臺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專家們普遍認為,這些都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夯實經濟可持續發展基礎的重要舉措。

    “一松一穩”:財政貨幣政策重新組合

    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明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

    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組合,體現宏觀經濟政策的取向。這是繼1998年我國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轉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之後,再現“一松一穩”的調控組合。

    “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之初財政、貨幣政策雙雙向保增長髮力不同,如今我國面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抑制通貨膨脹壓力的雙重挑戰,因此要對這一組合拳進行調整,以應對複雜的形勢。”中國社科院財貿所所長高培勇説,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就必須有相應的擴張手段,防控通脹壓力要求不能再搞寬鬆的貨幣政策。

    事實上,從10月份宣佈加息到11月份兩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央行已經釋放出貨幣供應逐步向常態回歸的信號。

    “應當承認,我們現在的流動性是過剩的。但也要看到,過去發放那麼多貨幣信貸是不得已為之,而且為率先戰勝危機衝擊發揮過關鍵作用。隨著形勢的變化,貨幣政策到必須調整的時候了。”姚景源説。

    在貨幣政策回歸穩健的前提下,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財政政策有很大的“用武之地”。

    “財政政策有必要維持一段時間的適度擴張,但要更有針對性,做到有保有壓,更加注重優化結構,增加有效供給。”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説。

    穩物價:積極穩妥管理通脹預期

    從7月份加快上揚的居民消費價格(CPI),是今年宏觀經濟主要指標中最出乎意料的一個。這不僅加重了通脹預期和宏觀決策的難度,而且對百姓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生活産生了明顯影響。

    在物價問題上,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強市場保障和價格穩定工作,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完善市場調控預案,繼續整頓和規範市場價格秩序。

    胡錦濤總書記日前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指出,明年要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穩定經濟增長、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貨膨脹預期的關係。

    姚景源認為,當前經濟增速已經趨穩,為把更多精力放在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上,可以適當降低對經濟增速的預期目標,但物價和通脹預期問題突出必須解決好。通脹預期管理不好,很容易轉變成現實的物價上漲。要在管理通脹預期上下功夫,同時保障市場供應,穩定預期,穩定物價。

    針對這一輪物價上漲,國務院已經出臺了16條措施穩定物價,各部門落實力度很大。特別是蔬菜生産週期短,很多增加供給、促進流通的措施在短期內就可以看到效果。從中長期看,隨著貨幣政策轉向穩健,推動物價上漲的貨幣因素會減弱。特別是我國糧食連續第七年增産,這為穩定物價奠定了紮實基礎。

    “一方面應當高度重視價格上漲問題,採取有力措施穩定物價、保障民生;同時不宜過度誇大通貨膨脹壓力對宏觀經濟的衝擊,不必恐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説。

    惠民生:助力經濟社會均衡發展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中央政治局會議也作出一系列安排,提出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加強社會保障薄弱環節建設,基本完成醫藥衛生體制改革3年重點工作任務,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等。

    “這些保障民生的積極舉措,一方面體現了經濟增長要更多惠及民生,另一方面也是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國內需求的需要。提供更多的就業、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社會保障,才能讓消費者更多消費,才能更好地擴大內需和促進經濟發展。”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説。

    收入問題是制約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擴大的要害,收入分配改革是改革的難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如何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如何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需要做通盤的安排。賈康認為,可以採取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加大對低收入群體補助力度等措施。湯敏建議,加大扶貧投入力度,減少貧富差距。收入分配改革亟待取得實質性突破。

    安居樂業,是百姓的期待。在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方面,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可以預見,明年政府用於促進就業的支出將繼續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設規模和投入力度將明顯加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指出,如今的宏觀經濟政策,更加重視改善民生,更加重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這不僅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現實要求,而且為中國經濟社會未來的發展開拓更加廣闊的空間,迎來更加均衡、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相關鏈結
· 胡錦濤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明年經濟工作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1年經濟工作
· 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徵求對經濟工作意見建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