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為了人民的幸福和尊嚴-聆聽中國人權事業前進足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0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記者吳小軍、華春雨、崔靜)“無名氏”,是陜西西安司法和民政部門對近期一起交通事故中死者的稱呼。與有些人使用這個稱謂時可能帶有的輕視意味不同,西安各部門此次使用這個詞彙是在為一個暫時無法判斷身份的受害者爭取應得的權益。

    西安市長安區民政局日前作為一名車禍中死亡但無法確定身份男子的“代親屬”,向肇事司機陳某及兩家保險公司索得總額25萬餘元的賠償。實際上,在遼寧、河北、陜西等地近來的司法實踐中,都曾經出現過由民政部門代替“無名氏”維權的案例。

    上海社科院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劉傑説:“沒有維權主體的人在中國正受到政府的主動幫助,權益得到保護,這表明中國各級政府真正在把對人權的尊重付諸行政和司法實踐當中,而這也讓中國當前對其他人群權益的重視和保證程度不言自明。”

    “以人為本”:構建新時期中國人權保障核心理念

    2010年初冬時節,四川省汶川縣水磨鎮禪壽老街上,青石鋪就的街面潔凈如洗,兩旁磚壘的溝渠裏水流清澈,臨街的店舖都已開門。50多歲的女店主王英正坐在自家的小吃店裏等客上門,由廣東佛山援建的小店後面就是她溫暖的新家。係著白色圍裙的王英説,開張不久的小店生意不錯,希望今後的日子能像墻上挂的兩串紅辣椒一樣紅紅火火。

    她告訴記者,自家的房子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沒有了,就像這個羌族、藏族、漢族聚居的小鎮上其他人家一樣。然而地震過去僅僅兩年多,政府組織的援建隊伍不僅幫助這裡的百姓建起嶄新的家園,還讓這個震前充斥粉塵、黑煙和污水的山區工業鎮,變成如今的生態文化新城。

    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不僅給災區人民生命財産造成了巨大損失,也讓全世界為之牽掛和神傷。

    地震發生後,中國展開了迅速有力的救災行動,做出了用三年左右時間完成恢復重建主要任務,使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條件和災區經濟發展水平達到或超過災前水平的決定。

    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截至今年9月28日,四川災區納入國家重建規劃的29700個重建項目已開工99.3%,完工85.2%,概算總投資8613億元,已完成7365.9億元,佔85.5%,圓滿實現9月底前完成投資和項目85%以上的總體目標。

    人權研究專家、外交學院聯合國研究中心主任江國青説,不只是在汶川地震災區,在此後接連而來的玉樹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中,中國黨和政府舉全國之力做好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這充分反映了國家對人權,特別是災區人民人權的高度重視。汶川的重建,兩年就基本完成了三年的任務,而且災區重建還配套了醫院、學校等其他民生設施,考慮了勞動力就業等問題,這是“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最好詮釋。

    這種努力在應對2008年底開始肆虐的國際金融危機中也可見一斑。與一些國家在國際金融危機中民眾收入減少、消費下降、失業率居高不下相比,中國2009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了9.8%和8.5%;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102萬人,超過了年初確定900萬人的就業目標,社會就業形勢保持穩定。

    江國青説,在一系列自然災害和金融危機面前,黨和政府首先考慮的是以人為本,這是中國在人權觀念和人權建設事業上取得的重大進步,切實落實了2004年憲法關於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莊嚴承諾。

    民主政治:探尋有中國特色的人權發展道路

    今年3月14日,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按下表決器,億萬中國百姓關注的選舉法修正案獲得通過。新修訂的選舉法明確規定取消城鄉差別,一步到位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城鄉選舉首次實現“同票同權”。

    中國政法大學人權與人道主義法研究所齊延平教授説,選舉權是民主政治上的基礎性、起點性的權利。新修訂的選舉法標誌著國家在民主和保障人權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為減少重大刑事錯案的發生,避免公民的合法權益受侵害,中國5個司法部門今年5月底聯合發佈兩個新規定,力求從執法源頭和基礎工作上把好證據關,從而減少刑訊逼供的發生,最大限度地防範冤假錯案。

    除此之外,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出臺《關於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明確要依法嚴格控制死刑適用,之後又出臺司法解釋進一步規範有關死刑案件的審理程序,並出臺司法解釋防止審判“個人專斷”,出臺新規嚴懲“問題法官”。

    國務院新聞辦今年9月26日發表的《2009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介紹,從去年1月至今年3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審議了25件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草案,通過了18件,修改了選舉法、郵政法等8部法律,進一步加強了人權的立法保障。

    網絡的發展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娛樂生活産生了重大影響。目前,中國網民人數已達4.2億,互聯網已成為中國公民網絡問政、建言獻策、互動交流和輿論監督的重要方式。

    國新辦主任王晨在10月舉辦的第三屆北京人權論壇上説,中國互聯網高速發展,中國公民自由表達言論的渠道得到拓展,互聯網成為中國政府了解民情、匯聚民智、改進工作的重要渠道。

    而在互聯網世界之外,中國的傳統媒體也在不斷加強新聞監督,並越來越注重報道來自民間的聲音,在中國報紙的版面上,越來越多身份為市民、農民工等普通人的聲音能夠佔據一席之地。

    “中國認為,人權的理想、目標、價值、原則是普遍的,而實現人權的道路和模式卻因各國國情不同而不同,各國只有從本國實際出發探索符合本國人民要求的發展道路,才能切實使人權事業取得可持續的進展。”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董雲虎説。

    民富國強:讓每個人都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今年10月10日,當著名導演陳凱歌將一座冠軍獎盃捧到兩袖空空的23歲北京男孩劉偉面前,這個用自強與堅毅征服了全國上千萬電視觀眾的斷臂鋼琴師靦腆地低下頭,淚水盈眶。

    在上海東方衛視近期持續熱播的大型真人秀節目“中國達人秀”中,雙臂截肢的劉偉坐在過高的臨時凳子上,腳趾靈活地彈出一曲曲流暢優美的鋼琴曲。當評委問他怎麼做到了這一切,劉偉的回答令無數人感動落淚:“我覺得我的人生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著。”

    相信夢想,相信奇跡。在中國,越來越多像劉偉一樣的“小人物”有了展示自己的“大舞臺”。在“中國達人秀”、“星光大道”等一批走紅熒屏的電視選秀節目中,越來越多從普通老百姓中走出的“民星”開始成為節目的主角。他們的成功,也將中國電視一步步引入“平民秀”時代。

    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胡智鋒説:“轉型期的中國社會有一種心理饑渴,人們渴望成功、渴望幸福、渴望獲得尊重和認可、渴望有尊嚴地生活,這是一種基本訴求。”

    為此,中國政府還千方百計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持續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讓廣大勞動者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人民群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努力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努力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讓每個孩子都能上學、上好學。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明確要求未來五年以民生為核心,實現“兩個同步”,即經濟發展與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勞動生産率與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將民生問題提高到幸福與尊嚴的層次,這是“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再次體現。

    中央黨校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張曉玲説,“民富”目標的提出,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縮小貧富、區域差距,提高國家發展質量的戰略性轉變,意味著我們國家對人權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出了更莊嚴的承諾。

 
 
 相關鏈結
· 合作應對金融危機:我對世界人權發展的重要貢獻
· 中國代表肯定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工作總體運轉良好
· 王晨:中國願與各國加強人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 第三屆北京人權論壇開幕 聚焦“人權與發展”
· 歐盟代表積極評價中國在人權領域取得的新進展
· 何亞非接受記者專訪闡述中國在人權等問題上立場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