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人工影響天氣詳解:人工增雨雪不會污染環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2月16日   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提示

    在2月9日至13日的兩次降水期間,氣象部門抓住有利天氣條件,組織北京、天津、河北等旱區採取跨區域聯合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對減緩旱情起到積極作用。人工影響天氣在我國開展的情況如何?會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不可能“人工造雨雪”

    人工增雨雪作業,需要一定的雲和降水條件

    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主任郭學良表示,現代人工影響天氣的原理,是基於自然雲和降水的形成過程建立的,通過飛機、火箭等運載工具向雲中播撒催化劑,促進雲水向降水的轉化過程和提高轉化效率。例如,播撒碘化銀催化劑,形成大量的人工冰晶,促進雲中過冷水冰晶化而形成降水;通過飛機向雲中播撒吸濕性催化劑(氯化鈉等鹽粒子),促進雲滴粒子形成的核化和碰並過程,産生降水粒子。

    “這些事實和原理,是通過大量的室內實驗、數值模擬試驗和外場科學試驗檢驗和驗證,具有堅實的科學基礎的。”郭學良説,幾十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內外大量人工影響天氣科研和外場試驗成果的積累,人工影響天氣的技術目前已趨於業務化。

    氣象專家強調,人工增雨雪作業,需要一定的雲和降水條件,不可能做到晴空條件下的“人工造雨雪”。人工影響天氣的範圍和影響是有限的,不能誇大。

    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副主任王廣河舉例説:我國上世紀70年代之前叫人工“降雨”,之後改為人工“增雨”,“人工增雨這個概念就更為科學,意味著對具備人工影響天氣條件的雲施加影響,會使其增加一定的雨量,而不是想讓天空下多大雨就可以下多大雨。”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介紹,立春之後,我國暖濕氣流開始活躍,水汽條件較好。此次冷空氣與暖濕氣流交匯位置偏北,為氣象乾旱區帶來了良好的降水條件。各地氣象部門適時開展的人工增雨雪作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為何在我國大規模開展?

    我國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規模居世界第一

    現代人工增雨雪活動開始於1946年,目前全世界每年有30多個國家開展這項工作。我國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規模居世界第一。

    王廣河説,人工影響天氣在我國得到大規模發展,成為深受老百姓歡迎的一項公益事業,跟社會需求密切相關。

    王廣河介紹,人工增雨雪是人工影響天氣中最常見的一種,我國早在1958年吉林大旱時就實施了飛機人工增雨作業。

    2008年8月8日,為保障第二十九屆奧運會開幕式不受影響,氣象部門在北京郊區和河北省進行了大規模地面火箭人工消減雨作業,累計發射火箭1104枚,有效保證了國家體育場外圍降水雲係提前降水或減弱,成功完成了國家體育場奧運開幕式攔截降水任務。在撲滅1987年黑龍江大興安嶺森林火災時,人工影響天氣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氣象專家指出,總體來説,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人均佔有水資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乾旱災害是我國長期面臨的主要氣象災害,與糧食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社會穩定等重大問題密切相關。近年來我國不斷出現的大範圍、長時間的特大乾旱,説明氣候變化顯著加劇了乾旱的嚴峻性。

    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通過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科學合理開發利用空中雲水資源,成為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會不會影響環境?

    沒有證據表明上遊地區人工增雨雪,會減少下游雨雪量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要使用碘化銀等催化劑,很多人有疑慮:這些催化劑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嗎?

    王廣河説,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中經常使用乾冰、液氮、碘化銀等催化劑,這些催化劑不會造成環境污染。乾冰、液氮汽化後成為二氧化碳和氮氣,它們都是空氣的組成部分,對環境不會産生影響。碘化銀中的銀離子是重金屬,但碘化銀用量極小,飛機飛一架次所用的碘化銀大約在200克到300克,一枚高炮炮彈只含有1克碘化銀,一枚火箭彈裏邊大概只含8克到15克的碘化銀,這個量的碘化銀分散在很大的區域裏面,其單位面積的含量微乎其微。

    北京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在長年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的密雲水庫等區域進行過監測,結果表明銀離子含量遠遠低於國家規定的標準,達不到污染的程度。

    氣象專家指出,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上遊地區進行人工增雨雪,會減少下游地區的雨雪量。在大範圍降水過程中,雲中水汽是不斷補充的,上升氣流不斷變化,雲係不斷更新。人工催化作業對水汽的影響比較小,因為降雨(雪)量只是水汽通量的一小部分,而催化增雨(雪)量又只相當於降水的一小部分,所以人工催化作業對水汽通量的影響是很小的。

    為了檢驗上遊人工增雨作業對下游降雨量變化的影響,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曾專門設計過一項人工增雨隨機試驗,最後的統計結果表明,催化區下風向的降水量,同催化區一樣是增加的。科研人員還分析了在澳、美、以色列、瑞士進行的其他四項人工增雨試驗,也得到了相似的統計結果。(記者 劉毅)

 
 
 相關鏈結
· 中央財政緊急撥付人工影響天氣專項補助750萬元
· 中央財政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交流會召開 鄭國光出席
· 我國將加強人工影響天氣能力 推動科學防災減災
· 氣象局:東北區域國家級人工影響天氣基地落戶吉林
· 我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規模居世界首位 效益顯著
· 空軍史上最大陣容“備勤”國慶閱兵人工影響天氣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