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14日電(記者 勿日汗)對於內蒙古自治區杭錦後旗的農民來説,2010年是收穫頗豐的一年。由於當地農村科技服務體系推廣的葵花育苗移栽技術大獲成功,使他們栽種的主要經濟作物葵花畝均增收1500元。
像他們一樣受益於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的農牧民,如今在全自治區越來越多。“十一五”期間,內蒙古農牧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成果顯著,基本建立了優勢産業科技服務體系,並通過在全區推廣示範項目的成果,實現示範區農牧民人均增收20%左右,總增收達3億元。
內蒙古四子王旗地處內陸,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政府與有關科技部門根據當地情況,將以膜下滴灌為主的節水灌溉工程應用於馬鈴薯種植,並且還派出百餘名科技人員全程跟蹤指導農民。今年全旗16萬農業人口受益於設施節灌馬鈴薯的人均純收入達到4171元,同比增收3023元。
內蒙古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是一個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的多元化現代農牧業科技服務體系,通過創新平臺、示範推廣團隊、旗縣技術服務組、技術指導員四個層級,直接服務於基層和農牧民。目前,內蒙古擁有農牧業科技服務專家大院55個,專家大院常駐專家人數275人,覆蓋7個地市、45個縣、223個鄉鎮。
在推進農牧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特派科技人員和技術專家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共支持、培育農村科技合作組織1603個,覆蓋68個縣、327個鄉鎮,培訓農牧民數量達551.8萬人,推廣了1190項技術。
據了解,除了派出專家和技術人員外,內蒙古還通過多種方式推進農牧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覆蓋農村牧區的96048科技服務熱線,方便農牧民隨時與專家取得聯絡,及時解決農民遇到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