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4日電(記者 林紅梅)“十一五”的五年裏,我國加速編織立體交通網,我國公路、水路、民航、郵政均迎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建設熱潮,取得前所未有的大發展,陸海空條條大道暢通,基本滿足了百姓出行需求。適應社會新期待,在“十二五”中,交通作為國民經濟“先行官”,仍需進一步大步“先行”。
2006年年初,交通運輸部黨組提出了“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的交通發展理念。在“三個服務”指導下,“十一五”成為我國歷史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大的五年。
一串串統計數據,是蜿蜒在祖國大地交通網的濃縮表達:
在陸上,到去年年底,全國公路網總里程達到395萬公里,5年新增60.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7.3萬公里,五年新增3.2萬公里,國家高速公路網骨架基本形成。
全國農村公路通車里程到去年年底達到345萬公里,五年新增通車里程53.5萬公里。其中,東、中部地區94%的建制村通了瀝青(水泥)路,西部98%的建制村通了公路。廣大農民在家門口就有路走,有車坐,“村村通”成為廣大百姓最歡迎的“德政工程”。
全國郵路總長度達到380萬公里,五年新增40萬公里。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完成1975億元,同比增長21%。
在水上,我國內河水運建設五年總投資為1000億元,超過新中國成立至“十五”末的投資總額;全國沿海港口通過能力達55.1億噸,五年新增30億噸;內河航道里程達12.3萬公里,五年新增及改善航道里程5700公里。
在水上運輸獲得大發展的同時,我國五年救助遇險人員97367人,平均一年救助超過19000人,救助成功率達到96.3%。全國共設置了20個直屬海事機構,112個分支機構,承擔起水上安全監管工作;國家五年對救撈共投入55億元,救撈系統擁有各類救助船舶70多艘、120艘打撈船舶和21架救助飛機,海上有人遇險,救撈隊伍快速出動救人。
在空中,中國民航業“十一五”期間航空業務規模快速增長,成為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統計數據顯示,到去年底,中國民航運輸機隊總量達到1610架,是2005年的1.87倍;通用航空作業年均增長10%;通用機隊數量翻番,達到1000架。去年民航全行業完成運輸總週轉量505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達到2.7億人次,貨郵運輸量達到520萬噸,年均增長分別為14.1%、14%和11.1%;航空運輸旅客週轉量在綜合交通體系中的比重提升了3個百分點。
條條大道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出基礎性的支撐作用,百姓出行趨向便捷、安全、順暢。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公路客貨運量完成300億人次和220億噸,分別是2005年的1.8倍和1.6倍;港口和集裝箱吞吐量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內河貨運量完成17億噸,是2005年的1.6倍;民航客貨運量完成2.66億人次和500萬噸,分別是2005年的1.9倍和1.6倍。
交通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距離百姓出行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局部堵車、航班延誤、春運難等困擾百姓出行的現象仍然存在。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説,據預測,到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對交通運輸總量的要求將是現在總量的兩倍左右,今後,發展仍是交通人要啃的最大的“硬骨頭”。在今後的五年裏,將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繼續加強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統籌規劃銜接,合理配置資源,逐步實現各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到2015年,初步建成便捷、高效、綠色、安全的交通運輸體系。
主要建設內容為:以國家高速公路網建設為龍頭,加強省際連接線即“斷頭路”建設。修訂國家公路網規劃,強化國省道改造,力爭“十二五”末路網整體結構優化升級,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有序推進沿海港口建設,完善煤油礦箱等主要貨種港口佈局,加強資源整合,推進以臨港工業為依託的沿海港口新港區開發建設。加快推進長江等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實施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工程、荊江河段治理工程、西江航運幹線和京杭運河擴能工程等重點項目;優化機場佈局,增強機場保障能力;加強郵政基礎網絡建設和增強快遞發展能力,基本完成空白鄉鎮郵政所補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