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
●140萬住房困難的農牧民全部遷入新居
●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13.9%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
基礎設施建設奠定發展新基礎
記者:我們在採訪中經常聽説,“十一五”奠定了西藏發展的新基礎,具有里程碑意義,開啟了西藏的新時代。您怎麼看這個評價?
張慶黎:“十一五”時期,西藏發生大變化,首先是交通。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開通,開闢了西藏發展進步的新紀元。隨後,我們建成了那曲物流中心,拉薩至日喀則的鐵路也已開工建設。農牧民依託青藏鐵路,發展農家樂、民俗旅遊,辦起出租車隊、採石採砂場等,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13.9%,去年全區人均純收入達3990元。
記者:除鐵路之外,其它交通情況的變化如何?
張慶黎:2010年7月1日,隨著阿裏昆莎機場的正式通航,西藏7個地區已有5個通航,目前已有航線19條,通航城市達16個。
隨著墨脫公路的關鍵性工程——嘎隆拉隧道近日打通,這條公路可在2012年建成通車,屆時將結束我國最後一個縣不通公路的歷史。5年來,我們大力推進農村公路通達工程,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了5.8萬公里。目前,全區7個地市全部通油路,73個縣中有60個縣通了油路,所有鄉鎮及80%以上的建制村通了公路。全區私人擁有汽車20多萬輛,相當於1/10的人有私家車。
記者:迄今為止,“十一五”是西藏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最大的時期嗎?
張慶黎:是的。2010年全區固定資産投資完成440億元,增長16%,5年來累計達到1630億元,是“十五”的2.3倍,超過西藏和平解放以來的投資總和。到2010年底,中央確定的“十一五”180個項目全部開工,新增和調整的8個項目全部得到落實。直孔電站、巴河雪卡電站、獅泉河電站投入使用,青藏直流聯網工程、藏木水電站、旁多水利樞紐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這些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奠定了西藏發展的新基礎。
“安居工程”目標完全實現
記者:西藏在全國較早提出在農村實施“安居工程”,目前這一工程的進展情況如何?
張慶黎:我們在2006年初作出承諾:用5年時間讓全區住房條件較差的27.48萬戶、140萬農牧民群眾全部住上安全適用的房屋。目前這一目標已完全實現。我們在新建和改善農牧民住房的同時,還整體推進農村水、電、路、訊、氣、廣播電視、郵政和優美環境“八到農家”工程,今年安排5.27億元,實施500個建制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現在農村的生活設施和生産設施都有了很大變化。
記者:西藏農牧民在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方面有了哪些明顯改善?
張慶黎:5年來,我們大幅增加教育、衛生、社保等社會事業方面的投入,累計達到521億多元。教育、衛生、社保三項支出以及農牧民的培訓經費均分別比2005年增長了1到3倍。全區實現了“普九”,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2%。97%以上的鄉鎮新建了衛生院,所有縣鄉都配備了基本醫療設備,多數建制村配備了鄉村醫生和必要的醫療器材。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區覆蓋。鄉建有綜合文化館站,村建有“農家書屋”,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已達90%多。
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
記者:西藏提出要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西藏的特點表現在什麼方面?
張慶黎:西藏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是西藏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我理解所謂“特點”,就是要充分考慮西藏的特殊情況,堅持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大力實施“一産上水平、二産抓重點、三産大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著力培育一批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具有西藏特色的優勢産業。
記者:西藏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但生態環境實際上很脆弱。我們怎樣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
張慶黎:我們目前已在實施國家重點生態工程——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將從根本上奠定修復與重建西藏自然生態系統的基礎,維護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態功能,並增強西藏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我們計劃到2030年基本建成西藏生態安全屏障,這不僅對我國,也將對全球區域環境與氣候産生積極影響。
記者:展望“十二五”,西藏未來五年的目標是什麼?
張慶黎:我們初步擬定“十二五”重點項目255個,規劃總投資6037億元,其中“十二五”投資3000多億元。下一步要加快拉日鐵路、拉薩至貢嘎機場專用公路、青藏直流聯網工程、旁多水利樞紐工程等重大項目的施工建設。“十二五”期間,我們要努力實現每個地區都建有機場的目標,要使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萬公里。
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更加注重改善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更加注重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更加注重保護高原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增長、生活寬裕、生態良好、社會穩定、文明進步的有機統一。到2015年,保持經濟跨越式發展勢頭,農牧民人均純收入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顯著提高,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社會更加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