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黨組織的堅強領導是平安有序撤離的重要保證
新華社突尼斯拉斯傑迪爾口岸3月4日電(記者康新文)從利比亞西部撤離中國公民的行動已接近尾聲。從2月23日啟動西線行動以來,共有10539名中國同胞經拉斯傑迪爾口岸進入突尼斯境內。記者深切感受到,之所以能創造迅速、有序、平安撤離的“中國奇跡”,除了黨中央、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國內外各部門共同努力之外,中國在當地各公司的黨委一班人始終發揮堅強領導和堡壘作用,也對撤離工作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絕不丟下一個人”——一位“老總”的誓言
從西線最早撤入突尼斯境內的,是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在利比亞的施工隊伍。作為西線撤離大軍的開路先鋒,他們經歷了一次次意想不到的磨難和考驗,但他們從容應對、積極化解,為後續人員撤離提供了寶貴經驗。
矮矮的身材、圓圓的面孔、憨憨的笑容,這是中南院利比亞住房項目常務副總經理李勇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但當坐下來交談之後,記者很快發現他果敢、堅強、隨和、智慧,是一條漢子,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公司的員工一直稱他為“勇總”,一直像親人一樣惦記著他的安危。中南院的799名員工是2月24日淩晨進入突尼斯的,而李勇和其他36名員工則是26日夜裏才跨過利突邊界的。當記者請他介紹其中的故事時,他卻“答非所問”地誇起他的員工,誇起公司黨委一班人來。
“利比亞局勢16日發生動蕩後,公司黨委立即召開了緊急會議,在明確提出制訂應急預案和做好應變準備的同時,要求公司所屬各部門確保員工的安全,確保國家的財産不受損失,因為我們當時還立足於繼續留在當地完成施工項目,”李勇的嗓子因連日勞累而有些沙啞。“但在20日公司遭到武裝分子襲擊後,公司黨委再次召開緊急會議,明確提出準備撤離利比亞,並連夜在公司圍墻之外挖掘了一條寬、深各兩米的壕溝,構築了三道防護線,並把公司的所有員工及時撤到了防護線內。”
中南院的項目工地位於距利比亞西部邊界60多公里處的祖瓦爾,公司的873名員工分散在5個施工工地和1個管理基地。在利比亞局勢急劇惡化後,公司黨委先後6次召開緊急會議,不斷完善和細化各項應急措施。當2月22日17時左右接到撤離通知後,公司再次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在準確完成了人員和車輛統計的基礎上,連夜對公司的28臺大型施工車輛進行改裝和加固,把在撤離過程中確保員工安全作為“死命令”下達到所屬各部門。
2月23日一大早,已經連續三天三夜沒有休息的黨委一班人又逐一檢查了車輛的加固情況,逐一落實每台車輛的搭乘人數和領隊名單。9時40分,整個車隊按照預先排定的順序開始撤離。但由於撤離路上的兩個城市分別被兩股武裝力量所控制,並在2月22日夜裏發生激烈交火後設置了眾多關卡,因此撤離車隊不斷更換路線,最終於13時30分抵達邊界。
這時,邊界地區的局勢十分混亂,四週不時傳來槍聲。公司黨委緊急磋商後當即決定,一方面繼續與利比亞邊防溝通和交涉,另一方面派人趕往利比亞首都辦理相關手續。而此時的利比亞首都已處於混亂之中,很可能進得去,出不來。“生死關頭,公司工程部副部長倪德祥和綜合部主管吉建福主動請纓,為了全體員工早日脫離險境,義無反顧地驅車趕往首都,而他們完全可能是有去無回呀!”談到他的這兩位勇敢的同事,李勇非常激動,眼眶裏含著淚。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局勢的不明和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加劇了人們心頭的焦慮和不安,直到倪德祥和吉建福冒雨連夜趕回後,“大家空懸著的心才終於像石頭落地一樣踏實了”。沒想到的是,當公司799名員工依次辦完離境手續進入突尼斯境內後,公司另外33名員工卻因“沒有護照”而被拒絕離境。其實,他們的護照是因申辦居留證交到了利比亞移民局。
