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貴州旅遊扶貧開發紀實:詮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12月12日電(記者齊健)伴隨著西部大開發的腳步,旅遊業逐漸成為貴州的特色優勢産業和新興支柱産業。貴州將旅遊與扶貧結合起來,不少農民不離土、不離鄉,就地參與旅遊開發,保護了原始生態,實現了脫貧致富。

    讓貧困農民吃上“旅遊飯”

    地處西南的貴州,擁有世居少數民族17個,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39%,以布依族和苗族佔多數。其中,苗族深居山嶺,布依族逐水而居。

    過去,不少農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卻難以擺脫靠扶持、靠救濟、靠補助生活的局面。

    對此,貴州省提出“以旅遊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發展思路,在旅遊開發中,選擇一批旅遊資源豐富、市場前景好、交通相對便利的貧困地區,優先發展旅遊業。

    西江苗寨,屯堡,杉木河,赤水,荔波……這些原本不為人知的地方,已成為著名的民俗風情、自然風光旅遊目的地,甚至世界遺産地。曾經人跡罕至的貧困地區,因為發展旅遊揭開了神秘面紗,呈倍數增長的遊客涌進,打開了貧困農民的致富路。

    “十一五”期間,被譽為中國“苗族民族文化藝術館”的西江千戶苗寨不斷發展壯大。目前,“農家樂”接待戶發展到130余戶,民族工藝品店有70余家。2009年,西江接待遊客63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2050元上升到2009年的4320元,其中旅遊收入佔48%。

    西江苗寨婦女周英説,全村2300多女性中,有1500多人加入農家樂接待、歌舞表演、苗族刺繡和銀飾加工等行業中,佔全村女性勞動力的65%。

    在世界自然遺産地荔波,“申遺”成功三年多來,旅遊業成為吸引勞動力就業的支柱産業,全縣旅遊從業人員由2007年的1500人躍升至現在的上萬人,昔日不起眼的布依山寨搖身一變成了“農家樂”群落。

    荔波縣委書記閔路明説,遊客的增多帶動了消費的增長,也促進了農民增收,2008年以來,荔波縣人均收入增速一躍成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一。“我們爭取在三到五年時間內,使全縣三分之一以上的農民都能吃上‘旅遊飯’。”

    鄉村旅遊融入新農村建設

    貴州大學區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昌茂説,貧困地區由於自然、歷史等諸方面原因,經濟和文化都相對落後,也正因此,大多保存了原始、奇秀的自然景觀和古樸的民族風情。

    “我們做旅遊,就是要保護一方山水、傳承一方文化、促進一方發展,致富一方百姓。”貴州省旅遊局局長傅迎春説。

    2006年,貴州省編制完成了全國第一部鄉村旅遊發展規劃《貴州鄉村旅遊規劃》,堅持保護、開發並重,突出民族民間文化、觀光農業等特色多元化發展,輔以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鄉村旅遊轉型升級。

    “十一五”期間,貴州省著力健全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農民及社會力量參與的鄉村旅遊體制和運行機制,鄉村旅遊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一方面,鼓勵和支持實施“公司+農戶”“公司+協會”等模式,整合分散鄉村旅遊點,提高鄉村旅遊組織化程度,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另一方面,引導省內外各類企業、社會團體和個體工商戶,採取多種方式,參與鄉村旅遊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農民旅遊協會等鄉村旅遊仲介組織的建立和發展。

    據統計,2009年,貴州省開展鄉村旅遊的自然村寨超過1000個,經營實體達6萬戶。鄉村旅遊覆蓋面不斷擴大,成為貴州旅遊的新增長點,在推動現代農業經濟體系建設、拉動投資和消費、帶動當地就業、改善民生、增加群眾收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傅迎春説,貴州的鄉村旅遊一體化格局已初步形成,鄉村旅遊功能被納入生態建設、扶貧開發、農業開發、新農村建設、水利建設、城鎮建設、危房改造之中,在政策、規劃、項目、資金上得以整合。

    以群眾滿意為標準

    根據貴州省旅遊局的統計,“十一五”末,全省累計有近100萬貧困人口依託旅遊業擺脫了貧困;抽樣調查的30個鄉村旅遊村寨的人均收入是旅遊開發前的兩倍多,幾乎所有的旅遊經營戶脫貧。

    2009年,貴州省鄉村旅遊收入逼近130億元,佔全省旅遊收入的比重連續兩年突破16%。以遵義市為例,鄉村旅遊景點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年接待遊客358萬人次,綜合收入13.5億元。

    “十一五”期間,貴州省旅遊業總體呈現加速發展,與2007年相比,2009年旅遊業增加值佔全省GDP的比重從5.2%上升到6%,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從3.4%上升到8.8%,佔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從11.5%上升到12.5%,對服務業增長的貢獻率從5.7%上升到17.1%。

    陳昌茂説,一組組數字折射出貴州旅遊業發展和旅遊扶貧開發的成果,但最終的檢驗標準只有一個——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在貴州,旅遊業不是‘富人經濟’,而是典型的‘扶農經濟’。”

    《中共貴州省委關於制定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十二五”時期,貴州將加快把旅遊業培育成為貴州的戰略性支柱産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貴州省正計劃培育和壯大鄉村旅遊集群,到2015年,在全省建成20個左右鄉村旅遊集聚發展示範精品區,由此帶動2000個以上村寨開展鄉村旅遊,使200萬以上的農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得到實惠。

    國家旅遊局、世界旅遊組織和世界銀行等紛紛對貴州的旅遊扶貧開發模式予以支持和肯定。

    世界旅遊組織將貴州作為在我國實施可持續旅遊脫貧計劃的首個執行點,投入50萬美元支持貴州少數民族村寨開發旅遊手工藝品。

    2009年,世界銀行執行董事會批准了“貴州文化與自然遺産保護髮展項目”,從2009年至2014年的6年間,世行為貴州提供6000萬美元貸款,加上國內配套,總投資為5.65億元,旨在“更好地保護當地自然和文化遺産,在此基礎上發展旅遊,增加當地民眾收入,脫離貧困,同時推動包括少數民族的社區可持續發展”。

 
 
 相關鏈結
· 國家開發銀行與貴州省簽署開發性金融合作備忘錄
· 加快貴州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在京簽署
· 旅遊局與貴州省簽促進貴州旅遊業發展合作備忘錄
· 貴州獲國家政策引導類計劃相關項目資金1765萬元
· 貴州省竭力挖掘“結構節能”空間推進節能減排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