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記者 鄭曉奕)供電優先調度、送電開闢“綠色通道”、服務深入田間地頭、投資改造排灌機井的通電設施……應對華北、黃淮地區冬春大旱,國家電網公司多措並舉,確保抗旱用電“供得上、送得出、用得好”。
記者28日從國家電網公司獲悉,為切實服務好抗旱工作,國家電網公司及轄下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蘇等電力公司正在根據旱情發展變化,採取多項措施,配合地方政府千方百計確保抗旱用電。
“克服當前電力供電缺口,我們加強了抗旱用電負荷的需求分析,加大了跨區電力調度用於支援旱區,並統籌安排有序用電,確保旱區人畜飲水工程及農田排灌設施的用電供得上。”國家電網農電部安全質量處處長歐陽亞平告訴記者。
來自國網電力調度部門的統計顯示,當前我國電力需求保持高位增長態勢。上周,全國日均發電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3%,旱區省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電力缺口。其中,河南最大電力缺口440萬千瓦、山西440萬千瓦、山東308萬千瓦、江蘇760萬千瓦。
預測今後一段時期,華北、黃淮地區的氣象乾旱仍將持續發展,出現冬春連旱的可能性較大。歐陽亞平説,春節後旱區灌溉用電高峰若與全社會用電高峰疊加,供電形勢將不容樂觀。
為保旱區用電“送得出”,國家電網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簡化用電手續,開闢送電“綠色通道”。同時,今冬累計投入1.67億元資金,臨時架設了配變電箱2000多臺、10千伏線路900多公里、低壓線路3000多公里,配合打井5800多眼,灌溉耕地近6400萬畝,解決了400多萬人飲水困難。
為保“用得好”,供電部門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抗旱供電服務活動。入冬以來,共計出動保抗旱供電服務隊5852支、34萬人次。他們深入田間地頭,加強對供電設施的巡視,累計消除設備缺陷和隱患3萬多處。
目前,全國用於農田排灌的機井中大約60%用電,其餘用柴油。機井用電相對便宜,但部分機井存在電力線路“卡脖子”、配變設施老化或過載等問題。國家電網表示,將結合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和農村“低電壓”綜合治理工作,對機井通電設備進行改造治理,提高其供電能力。
國家電網去年底已下達12.4億元用於旱區6省近5.8萬眼機井的改造,今年底改造完後將使400多萬畝耕地受益。今後5年,國家電網規劃投資39億元用於機井通電改造,預計受益機井23.6萬眼機,受益耕地約100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