又在邊界滯留了三天兩夜之後,“勇總”才和這33名員工以及主動留下來陪伴他們的幾個同事一起,于26日晚上進入突尼斯境內。至此,公司的836名中國同胞全部脫險,“勇總”以實際行動實現了公司黨委和他自己撤離前就立下的“絕不丟下一個人”的誓言。
北京建工集團“愛眾”至上
北京建工集團的總經理由愛眾是位典型的山東大漢,黧黑的臉上透著剛毅和威嚴。據説,無論是對待施工質量還是職工管理,他都非常嚴格和挑剔,儼然一個鐵面無情的“黑臉包拯”。但記者在採訪公司的員工時,他們卻向記者講述了由愛眾和公司黨委的許多“愛眾”故事。公司的黨委書記夏書仁則是個面孔白凈的謙謙長者,從1969年參加工作後,基本上一直從事黨務工作。
北京建工集團在利比亞的一萬套住房項目位於首都的黎波裏東南50公里處,下屬9個施工、管理、技術和後勤單位,共有2851名中國員工。他們是2月27日組織182輛各種交通工具分3個梯隊從工地撤出,並於2月28日9時左右全部安全進入突尼斯的。“或許是我們浩浩蕩蕩的車隊本身就具有一種威懾力量,一路上基本沒有遇到什麼威脅,只是在到達邊界後遇到了難民潮。為確保每個員工安全,我們有意推遲了辦理出入境手續的時間,”由愛眾2月28日在邊界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當記者隔天來到科薩酒店準備對他進行進一步採訪時,由愛眾和其他幾位黨委成員正在酒店院子裏的椰棗樹下開會,商討在入住酒店後如何加強員工的管理、怎樣組織員工分批搭乘包機回國等問題。
和其他在利比亞的中國企業一樣,北京建工集團從2月16日利比亞局勢出現動蕩之日起,就每天召開一次黨委緊急會議,根據利比亞局勢的不斷變化及時調整集團的應急預案。依據集團的“大事記”,由愛眾詳細、準確地介紹了集團撤離行動的各個階段:從2月16日到2月20日為第一階段,從2月21日到2月25日為第二階段,從2月26日到2月28日為第三階段,從3月1日起進入了第四階段。
由愛眾介紹,集團在第一階段主要立足於堅守,要求所屬各部門立即儲備足夠的生活和生産物資,“一手抓生産,一手保生活”,同時要求每個單位成立10人以上的巡邏隊,對中國員工的營地實行24小時不間斷巡邏,確保每個員工的生命和財産安全。在2月20日發生了武裝分子衝擊和搶劫中資企業的事件後,集團黨委當即作出了加強保衛、準備撤離的決定。
在第二階段,集團一方面要求各部門挖掘壕溝、成立百人以上的護廠隊,以確保安全;一方面進一步細化撤離方案,全面啟動撤離準備工作。
在做好了所有準備之後,撤離計劃進入具體實施的第三階段。此時,集團黨委以《告全體職工書》的形式明確了“先工人後領導、先下級後上級”的撤離原則,明確了“婦女、老弱病、普通員工、分部管理人員、總部領導”的撤離順序,特別強調總部黨委成員必須最後撤離。由於集團人員眾多,黨委最初決定從海路撤到馬耳他。為此,由愛眾幾次隻身前往首都與海運公司談判,並實地探察撤退路線。但到2月26日晚上發現首都已經陷入激戰、經首都撤離風險太大之後,他立即決定執行第二方案,從陸路撤到突尼斯。於是,由愛眾在冒著槍林彈雨從首都趕回集團的路上,就通過手機指示劉金良和王漣成兩位副總立即落實車輛。
同為黨委成員的劉、王兩位副總在利比亞局勢一片混亂的情況下,很快租到了撤離所需的182臺各種車輛!於是,第二天(2月27日)9時,一支龐大車隊按照順序編號、張貼著中國的國旗依次離開營地,向著230公里之外的利比亞西部邊界進發。而由愛眾最後一個上了最後一輛車,最後一個離開工地,後來他又最後一個辦理入境手續,最後一個入住酒店。由於集團黨委的堅強領導和從容週密的部署,集團的2851名員工毫發無損地撤到了突尼斯境內,人身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財物沒有蒙受任何損失!這不能不説是黨組織在異國他鄉創造的一個奇跡!
