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科院公佈“棉花控緩釋肥”新技術 減少氮磷排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10日   來源:

    新華社合肥1月10日電(記者 蔡敏)長期以來,我國肥料利用率低、流失嚴重的問題相當嚴重。而棉花由於生長週期長達200天左右,從播種到收穫一般要施肥4至5次,是化肥流失最為嚴重的農作物之一。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在大範圍農田試驗的基礎上,公佈一項“棉花控緩釋肥”新技術。這種化肥不但對農民來説省工增産,而且大大減少了氮磷排放量,推動江河湖泊水環境治理。

    據了解,近年來,沿長江棉區因為保肥保水能力差,加上棉花生産用肥量大、施肥次數多,從而造成勞動力成本增加,肥料流失嚴重,成為江河湖泊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中科院專家的研究表明,我國化肥當季利用率中氮、磷、鉀肥分別只有30%、25%、45%左右。

    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研究員吳躍進介紹,“棉花控緩釋肥”主要針對棉花生長的需求,在普通化肥裏添加了環境友好、成本低廉的無機高分子材料,在土壤中遇水時,它們形成微米到納米尺度的內置網,通過對化肥營養元素進行“包裹”和水肥耦合,達到緩慢釋放、減少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目的。其相關技術中已有4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2010年,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在望江、宿松、無為、宣州等地2萬多畝棉田示範控緩釋化肥,結果顯示,控緩釋化肥只需一次基肥和一次追肥即可,棉花産量提高10%左右,每畝減少用工成本100至140元。而這種化肥的單價只比普通化肥貴7%-8%。

    吳躍進介紹,控緩釋化肥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節本增效,更重要的是能減少肥料養分的流失,最終減少對河流水體的面源污染。施用普通化肥,農田當季未吸收的氮、磷、鉀等進入水體和大氣,造成水質惡化,土壤板結變硬。按照巢湖流域示範與試驗結果,控緩釋化肥平均養分利用率比普通複合肥提高11%至22%,其中氮素利用率提高6至13個百分點、磷利用率提高5至20個百分點、鉀的利用率提高21至32個百分點。這為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找到一條新途徑。

 
 
 相關鏈結
· 中科院成功開發面向盲人的互聯網無障礙閱讀系統
· 中科院學習傳達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 中科院黨組舉行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心組學習會
· 劉延東出席中科院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中心成立儀式
· 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到天津市科研單位、企業等調研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