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2月21日電(記者 顧玲)青海省各高校近年以市場需求為“晴雨錶”,圍繞市場需求調整招生和專業設置,優化學科建設,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得到有效提高。
據青海省教育廳廳長王予波介紹,近年來,青海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和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全省高校在校生由“十五”末的4.9萬人增加到6.2萬人。為使畢業生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配置的需要,提高就業率,青海各高校優化學科專業佈局結構,建立了普通高校分專業初次就業率通報制度,對全省各高校近年來各專業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進行了通報。根據社會需求,青海省對普通高校就業率偏低的38個本科專業進行了調整並停止招生,同時申報了9個新增本專科專業。
據了解,青海民族大學停招了與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不相符的14個本科專業、3個專科專業,並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申報應用物理學等新專業。
青海大學是青海唯一入選“211工程”的大學,青海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張宏岩介紹,青海大學堅持“招生跟著就業走、專業跟著市場走、辦學圍繞社會需求轉”的工作思路,重視招生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尤其是與青海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學校每年視各專業的就業情況為市場需求的“晴雨錶”,經過廣泛調查分析,對就業率低的專業做出了停招、緩招或隔年招生。近幾年,青海大學停招了畢業生就業率較低的農學、園林、行政管理、統計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日語等專業的招生,暫停了管理科學、麻醉學、醫學檢驗、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專業的招生計劃。同時,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增設了測繪工程、地質工程、材料科學(能源開發與利用方向)、水利水電(農業水利工程方向)、水文水資源工程等專業的招生。
青海大學還根據青海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建設了一批具有區域特色和優勢的重點學科,突出人才培養對社會需求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學校重點建設了與青海四大支柱産業(電力、石油天然氣、鹽湖化工、有色金屬)和四大優勢産業(冶金、醫藥、建材、家畜産品加工)密切相關的專業,在三江源保護、高原農牧業、鹽湖化工、高原醫學、藏醫藥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學科優勢和辦學特色,為畢業生服務地方經濟奠定了良好的專業基礎。
2010年,青海省屬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83%,是5年來青海省屬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最高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