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法制辦就國務院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答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從制度層面解決工傷保險新問題
——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就《國務院關於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答記者問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 近日,溫家寶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佈了《國務院關於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日前,法制辦負責人就決定的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決定出臺的背景。

    答:《工傷保險條例》自2004年1月1日施行以來,對維護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規範和推進工傷保險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全國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由條例實施前的4575萬人增至2010年9月的1.58億人,其中農民工6131萬人;條例實施至2009年底,認定工傷420萬人,享受工傷醫療待遇1080萬人次,享受傷殘津貼和工亡撫恤待遇434萬人。條例實施至2010年9月,工傷保險基金累計收入1089億元,累計支出649億元,累計結余440億元。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工傷保險制度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例如: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的職工工傷政策不明確;工傷認定範圍不夠合理;工傷認定、鑒定和爭議處理程序複雜、時間冗長;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偏低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從制度層面加以解決、完善。

    問:決定對條例作了哪些主要修改?

    答:為了解決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健全工傷保險制度,決定對條例主要作了以下幾處修改:一是擴大了工傷保險的適用範圍;二是調整了工傷認定範圍;三是簡化了工傷認定、鑒定和爭議處理程序;四是提高了部分工傷待遇標準;五是減少了由用人單位支付的待遇項目、增加了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待遇項目等。

    問:這次修改為什麼要擴大工傷保險的適用範圍?2011年1月1日新條例施行後,哪些用人單位應當參加工傷保險?

    答:條例規定企業、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及其職工(雇工)應當參加工傷保險,對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職工的工傷事宜未作規定,而是授權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具體辦法。2005年,原勞動保障部、原人事部、民政部和財政部聯合發佈《關於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工傷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和不屬於財政撥款的兩類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的工作人員的工傷待遇作了明確規定,對這兩類之外的其他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以及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的工作人員的工傷待遇問題未作規定,交由省級地方政府規定。目前多數地方未作規定,已出臺的規定也不統一。

    為了解決這部分職工的工傷政策不明確、不統一的問題,決定擴大了工傷保險的適用範圍,將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也納入了工傷保險適用範圍。這樣在2011年1月1日新條例施行後,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都需參加工傷保險。

    問:決定對工傷認定範圍作了哪些調整?

    答:決定對工傷認定範圍作了兩處調整:一是擴大了上下班途中的工傷認定範圍,將上下班途中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事故傷害,以及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都納入了工傷認定範圍,同時對事故作了“非本人主要責任”的限定;二是根據社會保險法的規定,調整了不得認定工傷的範圍,刪除了職工因過失犯罪、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導致事故傷害不得認定為工傷的規定,增加了職工因吸毒導致事故傷害不得認定為工傷的規定。

    問:目前社會上關於工傷認定、鑒定和爭議處理程序複雜、時間過長的反映比較大,決定在簡化程序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答:誠如你所言,工傷認定、鑒定和爭議處理程序複雜、時間過長的問題一直是社會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條例這次修訂,對簡化程序問題進行了研究,作了3處修改:

    一是增加了工傷認定簡易程序,規定對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二是明確了再次鑒定和復查鑒定的時限按照初次鑒定的時限執行;三是取消了行政復議前置程序,規定發生工傷爭議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直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問:決定提高了哪些工傷待遇標準?

    答:目前部分統籌地區的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過低,最低地區為三四萬元,全國平均為10.24萬元,不僅難以保障工傷職工及其供養親屬的基本生活,也影響了用人單位的參保積極性。為此,決定根據國務院有關文件,將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調整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0倍。以2009年數據計算,約為34萬元。

    同時,為了避免工亡職工與傷殘職工待遇相差過大,根據工傷保險基金的承受能力,決定在提高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的同時,也適當提高了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增加3個月的本人工資,五級至六級傷殘職工增加2個月的本人工資,七級至十級傷殘職工增加1個月的本人工資。

    問:決定減少了哪些由用人單位支付的工傷待遇項目,增加了哪些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工傷待遇項目?

    答:為了進一步發揮工傷保險基金的作用,減輕用人單位的負擔,決定作了兩處修改:

    一是將原來由用人單位支付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住院伙食補助費和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改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二是為了加強工傷預防,從源頭上減少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決定將工傷預防費用增列為工傷保險基金支出項目,主要用於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同時,為加強對工傷預防費的管理,保證專款專用,真正發揮預防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發生的作用,決定規定工傷預防費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衛生行政、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等部門規定。

 
 
 相關鏈結
· 關於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
· 國務院關於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
· 國令:國務院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解讀
· 法制辦負責人就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答記者問
· 國務院關於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國務院令第586號)
· 國務院關於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