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陳雲林與江丙坤簽署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2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台北12月21日電(記者 陳鍵興 郭鑫 李惠子)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12月21日在台北舉行兩會恢復協商以來的第六次領導人會談。

    雙方商談並確認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同意本著保障兩岸民眾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促進兩岸醫藥衛生交流與合作的宗旨,建立兩岸傳染病疫情信息通報機制,加強檢疫防疫措施和對重大傳染病疫情的處置;同意加強兩岸醫藥品安全管理及研發合作,建立重大醫藥品安全事件協處機制;同意加強兩岸中醫藥研究與交流,促進中醫藥發展,採取措施保障中藥材品質安全;同意加強兩岸重大意外事件所致傷病者的緊急救治合作。

    雙方討論了兩岸投保議題,確認了前一階段業務溝通的成果。依據兩會第五次會談共識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第五條第二款規定,雙方就建立投資保障機制、提高投資相關規定的透明度、逐步減少雙方相互投資的限制、促進投資便利化等事項充分交換意見,取得一定進展。雙方認為,應從保障兩岸投資人利益出發,遵循通行慣例和作法,體現兩岸特色,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有效保障和促進雙方投資。雙方將討論投資和投資人定義、投資待遇、投資便利、徵收、損害賠償與損失補償、代位、轉移、投資爭端解決及雙方關注的其他事項和內容。雙方表示,將繼續推動相關工作,就上述事項和內容進一步展開協商,以儘速達成協定。

    陳雲林指出,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的簽署,標誌著兩會協商向社會、文化領域拓展;投保協議的階段性成果,是兩岸根據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要求進一步深化經濟合作的體現。這些成果豐富了兩會協商的內涵,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新的內容。

    雙方肯定兩會兩年多來所簽各項協議執行成效,並就各自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同意適時協調有關業務部門專家召開會議,總結兩會已簽協議執行情況,以利協議發揮更好效果;積極協調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與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加緊調研與溝通,為明年適當時候推出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做好準備;同意海峽兩岸航空運輸交流委員會與台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近日進行溝通,對明年春節兩岸包機作出安排;同意儘快在兩會框架下成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海基會提出臺方明年將提高每日赴臺大陸游客配額,海協會表示樂觀其成並積極配合。

    雙方就後續協商議題規劃交換了意見。同意將兩岸投保協議列為第七次會談協商議題。同意積極展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爭端解決、經濟合作等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後續議題的協商,任何一項取得成果,即可列入兩會會談議題。陳雲林表示,明年兩會會談應重在保持兩岸制度化協商的穩定發展。建議兩會進一步豐富談判議題,照顧兩岸同胞多方面需求,儘快啟動兩岸科技、文化、教育等議題的協商。

    21日下午2點30分許,陳雲林與江丙坤簽署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

兩岸人士:緊急救治寫入醫衛協議是兩岸患者福音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新華社記者)“兩岸協同緊急救治危重病人早就有了大量的成功合作,這次兩會協議寫入了緊急救治的內容,對兩岸患者都是一種福音。”台灣醫界知名人士、上海辰新醫院院長張煥禎説。

    海協會與海基會21日在台北達成《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依據協議,兩岸將就重大意外事件所致傷病者的緊急救治措施、資訊交換及傷病者轉送等事項,進行交流與合作。

    2004年冬,張煥禎所帶領的醫療團隊與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合作,順利完成了病危小臺胞陳喻安自上海返回台中的接力搶救工作。回顧這段歷史,張煥禎説,隨著兩岸交流增多,特別是大陸居民赴臺觀光開放之後,兩岸民眾都可能産生緊急救治的需求。

    廈門五通碼頭距離金門最近、航程最短。2008年8月31日開航後,廈門在此開設了“生命救助綠色通道”,為通過廈金航線急需醫療救助的重危病人提供了便利。廈門市紅十字會事業發展部主任科員賴其水説,“綠色通道”迄今共救助了180多人,90%都是臺胞。

    “以往都是臺胞家屬或者醫院打電話向我們求助,我們進一步了解其病情是否有傳染性、是否適合長途護送等,再與金門紅十字組織聯絡,通過廈金航線進行交接。”賴其水説,但大陸其他地方不像福建有這樣的地利之便,就不太好辦理。“我接觸的臺胞都十分希望兩岸能夠簽訂相關協議來解決這一問題。”

