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的資料照片(2010年8月15日攝)。歲初年末,寒風料峭,在位於北京宣武門外大街的新聞出版總署辦公樓裏,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這五年,我國新聞出版領域可以説是發生了大改革、大發展、實現了大變化、大跨越。”柳斌傑説。一個多小時的採訪中,柳斌傑娓娓道來,讓人不僅看到了我國新聞出版産業在過去五年中取得的斐然成績,更看到了新聞出版領域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新華社記者 李曉果 攝
大改革,大發展,大變化,大跨越——專訪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
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 (新華社記者璩靜) 歲初年末,寒風料峭,在位於北京宣武門外大街的新聞出版總署辦公樓裏,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這五年,我國新聞出版領域可以説是發生了大改革、大發展、實現了大變化、大跨越。”柳斌傑説。一個多小時的採訪中,柳斌傑娓娓道來,讓人不僅看到了我國新聞出版産業在過去五年中取得的斐然成績,更看到了新聞出版領域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
問:五年間,我國新聞出版業發生了怎樣的變革?
答:五年來,新聞出版業始終走在文化體制改革前列,為我國事業單位改革提供了思路和經驗。
具體來説,一是完成了新華書店轉制,全國3000多家國有新華書店全部轉制變成企業,走上了市場競爭之路。二是完成了出版社轉企改制,包括地方出版社、高校出版社、中央各單位各部門出版社在內的經營性出版社基本轉製成企業。三是産業結構調整初現成效,組建了一批地方出版集團,其中有4家出版集團資産超百億元,改變了市場主體缺位的狀況。在重點打造的三大國家級出版集團中,中國出版集團已經在幾年前組建,中國教育出版集團前不久剛剛掛牌,中國科技出版集團現正加緊籌備,預計將在2011年上半年成立。中國出版業“航空母艦”已初具規模。四是報刊改革繼續深化,按時政類和非時政類進行分類改革。目前,已經組建49家報業集團,非時政類的報刊已有1200多家完成轉制,下一步還要繼續推進。
五年裏,改革激發了活力,推動了新聞出版事業和産業的大發展。僅2009年,我國生産圖書30萬種、70億冊,出版發行報紙439億份,出版期刊31億冊,電子書76萬本,網絡遊戲、文學出版物700多萬種,一批精品力作面世。據初步統計,今年報紙發行量將突破500億份,穩居世界首位。世界報業協會公佈的世界日報百強中,中國佔了25席。
不僅如此,2009年,我國圖書出版品種與總量居世界第一,電子出版總量居世界第二,印刷複製業居世界第三,網絡學術出版居世界第二,新聞出版業的總産出已突破1萬億元大關,新聞出版業有望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出版大國。
問:改革是發展的強勁動力,改革給新聞出版業帶來了哪些具體變化?
答:最大變化還是思想觀念的變化。新聞出版業在過去五年裏擺脫了一些不合時宜甚至是障礙性的思想觀念,走出了僵硬教條思維,擺脫了落後陳舊模式。以新聞報道為例,我們從“三貼近”入手,解決了新聞報道脫離實際、脫離生活、脫離群眾的問題,對於突發事件的報道更加準確、及時、公開、透明。現在,只要不違法國家法律,不同的學術爭鳴、不同的思想觀點,都可以在報刊和出版物上反映出來,這反映了國家的文明進步。
二是體制機制發生了變化。市場經濟體制下,經營性文化産品生産同市場、資本、消費者接軌,這是很了不起的。新聞出版業現有44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了5700億元。要是沒有市場機制,誰來給你投資?