黨組織的堅強領導是有序撤離的重要保證
據統計,有20多家中資企業從西線撤到了突尼斯境內,絕大多數企業實現了“人員無一傷亡,財産基本無損”的既定目標。總結起來,這些企業都有一個團結、堅強的黨組織,特別是他們的主要領導始終堅守著自己的戰鬥崗位,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發揮了共産黨員的先進模範作用,成為穩定軍心的“定海神針”和廣大員工的“主心骨”。無論是撤離之前的精心準備、撤離途中的從容指揮和果斷決策,還是撤離到突尼斯境內的週密善後,無不體現著黨的“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記者在一線採訪過程中了解並親身感受到,每當從邊界對面過來的隊伍整齊有序,特別是每個撤離人員的臉上雖然佈滿疲憊但卻沒有驚恐時,他們的背後肯定會有一個堅強的黨組織,有一個始終支撐著大家信念的主心骨,有一個總是把危險和困難留給自己的領導集體。而且,他們在帶好自己隊伍的同時,往往還主動幫助和照顧那些“失去”了領導的其他公司的員工,充分體現了在危難時刻“骨肉同胞”互愛互助的深情。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些始終保持著完整建制的中資企業幾乎都是在入住賓館或酒店的當天,就恢復了正常的管理機制:安撫自己的員工,派出志願者幫助使館工作人員接待剛到達的其他同胞,主動與國內主管單位聯絡撤離人員的接待和安置。
中國此次動員“國家力量”組織和實施的這場大規模的“國家行動”,已經贏得了國際社會和突尼斯民眾的高度讚揚。一些國家駐突尼斯的使館把中國的西線撤離行動視為“品牌”,紛紛打電話諮詢或取經。記者在現場遇到的聯合國難民署、國際移民組織和突尼斯紅新月會的官員,也一再稱讚中國西線的撤離行動“快速、有序”,顯示了中國政府“良好的組織和行動能力”。親身經歷了撤離全過程的中國企業的員工更是深有體會。“強大的祖國是海外兒女堅實的靠山”成了他們共同的心聲。
“人民空軍接我們回家”——中國空軍運輸機接運我在利撤離人員側記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張汨汨、鄭文浩、申進科) 了解時事的人對中國空軍的伊爾-76運輸機應該不會陌生。從玉樹抗震、舟曲抗擊泥石流災害,到抗洪搶險、抗旱救災,它承載著大批救災物資在大江南北的天空上穿梭。而今年早春,中國空軍伊爾-76再次挑起重擔,這一次,它運載的是遠在異國他鄉的一個個同胞。
4日10時30分,隨著最後一架伊爾-76的穩穩落地,中國空軍4架運輸機圓滿完成了我在利撤離人員的接運任務。自2月28日出發以來,他們飛行了12架次、43小時,單機總航程近3萬公里,將1655人接運至蘇丹首都喀土穆,將287人接運到北京。
“這次行動任務急、要求高,是對我們的一個考驗。”空軍參謀長助理鄭元林説,“我們2月27日晚上接到預先號令,28日18時就出發了,整個準備時間不足24小時。”
從中國前往利比亞的航線跨越阿拉伯海和紅海,要經過6個時區和8個空情管制區,這一過程創下了中國空軍大型運輸機航程最遠的紀錄。儘管時間緊急,空軍還是做出了精心準備,去時的飛機上滿載著食品、藥品和生活物資。每架飛機都由過硬機組進行操控保障,包括隨行醫護人員,還配有阿拉伯語翻譯和英語翻譯。
“每架飛機15名機組成員,‘接同胞回家’的心情一個比一個急迫。”空軍航空兵某師師長俞金池説,“我們幾天來日平均休息時間不到3小時,爭取以最快速度把同胞接出來。”
在利比亞塞卜哈和蘇丹喀土穆之間的天空上,4架飛機往來穿梭,連續飛行8架次。機組官兵們的就餐,都是在停落間隙吃點方便麵、盒飯了事。“以前我不愛吃方便麵,現在聞到泡麵的味道還覺得挺香。”俞金池笑著説。