    根據協議,雙方同意對在己方因重大意外事件所致傷病的對方人民,提供緊急救治,協助安排收治醫院,並採取其他適當醫療措施。

    從兩岸骨髓移植,到護送臺胞“漸凍人”(神經肌肉疾病患者)乘春節包機返鄉,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曾經與台灣醫務界配合,完成了兩岸多起“生命接力”。院長王玉琦説:“在兩岸尚未開通直航時,大陸醫師護送台灣病患回臺要輾轉數十個小時。直航後,兩岸間的緊急救治可以通過協議的形式,更進一步走上軌道。”

    他表示,近年來大陸醫療水平不斷提高,隨著上海臺胞就醫綠色通道與台灣方面的健保給付逐步挂鉤,越來越多的台灣患者也樂意到大陸知名的醫院就診。兩岸兩會簽署協議,能滿足此類不斷增加的就醫需求。

    受訪人士表示,目前兩岸民眾每年往來已達500多萬人次,這份協議關注了兩岸的民生需求,是非常貼心的人道關懷。

    臺籍人士、南京明基醫院副院長林振坤説,在旅遊觀光過程中發生意外時,患者和家屬都希望能在熟悉的醫療環境下就診。協議簽訂後,兩岸雙方對緊急情況的認定都會相對明確,這也可以看成是兩岸旅遊的配套措施。

    “兩岸同胞血濃于水,開展緊急醫療救護本是中華民族一家親的表現。”王玉琦説。(執筆:李寒芳,參與采寫:趙博、許雪毅、許曉青、朱旭東)

兩會簽署《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全文) 

    新華社台北12月21日電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21日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台北簽署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全文如下:

    本于維護人的健康價值,保障海峽兩岸人民健康權益,促進兩岸醫藥衛生合作與發展,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就兩岸醫藥衛生合作事宜,經平等協商,達成協定如下: >>>詳細閱讀

醫衛協議推動兩岸醫藥品生産研發“無縫對接”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新華社記者)“《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的簽署,對於兩岸醫藥企業來説是一個重大利好。兩岸在醫藥品臨床試驗、非臨床檢測,以及上市前審查、生産管理、上市後審批等環節逐步採認對方執行結果,將有力推動兩岸醫藥品生産研發‘無縫對接’。”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21日,海協會與海基會在台北簽署《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作為協議中篇幅最長的章節,“醫藥品安全管理及研發”得到業內人士的普遍讚賞。

    “兩岸在醫藥品生産研發領域各有所長,協議的簽署為兩岸各取所長提供了難得機遇。”于明德分析説,台灣許多製劑工廠的GMP(藥品生産質量管理規範)水平高於大陸,開拓國際市場的經驗和能力也優於大陸,值得大陸醫藥企業學習;相對於台灣,大陸擁有實力雄厚的臨床醫院、病種研究院所,還有充足的骨髓庫、基因庫,這些都是台灣提升醫藥研發層次無法忽視的資源。

    “以往,兩岸在醫藥品臨床試驗規範、安全事件處理、研發技術認證、市場準入審批等各方面都‘各説各話’,實質性交流合作難以開展。如今,協議的簽署為這一切掃清了障礙,兩岸可以在同一個標準規範下進行有效對接。”于明德高興地説。

    台灣藥師工會聯合會榮譽理事長連瑞猛認為,“逐步採認對方執行結果”的意義還在於大幅減少新藥準入環節的人力物力耗費,為患者提供更加及時和便利的治療。

    他説:“過去兩岸各做各的,很多藥品在台灣經過了非臨床檢測、臨床試驗等手續,但是到大陸還要走同樣手續。一個新藥至少等兩三年,耗資上億元人民幣。現在有了這個協議,台灣的各種檢測和試驗逐步得到大陸認可,市場準入手續就大大簡化了。”

    台灣《工商時報》也載文認為,醫衛合作協議簽署後,兩岸將有可能進行跨境臨床試驗合作,共同開發新藥及新醫療器材,在台灣藥廠完成的臨床實驗,進入大陸市場不必重做,對發展島內生技業者是項大利多。

    “目前大陸市場上,僅輸液瓶的原材料就有超過50%從台灣進口。有專業人士估算,兩岸一旦建立互相認可的醫藥品準入標準,將為台灣醫藥行業帶來較目前擴容數十倍的增量。”中國醫藥包裝協會副會長馮國平説。(執筆:趙博,參與采寫:李寒芳、龔雯、朱旭東、許雪毅)

 
 
 相關鏈結
· 第二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在台北開幕
· “2010海峽兩岸中山論壇”在廣州中山大學開幕
· 海峽兩岸災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在台北召開
· 海峽兩岸警方聯手摧毀一長期跨兩岸走私販毒團夥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