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記者王立彬)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15日説,為應對新能源産業國家戰略發展需要,我國水合物、鋰等新能源礦産及油頁巖等非常規能源礦産勘查取得一系列新突破。
汪民在2011年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上説,通過新一輪全國國土資源大調查,我國新能源資源調查評價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在我國南海北部和祁連山凍土區,首次發現天然氣水合物。與此同時,初步查明我國西藏自治區扎布耶鹽湖碳酸鋰總資源量達246萬噸,是世界三大百萬噸級鹽湖鋰礦之一。特別是我國首創了適合當地的低成本提鋰新工藝,將為西藏經濟發展和我國新能源産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汪民説,“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在油氣煤等傳統能源調查評價基礎上,繼續加大新能源以及非常規能源的調查勘探。在西北地區、松遼盆地及外圍、南方海相盆地、青藏高原、南黃海及南海北部陸坡深水區開展油氣基礎地質調查和戰略選區。開展西部和南方缺煤省區煤炭資源調查評價。開展陜北等地區油田資料復查、油田勘探過程中油鉀兼探。同時,國家將進一步開展頁巖氣、煤層氣、油頁巖等非常規油氣調查評價。兼顧南方花崗岩型和火山岩型,開展北方可地浸砂岩型鈾礦調查。加強天然氣水合物、鹽湖鋰、地熱能等新能源調查。
據介紹,最近10年來,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煤炭、鋼鐵、氧化鋁、銅、水泥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石油、鐵、銅、鉀鹽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52%、52%、71%、64%。而我國能源特別是石油能源對外依存度持續升高,成為海內外公眾關注的新焦點。
汪民説,10年來我國新增重要礦産資源儲量之和幾乎佔到新中國成立50年總和的一半,初步扭轉資源儲量消耗大於增長“寅吃卯糧”局面,形成藏中、滇西北、東天山銅多金屬,阿吾拉勒鐵礦,烏拉根和念青唐古拉鉛鋅多金屬,祁漫塔格鎢錫多金屬,羅布泊鉀鹽,北方砂岩型鈾礦,大場金礦等十大資源基地。在能源礦産方面,證實松遼盆地外圍、銀額盆地、中上揚子盆地和羌塘盆地等區域具有良好油氣資源前景。海洋油氣調查圈定38個含油氣盆地,在南海北部發現了巨厚的中生代含油氣地層。在新疆探獲1927億噸巨厚煤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