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菜籃子還得拎在手——七大城市蔬菜自給能力調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07日   來源:人民日報

    晚上到超市“淘菜”、組團去批發市場“拼菜”、利用陽臺樓頂種菜……眼下一些都市“白領”熱傳的各式省錢攻略,折射出“高菜價”下市民的生活壓力。

    據農業部統計,進入6月以來,國內蔬菜價格連續10周上漲。10月份,CPI漲幅為4.4%,其中蔬菜價格上漲超過30%。

    在穩定物價系列措施等因素作用下,近期蔬菜價格已有一定回落。但蔬菜價格持續上漲、居高不下的現象,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菜籃子”為何越拎越沉?

    菜價起落,成因複雜。國務院日前發佈的《關於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産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指出,目前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給率過低,容易導致蔬菜價格大起大落。

    本地蔬菜供應不足給菜價帶來什麼影響?各地政府採取哪些措施提高蔬菜自給水平?記者分赴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島、武漢、長沙等城市展開調研。

    菜地“漸行漸遠”
    菜價“水漲船高”

    從杭州市中心出發,無論往哪個方向,1小時車程內已很難找到“菜園子”。最近的三敦、良渚的蔬菜基地,離市區也有20公里。

    杭州市農業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原來有名的“菜園子”——江幹區3.2萬畝蔬菜基地基本被徵用。余杭區良渚鎮農辦主任吳曉燕告訴記者,該鎮蔬菜種植面積最大的行宮塘村、東塘河村、西塘河村的上萬畝蔬菜基地,都將隨著杭州市農副産品物流中心二期工程的啟動而被徵用。

    “昨天還是一片片菜地,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幢幢高樓代替。鄰近的三聯、吉鴻等村的菜地都被徵光了,種菜大戶轉行了,不知什麼時候華聯村的土地也會被徵?”地處西湖區三墩鎮的杭州華聯綠色蔬菜種植場場長郎國明一臉憂鬱。

    千里之外的王路(化名),現在則已無地可種菜了。這位北京市昌平區馬池口鎮的老牌菜農,曾擁有十多畝承包菜地,種過白菜、蘿蔔、黃瓜等,但就在幾個月前,當地的村幹部告訴他,菜地要被徵用。而今,王路所在的3000多人的村子已基本無菜農。

    據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專家介紹,曾主要為北京市民供菜的石景山、朝陽、豐臺等地,現在基本上沒有菜地了。

    這些區域原先的菜地面積能保證在17萬畝以上,目前已縮減至不足1萬畝。

    郊區菜地“種樓種廠”並非個別現象。長沙馬王堆批發市場有“中南地區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之稱,日交易量達450萬公斤。馬王堆蔬菜批發市場的行情分析報告稱,該市場內本地菜所佔比例由過去的80%下降為現在的30%,胡蘿蔔、蒜薹、洋蔥等十大骨幹品種本地供應量減少了80%。

    而據上海市農業部門統計,2009年,上海市基礎設施好、生産能力強並且以種植綠葉菜為主的近郊,常年種植蔬菜面積比2008年減少1.6萬畝,減幅為9.3%。

    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錢克明説,過去10年,我國城郊“菜籃子”産品生産基地不斷向遠離城市的農區轉移,打破了原有的“近郊為主、遠郊為輔、農區補充”的生産佈局。據報道,目前我國部分大城市的蔬菜自給率不足30%。

    在業內人士看來,城郊蔬菜基地的遠徙,城市蔬菜自給率的下降,致使穩定市場供應難度增加,菜價的季節性波動在所難免。

    福州市農業局局長吳建成認為,大量菜田由城郊向農區轉移,農區新建菜田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抗災能力弱,蔬菜生産受自然氣候影響較大。11月初,寒潮的到來和連續的陰雨天氣,給福州耐熱蔬菜生長帶來較大影響,造成福州菜價普遍上漲。

    “蔬菜禽蛋等鮮活農産品並不適合長距離的運輸。而且,在當前交通運力已高度緊張、災害性天氣頻發的情況下,更不能把一個地區對農産品的全部需求寄託在跨地區、大批量的運輸上。”中國城郊經濟研究會會長包永江説,“雖然蔬菜生産區域化、專業化是發展趨勢,但大型城市還是應切實提高本地應季蔬菜的自給能力,有利於抵禦各種風險,減少價格波動。”

    找回菜園子
    保障菜籃子

    11月中下旬以來,長沙的蔬菜價格呈現“緩慢下跌”之勢。目前,馬王堆蔬菜批發市場90%的蔬菜價格已有所回落。以白菜為例,批發價已從1個月前的每斤0.9元下降為每斤0.5元。

    11月28日中午,記者來到武漢市區的皇經堂蔬菜批發市場。市場負責人嚴國超説,半個月前,市場上批發價在每公斤1元以下的品種只有1個,現在則超過14個。

    平抑菜價,關鍵在於扶持生産。地産蔬菜的大量上市,是長沙、武漢兩地菜價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菜籃子”的穩定,離不開“菜園子”的精耕。9月2日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産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要求:切實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人口百萬以上大城市人民政府要“穩定和增加郊區蔬菜種植面積”,“要抓緊制定郊區‘菜籃子’建設發展規劃,實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進一步加強對老菜地的保護,在城市周邊地區合理規劃建設新菜地”。