機上乘客的飲食卻做了精心安排。經過12個小時的飛行,50歲的代先元走下舷梯時,還顯得很有精神。“我們在飛機上吃了麵包、米飯、雞肉、牛肉,還有黃瓜和西紅柿。”他説,“機艙裏有礦泉水,想喝就去拿。”
代先元的家鄉在湖北黃陂,他是長江岩土工程總公司的工人。“我們本來在塔拉根工作,聽説北方亂起來了,大家都很心慌,還好國家把我們接出來。”他説,“我們是坐民航包機到喀土穆的,那時心裏已經有底多了。剛一降落,又聽説空軍也派飛機來接我們,心裏那個激動呀,幾百個人當時就鼓起掌來了。”
第一次乘坐軍機的代先元覺得飛機上處處都很新鮮。“飛機上的椅子是皮的,可以躺可以坐,還能下來走動走動。回來12個小時,我們每人都輪著睡了一會兒。”他説。
伊爾-76本是運載武器、車輛、物資和武裝士兵的大型軍用運輸機,為了讓回撤同胞們的行程更加安全舒適,空軍連夜在機艙內搭起可供坐臥的雙層臥架,還安裝了臨時衛生間。每趟航程,機組都把機艙內氣溫控制在16攝氏度到26攝氏度之間,回國前,每位乘客還領到了一床嶄新的空調被。
“噪音是有點大,但軍用飛機嘛,本來就是‘轟轟’的。”代先元説,“我這排有一個兄弟暈機,空軍的醫生馬上過來給他吃了藥,還教了他幾個抗暈機的動作。”
每架運輸機上都有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進行保障,還配備了急救器械和常備藥品。“所幸的是沒怎麼用得上。”隨機的空軍總醫院護士蘇迅説,“我跟的這架飛機幾天來運送了將近500名乘客,只有15人有點暈機,3人輕度感冒。”
從北非35攝氏度的高溫天氣回到北京,衣著單薄的代先元等人多少有些不適應。不過剛下飛機,立刻就有空軍戰士把棉大衣分發到他們手上。
披著軍綠色的棉大衣,正在邊檢處排隊的代先元還沒來得及給家裏的老伴報平安。“不過我在蘇丹的時候給她打過電話了,我説,我坐空軍飛機回來,你就放心吧!”
地中海見證同胞情——中國海軍“徐州”艦為撤離我在利人員船舶護航全紀錄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吳登峰、李唐、莫小亮)正在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第七批護航編隊“徐州”艦,奉中央軍委命令緊急啟程趕赴利比亞附近海域,為撤離我在利人員的船舶提供支持和保護。
從亞丁灣到地中海,距離2000多海裏,跨越20個緯度,“徐州”艦晝夜兼程,千里馳騁,成功為搭載我撤離同胞的客輪實施護航。
臨危受命 快速反應
2月23日,北京,海軍作戰指揮大廳。大幅世界地圖前,圍滿了海軍領導和相關部門人員,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焦急的目光鎖定在亞丁灣和地中海兩片蔚藍色塊上。
接到中央軍委派軍艦執行為撤離我在海外人員船舶實施警戒護航任務的命令後,海軍領導和機關立即忙碌起來。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吳勝利,海軍政委劉曉江等領導親自籌劃部署,坐鎮指揮。
此時,萬里之遙的亞丁灣,第七批護航編隊“舟山”艦正靠泊吉布提港進行例行休整補給,“徐州”艦正在亞丁灣西部海域執行第299批船舶護航任務。
快速反應,刻不容緩。海軍領導機關科學指揮調度護航兵力,命令“徐州”艦前出,同時命令“舟山”艦提前結束休整,接替“徐州”艦,與“千島湖”艦共同執行護航任務。
夜色朦朧,星波傳信。領受任務後,第七批護航編隊迅速指揮“徐州”艦進行任務轉進,認真研究任務海區特點,及時靠泊“千島湖”艦緊急補給油水、物資,完善兵力行動、政治工作、後勤裝備保障等方案預案,在最短時間內做好了一切準備。
