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黃小希、白瀛)“老村醫退了,年輕村醫補充不進來,鄉村醫生隊伍後繼乏人,試想,幾年後這些古稀之人何以開展工作,村民健康由誰來保障?”全國人大代表馬文芳對我國鄉村醫生現狀不無擔憂。
來自河南省通許縣大崗李鄉蘇劉莊村的馬文芳代表,本身就是一位鄉村醫生。今年春節前,他用近一個月的時間前往山東、河南、湖南等省,調研鄉村醫生的待遇及養老等問題。
這次調研,馬文芳代表一共去了100個村、100個村衛生所,調查了100名鄉村醫生。調查結果顯示,100個鄉村醫生中,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53歲,平均年齡63.14歲;月收入最高的1000元,最低的50元,平均月收入342.7元;身體健康的84人,有各種疾病的16人。這100個衛生所全部擔負著公共衛生服務,全部擔負著村裏的健康管理。
馬文芳代表表示,村衛生室是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最基本的單位,鄉村醫生是農村衛生隊伍的重要力量,他們擔負著農村防疫、醫療、保健、協助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等工作。
馬文芳代表記得,湖南的一位鄉村醫生曾説,由於村醫待遇不合理,養老保險無著落,村醫人心思動,後繼乏人,部分村級衛生室關門停辦,出現了一些村醫“空白村”,這不僅為村民看病出了難題,而且威脅到農村衛生服務網底的安全。
“一頭守著祖業土地,一頭解決著村民的頭痛腦熱;一手拿著鐮刀鋤頭,一手拿著聽診器。鄉村醫生的身份仍然是農民。”馬文芳代表建議,加快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明確鄉村醫生身份,將鄉村醫生的人事關係納入鄉鎮衛生院管理,規範用人程序,明晰鄉村醫生醫療衛生職能的法律地位,提升鄉村醫生對農村衛生事業的職業歸屬感,提供一定工作經費和人員工資,保障工作人員的基本生活。與此同時,加大對村級衛生所建設的投入,將村級衛生所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逐年加大投入,改變目前村級衛生所房屋破舊、設備簡陋、缺醫少藥的情況,實現“吃藥打針不出村”。
為了讓鄉村醫生老有所養,馬文芳代表建議,國家出臺配套政策,讓鄉村醫生根據從醫年限按月領取一定的養老金。同時,建立規範統一的鄉村醫生養老保險制度,解決鄉村醫生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