三是發展格局發生了變化。不斷擴大對內對外開放,非公有資本和外資已經全面進入印刷和發行領域。真正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産業格局,以民族文化為主導、吸收外來有益文化共同繁榮的開放格局。
四是新聞出版業的傳播能力發生了顯著變化。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借助現代科技升級改造傳播手段,借助新的傳播渠道,各種傳播載體共同發展,構建了一個節點多、覆蓋面廣的大平臺,我國媒體傳播能力在時效性、傳播質量和影響力等方面都有了巨大提升。
五是我們的國際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幾年我們的新聞信息的傳播,在國際上佔了相當的比重,比過去大大增強。記者遍佈全球各地,圖書期刊進入了193個國家的公共圖書館,報紙發行到八九十個國家,每年的發行量也在上升。
問:“十一五”期間,農家書屋、全民閱讀等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卓有成效。那麼,未來五年,在開展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和開展全民閱讀方面會做哪些努力呢?
答:農家書屋建設是“十一五”期間中央決定實施的重要工程,是政府主導的公益事業。截至目前,中央財政投入了20多億元,地方財政投入30多億元,建設了30多萬家農家書屋。最近,中央財政又投入26億元,地方配套投入相應資金,在黨的十八大之前將會實現對農村所有的行政村全覆蓋。“十二五”期間,除了完成建設任務,我們還要把農家書屋管好、用好,創造圖書更新機制,擴大閱讀範圍,把農家書屋變成圖書等文化産品的代銷點、代郵點。切實解決農村讀書難、看報難等問題,使農民得到真正的實惠。
我國的全民閱讀活動已經連續推行多年,這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做法。提高公民素質主要依靠讀書,像美國、以色列、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對國民的基本閱讀能力都有明確的要求,國家領導人也都身體力行,以此倡導全社會的讀書風尚。我們也要大力培養讀書之風,讓國民在閱讀中汲取知識,提高修養,提升素質。目前,全國很多城市都開展了讀書節、讀書日、讀書周等活動。比如,深圳的讀書月活動,已經成為市民的節日。下一步,國家還會進一步科學規劃全民閱讀活動,在政策、制度、經費等方面採取一系列新的措施。比如,我國正在考慮設立國家讀書節。
問:我國如何在“十二五”期間繼續大力推進新聞出版“走出去”,讓大量反映當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優秀出版物更多地影響世界?
答:我們現在每年參加40多個國際書展,外國展商對中國新聞出版産品高度關注,中國出版物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在版權貿易方面,五年間我們成功實現了大跨越。“九五”期間,版權貿易進出口比是10比1,“十一五”期間縮小到7.2比1,2009年進一步縮小到3.3比1,逆差明顯縮小。
問:“十二五”期間,我國新聞出版業要實現哪些目標?
答: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十二五”時期,要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未來五年,是新聞出版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和産業格局調整與升級的關鍵時期。到“十二五”期末,人們將會驚喜地發現,新聞出版産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大幅度提升。使命光榮,任務艱巨,概括起來,就是六個字:改革,發展,創新。
一是改革。報刊改革數量大,任務重;産業發展基礎工程還需夯實;數字出版、數字傳播所必需的一些國家級平臺和版權保護技術手段需要繼續加強。此外,我們雖然在新聞出版總量上居於世界的前列,但影響力仍然需要加強。
二是發展。“十二五”規劃重點在於發展,未來的五年,對我們建設新聞出版強國具有決定性意義,基礎産業、技術裝備、生産能力、傳播能力等都要達到發展目標要求。
三是創新。體制機制需要創新,發展更需要創新,現在我們新聞出版國際影響力弱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創新不足。要把創新作為整個新聞出版業的主要問題來抓,從政策、機制、體制等各方面突出創新,全力以赴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調整産業結構,重視科學技術創新,大抓精品力作。
柳斌傑:提高六大能力確保“十二五”開好局
12月23日-24日,新聞出版總署召開工作務虛會,圍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宣傳部長座談會精神,就做好“十二五”時期特別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的新聞出版工作出謀劃策。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十二五”時期是新聞出版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按照中央“三加快一加強”要求,認真謀劃好“十二五”目標任務,著眼提高六大能力,確保2011年開好局,用唯物辯證法開闢新聞出版業改革發展前進的道路。 >>>詳細閱讀
文化體制改革在重點領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周瑋、白瀛、璩靜)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這一年,文化體制改革在重點領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為“十二五”文化建設良好開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詳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