當地時間2月24日3時(北京時間8時),“徐州”艦從曼德海峽南口起航,晝夜兼程趕往地中海。
“徐州”艦前出後,護航兵力減少了,但海盜活動依然猖獗,如何確保正常護航任務順利完成?面對接踵而來的複雜局面,海軍機關及時指導第七批護航編隊採取加強預警值班力量、提高直升機戰鬥值班等級、加強與被護商船溝通聯絡等手段,有效確保了第299批14艘被護船舶的安全。
一邊是應對突發事件單艦前出千里機動,另一邊是執行正常護航任務。海軍機關和護航編隊科學指揮,統籌兼顧,齊頭並進,有條不紊,這既得益於海軍不斷提升的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和素質,更得益於護航兩年多來積累的遠洋行動經驗。
千里馳援 全力以赴
航經海域海況陌生,利比亞沿海局勢不明,不可預知因素增多,為撤離人員船舶護航經驗缺乏……一系列困難擺在了官兵面前。
劈波斬浪,攻堅克難。千里走單騎的“徐州”艦一路航行一路準備。指揮所專門安排課業,對航海、醫療、法律法規等方面進行了專門的講解學習,熟悉紅海、地中海、蘇伊士運河附近各個港口有關航線資料和航法規定,做好了傷員救治和應急後送的相關準備,並對裝備進行了精心調試,確保始終處於良好狀態。
雖然“徐州”艦已經在亞丁灣連續執行了近4個月的護航任務,官兵們的身體、心理很是疲憊,但領受這一光榮任務後,官兵們個個士氣高漲,始終保持著旺盛的鬥志。
航海業務長王培敬、航海長陳愛森將陌生海域航行中的每個環節都考慮進來,確保航行萬無一失。
在震耳欲聾的燃氣輪機艙,當更的機電兵吳濤、張濤在仔細地巡檢主機運行情況,精心呵護著艦艇的“心臟”,為軍艦提供強勁持續動力。
蘇伊士運河航道複雜,引水口令繁多,隨艦女翻譯鄧雅便認真學習運河航法,準確無誤掌握每一個口令,出色保障引水員安全引導“徐州”艦通過蘇伊士運河。
連續航行6晝夜終於趕到任務海區。3月1日上午,“徐州”艦雷達發現搭載我在利比亞人員的“衛尼澤洛斯”號客輪後,任務指揮員、某驅逐艦支隊副支隊長王獻忠命令艦載直升機起飛,赴客輪上空巡邏警戒,並組織特戰隊員嚴密觀察海面,第一時間將同胞們置於祖國軍艦的保護之下。
考驗仍在繼續。當天下午,“徐州”艦完成對“衛尼澤洛斯”號客輪護航後,在地中海遭遇了惡劣海況,風力超過8級,浪高5至6米,艦艇搖晃傾斜達10度以上。艦長王宏民及時發佈大風浪緊急部署,採取機動航行和減速的辦法減輕搖擺和上浪,加強對活動物品的檢查固定,同時加強了值更值勤,調整重要崗位人員,艦政委王立新逐個戰位逐個兵艙看望慰問。
心手相牽 血濃于水
當地時間3月1日10時30分(北京時間16時30分),“徐州”艦在地中海與搭乘2142名同胞的“衛尼澤洛斯”號客輪順利會合,開始為撤離我在利比亞人員船舶實施護航。
“親愛的同胞們,大家辛苦了!祖國和人民時刻牽掛著你們,專門派軍艦來保護你們的安全。祝同胞們平安回國,早日與親人團聚!”“徐州”艦任務指揮所政委、某驅逐艦支隊政治部主任韋建華通過甚高頻電臺向客輪上的同胞表達了親切慰問。
遠在異國他鄉,護航官兵與骨肉同胞心手相牽,守望相助。當得知一些同胞暈船嘔吐時,“徐州”艦醫療組人員及時採用甚高頻電臺與客輪上的工作人員取得聯絡,指導他們正確服用抗暈船藥,並傳授抗暈船方法。
在軍艦的護送下,撤離的同胞真切地感受到了來自祖國的關懷。他們激動地紛紛跑到甲板上,朝“徐州”艦不停地揮手,呼喊聲一浪高過一浪,不少人還高高舉起五星紅旗,歡呼雀躍,極喜而泣。官兵們則拉起“祖國海軍向你們致以親切問候!”“祝同胞們一路平安!”的橫幅,以特有方式向同胞表示親切的問候。
“能夠親歷這次救援護航,我們倍感驕傲和自豪。”“徐州”艦官兵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