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25日電(記者吳國清、劉軍)內蒙古自治區在部署新一年經濟工作時提出,把全力推進非資源型産業發展作為今後一個時期轉變發展方式、優化調整經濟結構的戰略選擇,解決産業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産業體系。
近年來內蒙古發揮資源優勢,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産業,煤炭、電力等資源型産業快速發展。據統計,今年前11個月,內蒙古煤炭産量達7.2億噸,同比增長23.92%;發電量達2281.8億度,同比增長15%。1月-11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中,煤炭、電力、冶金三個行業實現利潤689.5億元,佔全部利潤總額的74%。
在12月24日召開的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上,針對産業結構單一的突出矛盾,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提出,資源富集是內蒙古的優勢與財富,但內蒙古不能只靠資源和資源産業優勢,要在資源大規模開發時謀劃推動經濟轉型,大力發展非資源型産業,經濟才能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胡春華指出,發展非資源型産業,最現實的路徑是依託現有的産業基礎,在延伸産業鏈條、推動産業優化升級上做文章。過去5年來,內蒙古的能源、基礎原材料工業取得了長足進步,為下一步發展延伸加工製造業創造了條件。只有實現資源型産業和非資源型産業的協調發展,培育和打造更多的支柱産業,才能實現新一輪的産業發展,為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內蒙古地跨“三北”,與8個省份相鄰。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資本和産業“北上西移”,為內蒙古發展非資源型産業提供了良機。內蒙古提出,要充分發揮區位、土地、能源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的産業轉移,通過承接一批有技術含量的加工製造業,逐步擺脫對資源的過度依賴,擺脫“原字號”,提高産業層次,提升工業發展水平。
同時,以園區為載體,促進産業集聚集約集群發展,推動非資源型産業、中小企業、富民工程的一體化發展。內蒙古已按照主導産業突出、承接産業轉移目標明確、産業規模較大、産業鏈條較長、協作配套水平較高等標準,初選出銷售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産業集群60個,在“十二五”期間進行重點建設,力爭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超過2萬億元,新增就業45萬人左右。
近年來,內蒙古各地已經開始謀劃非資源型産業發展,並有了良好的開端和基礎,在汽車製造、工程機械、風電設備、化工機械、輕工機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發展勢頭較好。如鄂爾多斯市建築陶瓷産業前兩年還名不見經傳,而目前已建成和在建陶瓷生産線達40條,有望成為全國最大的陶瓷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