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青海:人工增雨助三江源區增加近55億立方米降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寧12月12日電(記者 顧玲)記者從青海省氣象局了解到,2010年人工增雨為三江源地區帶來54.98億立方米的降水,産生了良好的生態效益。

    三江源地區位於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素有“亞洲水塔”之稱。近半個世紀以來,受全球氣候變暖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影響,這一地區的生態狀況日益惡化。青海省氣象部門從2005年開始在三江源地區實施人工增雨作業。

    據青海省氣象局應急減災處副處長伏洋介紹,2010年三江源地區的人工增雨作業從5月28日開始至10月15日分兩個階段進行,其間共實施飛機人工增雨作業15架次,累計飛行作業近70小時,作業航程3.65萬公里,共發射焰彈2460枚、燃燒煙條225根。伏洋説,2010年三江源地區人工增雨作業平均降水量增加34.2毫米,相對增加11.8%,共增加降水54.98億立方米,有效地增加了三江源地區水量,為三江源地區生態恢復和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

    伏洋説,人工增雨成效顯著,三江源地區草場逐漸恢復,草地生態環境趨向良性發展。2010年各等級覆蓋度草地面積與2002年至2009年面積平均值相比,低覆蓋度草地面積以每年2071平方公里速度減少;中覆蓋度草地面積雖然在減少,但面積變化不大;高覆蓋度草地面積以每年2387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增加幅度最大,其面積增加了9.8%。

    此外,人工增雨實施後,三江源地區湖泊面積普遍呈明顯增大趨勢,2010年黃河源頭鄂陵湖的湖泊面積與2003年至2009年曆年平均面積相比,面積增加了21.38平方公里。從湖泊面積的變化趨勢來看,人工增雨有效增加了三江源地區水體面積,為青海高原及下游地區的水利生産和建設儲備了良好的給水資源。

 
 
 相關鏈結
· 青海:三江源水土保持監測手段2011年進一步升級
· 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完成年內投資11.4億元
· 青海省三江源地區出境水量年均增加105億立方米
· 青海召開會議研究建立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等事項
· 青海三江源地區已有4000多萬畝草原得到休養生息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