    “‘菜籃子’裝的不僅是蔬菜,更是民生。”各地迅速行動,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掀起了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熱潮。發展“菜園子”成為重要著力點與支撐點。

    11月16日,北京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強調要通過加強生産能力建設等途徑,確保蔬菜生産穩定發展。北京市農委新聞發言人陳濤表示,北京將建立菜田最低保有量制度,到2015年,北京本市新增菜田面積10萬畝,總量達到70萬畝,自給率從目前的年均28%提高到35%。

    上海市將地産蔬菜保有量列入“十二五”規劃,確保在現有種植蔬菜48.8萬畝基礎上,增加蔬菜種植面積特別是綠葉菜的種植面積,使市郊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其中綠葉菜種植面積達到17.5萬畝。

    2009年福州市全年蔬菜種植面積約155萬畝,2010年下達秋冬種蔬菜指導性計劃種植面積65萬畝。目前,福州已形成山區基地與平原基地相結合的合理佈局,打造了近40片千畝以上的規模化蔬菜基地。

    青島市正在制定蔬菜産業振興規劃的指導意見,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230萬畝左右,其中設施蔬菜面積擴大到100萬畝,建設100個蔬菜標準化生産基地,培育5個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全面提升蔬菜産業的發展水平。

    杭州市農業局農作物處副處長鄭軍輝為記者描繪了一幅“菜籃子”發展藍圖:“十二五”期間,杭州將建成市級葉菜生産功能區1萬畝,建成高山蔬菜基地2萬畝,每年建設10個筍竹基地……到“十二五”末,杭州主城區蔬菜自給率將達70%以上,其中葉菜自給率達85%以上。

    投入真金白銀
    惠農多箭齊發

    杭州春溢聯合蔬菜專業合作社毛聖燕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地一年種四茬菜,有機肥投入1200元,一畝噴滴灌設施投入1.5萬元,大棚加薄膜2萬元,路渠配套1000元……“你算算,這樣下來,一畝地要多少成本?”

    在上海,地租和勞動力成本的大幅上漲,同樣給蔬菜生産和新菜地開發帶來很大困擾。

    據統計,2010年,上海市蔬菜生産成本比2009年上升近20%,比2007年上升50%。調查顯示,今年該市青菜每畝人工費550元,同比增加200元,增幅達36.4%。由於生産成本上漲,今年每畝青菜純收入515元,同比減少95元,減幅15.5%。同時,由於種植蔬菜獲得的各類政府補貼相對於糧食作物要少,造成菜農種植蔬菜的比較效益下降,種菜積極性受到影響。

    發展“菜園子”,提高菜農積極性是關鍵。各地惠農舉措“多箭齊發”。

    青島市圍繞促進蔬菜生産優質高産增效,舉辦各級蔬菜生産科技培訓班,大力推行蔬菜標準化生産;福州市積極扶持蔬菜生産者組成産銷協會、産銷合作社等合作組織,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蔬菜産銷組織化程度……

    “近年來‘菜籃子’工程的弱化,原因之一,是由於在寸土寸金的土地上所創造的農業收益,為經濟增長、農民增收所作的貢獻比較低。”包永江認為,重提“菜籃子”工程,要在資金和制度上給予充分保障。

    發展“菜園子”,落實投入政策是保障。按照法規,徵佔城市郊區菜地應當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然而,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資時,開出減免該項基金等優惠條件,造成新菜地開發建設資金的欠缺。

    湖南省農業廳一位負責人透露,2001至2007年,湖南省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實收只佔應收的7%,“最近一兩年收繳率也僅佔10%左右,最高只有12%”。湖南省省長徐守盛説,湖南在新增財政預算的同時,將加大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的收取力度,各地不得以各種理由減收、緩收和免收。據了解, 湖南省政府決定,在今年230萬元的基礎上新增1000萬元財政預算,扶持明年蔬菜生産,同時從價格調節基金中安排20%以上用於蔬菜基地建設。

    近5年來,隨著城市不斷擴張,武漢市老菜地雖然每年減少0.6萬畝,而新增菜地每年則達3萬畝。與之相呼應的是,武漢市每年投入蔬菜基地的建設補貼資金在1.7億元左右。

    各地發展蔬菜生産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功不可沒。上海市政府日前與9個郊區縣政府區縣長簽訂責任書,建立“菜籃子”區縣長負責制;近日,長沙等14個市州向湖南省政府遞交了《“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目標管理責任狀》。

    把“菜園子”拎在自己手上,考驗著政府決心和執行力。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持久發力,才能交上一份百姓滿意的答卷。

 
 
 相關鏈結
· 蔬菜批發價格周環比回落10% 肉禽蛋價格基本穩定
· 六部門聯動研究部署做好當前蔬菜保供穩價工作
· 農業部發日光溫室蔬菜低溫雨雪寡照災害應對技術
· 河北省加強與北京市場蔬菜産銷銜接
· 我國建立保障蔬菜供應和價格穩定的部門協調機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