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安徽省歙縣10萬名山區群眾“告別”地質災害之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合肥3月7日電(記者 王立武)“政府的民生工程,幫我們實現了幾輩人渴盼的大事,真是太感謝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搬遷到安徽歙縣縣城附近新居的潘理人激動地説。

    歙縣地處皖南山區,是皖南人口最多的縣。全縣80%以上的土地為山地、丘陵,地質結構複雜,使歙縣成為地質災害易發縣、多發縣。全縣共有地質災害點557處,危及2.47萬多人的生命安全和1.3億元的財産安全。

    潘理人以前住在海拔1100多米的金川鄉皂汰村,每到汛期或遇風雨天氣,他經常夜不能寐。“房子地基都是懸空的,一到雨雪天,屋子嘎嘎作響。”他説。

    2006年以來,歙縣多渠道籌集資金2.3億元開展了地質災害點治理和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像潘理人一樣,目前全縣已有1557戶、4400多名群眾遠離了地質災害困擾。2010年歙縣的地質災害比上年增加70%,但沒有發生一起人員傷亡事件。

    歙縣國土局負責人介紹,地質災害點避讓搬遷始終是歙縣每年民生工程的頭號項目。按照搬遷安置方案,對願意和需要安置的,統一在安置點予以安置;對不願意和不需要安置的,給予補償。同時,將拆遷補償標準、補償金額等上墻公佈並接受監督。

    據記者了解,2009年下半年開始,歙縣政府又針對其他易發生地質災害的深山區10萬名群眾實施了“下山工程”。歙縣政府在縣城集中建設小區,定向、定價向深山區移民銷售;各鄉鎮也在鎮區所在地選擇交通便利、生産生活條件好、有發展前景的地方,統一規劃下山移民集中安置點。

    歙縣還想方設法幫助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岔口鎮鳥雀坪長灘安置點的移民廣泛種植山核桃、菊花等經濟作物,實現了增收;富堨鎮園藝場新村的移民依託農場優勢和專業大戶引領,發展果品産業;桂林鎮永新村、新明村的移民50%以上在歙縣經濟開發區務工,既增加了收入,又為發展縣域經濟貢獻了力量;小川鄉移民新村則以新安江為突破口,大力發展休閒觀光、網箱養魚等産業,帶動二、三産業發展。

    走進交通便利、依山傍水的岔口鎮白石庫源口新村,映入眼簾的是寬敞、潔凈的水泥路和三排徽式小樓。3年前,記者在這裡看到的還是一片灘塗,如今這裡已被改造成“集鎮”式的新農村,住著從3裏外的白石庫地質災害點上遷移下來的254名群眾。

    歙縣縣長胡仕聖自豪地告訴記者,經過努力,全縣已有10萬多名山區群眾走出深山開始了幸福的新生活。

 
 
 相關鏈結
· 重大地質災害預警及救災關鍵技術研究通過驗收
· 全國第二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名單公佈
· 貴州關嶺"5.28"特大地質災害受災戶春節前遷新居
· 廣西:做好冰凍天氣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防範工作
· 國土資源部:做好雨雪冰凍引發地質災害防範工作
· 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大傑出監測員頒獎晚會在京舉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