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訪北交大招生就業處處長:自主招生要跨三個門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2月22日   來源:光明日報

    目前,自主招生改革是全國上下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作為全國最早發起自主招生聯考的五所院校之一,北京交通大學的招生負責人王化深教授認為他們的改革是成功的。但是對於自主招生,他主張不要妄評誰是誰非,而是在高考制度的設計改革實施上注重合理性和規範性。為此,他提出了幾個觀點,記者將之歸納為自主招生要跨越的“三個門檻”。

    門檻一:為考試招生立法

    記者:考試招生立法已經有教育部門和資深學者提出過,但不知為何沒有定音。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王化深:高考涉及千家萬戶,其行為都應該遵守“遊戲規則”。那就應該依據《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按照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修訂教育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制定有關考試、學校招生的法律法規。

    我不是法律工作者,但我深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若想在某個領域實現公平就應該用該領域的法律來衡量,高考更不能例外。目前,我們還缺少這樣的法規,使得該領域可能出現“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可能性。現在,社會對高考的關注度可以説是最高量級,許多不了解情況的人認為“很神秘”,從業者認為“很辛苦,也很冤枉”,對錯是非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有法可依,誰“撞線”就治誰,對錯自明。

    細心分析,自主招生熱點實質並不是媒體炒作的生源大戰,目前,所謂各個集團中的高校並不缺生源,那麼為什麼會引起媒體戰?主要原因在於涉及面太大,難免會被認為是“搶生源”、“小高考”等。再者就是考生和家長沒有弄清楚各校的簡章和條件,只是把自主招生簡單的理解為“優惠20分”,增強了其“熱烈氣氛”。我並不是説,聯考就不好,主要是組織形式問題。

    我們北京五高校地理位置很近,專業的行業特色鮮明,規模類似,2005年就開始了聯考試點,主要是想為了讓考生省事,減少考生負擔,另外,各校也可減少考務工作量,經過報名選拔使得少數學生來校進行一天的筆試面試,即省時間,又解決了考試安全問題。目前我們五校考慮和交流最多的是如何規範面試的環節,盡可能較少人為因素的影響,各校都有一些很好的做法。

    6年試驗下來,我們認為是成功的。為什麼其他學校搞起了聯考,就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值得思考。如果“有法可依”,如果各校都遵紀守規,自主招生試點工作一定是成功的。現在,全國有80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試點資格,北京就有20所。但是,自主招生畢竟佔千萬考生的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中國農大和中央民族大學均未參加自主招生試點,我以為這是他們的辦學自主權的體現,也許還有更多的考慮。

    門檻二:要對所有考生“機會公平”

    記者:考試公平一直是社會尤其是考生家長關心的話題。如何確保自主招生的公平?

    王化深:高考帶有“選拔人才”職能,不可能做到“絕對公平”,但為所有學生提供參加“選拔”的機會提供“機會公平”是可以做到的。

    各校不應限制學生所在的學校,不應該將“不知名”中學的學生拒之門外,更不應該為自主招生設置極其苛刻的條件。今年教育部對此有明文規定,比如推薦和自薦並舉,不得設置中學範圍等,各校應該照文執行。我們學校今年雖沿用了每年踴躍報考本校較多的所謂“生源基地中學”可推薦少量學生報考的方式,但也允許其他學校的學生自薦報考,對二者的審核是一樣的,即大家的機會平等,考核成績平等對待。

    一個值得討論的就是教育欠發達地區或素質教育較弱的中學學生在當前自主招生的條件下的“機會”問題不可回避。以前在選拔時許多學校十分重視“全面素質,成績優秀”而忽略“培養潛質、濃厚興趣”,使得這些中學的學生進入自主招生行列機會較少。

    另一個話題就是自主招生選拔的社會環境問題。前年我們五校召開的100所中學校長參加的校長論壇,其中一個主題就是關於中學的推薦問題,各地校長有不同的觀點。北方的幾位校長認為,他們最了解自己的學生,應該相信校長的推薦。而南方的幾位校長認為,校長也會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不要這個推薦權為好,還是以大學的考核為主。我認為,社會環境還沒有達到完全實施這些工作的程度,因此需要試點、總結和完善才能展開。

    因此,高考招生不能僅僅認為是教育主管部門和大學招生部門的事,是全社會的事。大家在批評的時候還應該提供建議和承擔義務。

    我們也在思考,高校自主招生等特殊類招生工作是否可以延伸到中學。如果中學的學業考試、綜合素質測評(成長記錄)、大學中學教師聯合指導的興趣小組等能為高校所用,配合高招統考,就用不著當前興師動眾的非統考類的考試了。

    門檻三:招生與培養、就業應實現聯動

    記者:不管是統考招生,還是自主招生以及各類招生,各校都用大量的辦法做宣傳、諮詢,甚至為吸引生源想出了一系列的招數,甚至有些學校之間被媒體稱為“生源大戰”,可謂下了大功夫。

    王化深:招生的生源再好,培養理念與方式不行,畢業生難以優質就業,只能説辦學是失敗的。所以,大學沒有必要過分的在“爭奪生源”上下大功夫,更多的精力應該花在培養和管理上。

    我們這個部門負責學校招生和就業,是學校名副其實的“守門人”。因此我們積極倡導招生和培養、就業聯動。每年學校都要把招生、教務(研究生培養)和就業部門召集在一起,從就業逆向研究我們的培養乃至招生問題。

    還有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是自主招生試點工作強調了學生對某一專業有“濃厚興趣”。但各高校每年畢業生都有大約5%-10%的不能按期畢業或拿不到學士學位。在這些學生當中,極少數有突發事件、心理或生理上的問題影響了學習成績,大多數是對學校或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如何在選擇學校和專業上給學生更大的餘地是我們招生工作應該思考的。配合學校比較寬鬆的轉專業政策使學生願意學,學得好是高校的任務。

    另一個問題就是因材施教。我們的各類招生都強調了學生的“特長”,無可厚非。但這些學生進入大學後是否在這些“特長”上發揮好呢?答案是不確定的。按現在的培養方式及考核標準,你的數學考了再高的分,其他任何一科不及格還是畢不了業。這類學生入學後,我們很多學校沒有一個適合他們學習的氛圍和因材施教的策略。這些學生是相關招生政策的受益者,他們以優良的成績和具有個人特色的專業特點進入校園,但又成為我們現有教育體制的受害者。所以我提出應當使招生、培養、就業聯動,就是著眼於此。(記者 朱振國)

 
 
 相關鏈結
· 北大北師大南開復旦等13所大學舉行自主招生聯考
· 清華等7所高校自主招生考試開考 6萬多考生參加
· 清華大學將對欠發達地區的優秀學生試點自主招生
· 北京:2010年12所高職院校自主招生2695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