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黃深鋼、劉錚、岳德亮)怎麼讓在“最後一公里”高漲的菜價落下來?怎麼不讓“蒜你狠”“糖高宗”再掀波瀾?物價問題關係到千萬家庭,也緊緊牽動著代表委員的心。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與網民在線交流時提出,解決物價問題最重要的措施是四個方面:控制貨幣流動性、努力發展生産、搞好流通、管好市場。代表、委員就這四大措施進行了點評。
舉措一:控制貨幣流動性
解決物價問題要控制貨幣流動性,也就是管好物價上漲的貨幣因素。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長楊子強告訴記者,現代市場經濟中,物價都是用貨幣來表現,貨幣因素對於物價上漲具有重要作用。但也不能由此判斷一切物價上漲都是由貨幣偏多和貨幣政策放鬆所引起的。物價上漲除了與貨幣因素有關外,還受供給衝擊、成本推動、輸入型通脹、理順資源産品價格等因素影響。“隨著貨幣政策轉向穩健和央行流動性管理的持續加強,貨幣因素對物價的推漲作用將減弱,並逐步轉變為穩定物價的積極因素。”楊子強代表説。
楊子強代表認為,如今的貨幣政策,正在體現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特殊狀態向常態回歸的要求,有利於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特別是彰顯了國家把穩定物價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治理通脹的決心。
舉措二:把米袋子、菜籃子當作頭等大事抓
為抗擊今年北方一些小麥主産區的特大旱情,中央政府花了129億元支持抗旱澆水。努力發展生産,特別是農業生産,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是政府穩定物價的基礎性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市長邵佔維告訴記者,杭州市已經提出了4%左右的物價調控目標,要確保完成這個目標,就要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我們要保障糧食良種率在100%,大力推廣測土配方試點,適當集中土地提高綜合利用效益,改良耕作方法提高機械化程度,積極扶持發展農産品的精加工、深加工,鼓勵農業生産大戶在市場中亮身份、創品牌、保安全。”邵佔維代表説,要建立嚴格有力的督查落實機制,並將“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建設任務納入地方政府年度綜合考核和新農村建設考核。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楊慶育説,農産品特別是糧食價格是穩定物價的“定心丸”。價格上漲壓力越大,就越是要真金白銀地加大對農産品生産的扶持力度,讓供應充足的市場使百姓安心。
舉措三:要搞好流通
在杭州市西郊有個雙龍農貿市場,相距3公里左右還有一個嘉綠農貿市場。記者曾在兩個農貿市場發現,同樣的毛毛菜,大尖椒和黃瓜,雙龍農貿市場的價格分別為每斤1.6元、2.2元和1.8元,在嘉綠農貿市場,價格就分別直升為每斤3元、4.5元和3.5元,漲幅翻番。
目前,農産品流通環節是整個流通環節最薄弱的,流通環節搞得不好會使物價上漲,流通環節過多還會造成農産品的浪費。
“要抓住菜價上漲的‘牛鼻子’,”全國人大代表、溫嶺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林燚認為,必須解決蔬菜從菜地到菜場的“最後一公里漲價”問題,加強重要農産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著力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這就要求政府出臺進一步發展配送制的政策,鼓勵農業大戶向農貿市場、超市直供貨源,“使農民成為農産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受益者”。
舉措四:要管好市場
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使市場有序發展,是針對當前通脹預期增強的有效應對措施。管理市場主要是採取經濟和法律的手段,但也必須採取必要的行政手段。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通脹預期比通脹本身更可怕。一些遊資投機炒作,對此要加強管理,嚴厲打擊。這樣不但穩定價格,而且穩定百姓的預期。
遲福林建議,建立“菜籃子”和“米袋子”商品市場監控制度,主管部門要定期分析形勢,及時採取對策。要依法嚴厲打擊各種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亂紀行為,保護生産者、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説,管好市場要有充足的物資儲備做保障。要健全主要農副産品儲備和應急機制,落實糧、油、肉、蛋、菜為主的生活必需品應急儲備,確保市場供應不斷檔、不脫銷,重點做好災期、淡季、重要節日的保供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