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十二五"我國將提高中醫藥對建設小康社會貢獻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1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程卓、王茜)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13日表示,“十二五”時期我國將提高中醫藥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貢獻率,實現中醫藥事業的全面發展。

    王國強是在當天開幕的2011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上的主題報告中作此表示的。這次會議為期兩天。

    王國強説,黨中央確定的“十二五”規劃主題是科學發展,中醫藥發展也必須緊緊圍繞這個主題,統籌好中醫藥事業與衛生事業及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提高中醫藥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貢獻率。

    他説,要統籌好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産業、文化的協調發展,實現中醫藥事業的全面發展。統籌好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高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統籌好中醫藥發展和走向世界,注重以我為主,相互促進,實現共贏。

    王國強強調,實現“十二五”時期中醫藥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從單一的疾病治療模式,轉變為融治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為一體的綜合防治模式;從偏重中醫醫院發展,轉變為注重醫院、門診、診所等中醫藥服務的多種組織形態共同發展。

    王國強表示,“十二五”時期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加強中醫醫療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建設,加強中醫藥應急救治能力和重大疾病防治網絡建設,推進中醫藥繼承與創新,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中藥産業發展水平,加快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繁榮發展中醫藥文化,加強中醫藥法制化、標準化與信息化建設,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王國強説,“十二五”時期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中醫藥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更加科學合理,中醫醫療服務和應急體系更加完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初步構建,服務能力顯著提高;中醫藥人才素質明顯改善,結構更趨合理;繼承創新體系基本建立,傳承研究取得顯著成效;中藥産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現代中藥工業體系建設和産業創新能力得到加強;中醫藥文化業態更加豐富,文化資源得以有效開發利用;實現中醫藥立法,標準規範體系進一步健全,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國際交流與合作成效更加顯著,在國際傳統醫藥領域優勢地位得到鞏固和加強,基本實現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産業、文化全面協調發展。

2010年我國投入52.43億元專項資金髮展中醫藥事業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程卓 王茜)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13日表示,2010年,我國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52.43億元用於中醫藥事業發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多的一年。

    王國強是在13日開幕的2011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上的主題報告中作此表示的。會議為期兩天。

    王國強説,2010年,我國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取得了新進展。中央財政的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了16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41所地市級以上重點中醫醫院、147所縣中醫醫院建設以及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各地也進一步加大了經費投入力度。與此同時,管理機構建設進一步加強,服務補償機制探索取得新進展,醫療機構中藥製劑政策進一步完善。

    王國強説,過去五年,中醫藥事業發展邁出了新步伐。從2005年底到2009年底,中醫類別醫院從3009所增加到3299所,增長了9.6%;門急診人次從2.26億增加到3.28億,增長了44.96%。此外,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發展較快,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及應急救治能力明顯提高,中醫藥在治療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等突發事件和重大傳染病防治中發揮了獨特作用,成效顯著。

    與此同時,中醫藥文化建設開創嶄新局面,41項中醫藥項目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民族醫藥事業得到長足發展。目前,全國有民族醫院203所,開展民族醫教育的院校有14所,民族藥産業發展迅速,品種達906個,為民族地區人民群眾健康和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中醫藥法制化、標準化、信息化進程加快,中醫藥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相關鏈結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重慶市簽訂中醫藥合作協議
· 澳門致力打造粵澳中醫藥商貿平臺 促進産業發展
· 第三屆中醫藥現代化國際科技大會在成都成功召開
· 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候選單位公示
· 第三屆中醫藥大會集中簽約 總金額達73.37億元
· 中醫藥局就“中醫針灸”申遺成功舉行新聞發佈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