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周聲濤:“十二五”奏響“三農”全面發展新號角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十二五”,奏響“三農”全面發展新號角
——專訪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供銷總社
原黨組書記、理事會原副主任周聲濤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張辛欣)“米袋子”更滿了,“菜籃子”更豐富了,農民的“錢袋子”更鼓了。過去的五年,是我國“三農”發展的黃金時期之一。站在新起點上,面臨自然災害頻發、國際農産品市場劇烈波動等多重挑戰,農業農村經濟怎麼發展,如何將好的形勢保持下去?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供銷總社原黨組書記、理事會原副主任周聲濤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這位情係“三農”的老專家就“十二五”期間“三農”熱點問題答疑解惑。

    農業穩則天下安 重視“三農”怎樣都不為過

    記者:“十二五”規劃草案中提到,未來五年,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對此您怎麼看?

    周聲濤:“十一五”期間,我國“三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首先歸功於中央進一步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始終強調“三農”工作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入,推出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夯實農業基礎設施,加快農村公共服務事業建設等,才使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五年增長超過6%,糧食産量實現連續四年過萬億斤。也正是由於糧食增産、農民增收,才保證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農業穩則天下安,農業興促百業興。農業的基礎地位決定我們對“三農”工作不能有絲毫的鬆懈。我國的農業發展基礎比較脆弱,農民持續增收缺乏長效機制。儘管我國已經進入以城帶鄉、以工補農的階段,但仍有相當一些地方走的仍是農村支持城市的路子,徵用農村土地的補償主要還是用於經營城市。

    “十二五”期間,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更加重視“三農”問題,把中央的精神和政策貫徹落實到行動上,進一步加大投入,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緊守耕地防線 不能奢想13億人的嘴巴係在糧食進口上

    記者:“十二五”規劃草案中提到,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七連增”後,我國糧食生産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將如何突破?

    周聲濤:以世界上7%的耕地承擔著養活世界上22%人口的重任,人多地少的國情使得糧食安全問題一直困擾著中華民族。“三農”問題,特別是糧食安全關係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成敗,不能奢想13億人的嘴巴係在糧食進口上。

    好好算一下,我國農産品的缺口已經很大了。比如國産大豆對於食用油市場的定價權早已經喪失殆盡,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進口大豆在國內的食用油市場呼風喚雨。

    保護農用地實在是當務之急,工業化、城鎮化要搞,但更要強調保護耕地的重要性。如果耕地面積不能確保,糧食安全就真令人擔憂了。

    加強水利建設 不能只是亡羊補牢

    記者:大興水利強基礎。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以及“十二五規劃草案”中,都前所未有地將水利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對此您怎麼看?

    周聲濤:水之利,利在農業生産,利在經濟建設,利在環境改善,利在民生福祉。就農業而言,水利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國水利建設仍面臨“基礎脆弱、欠賬太多、全面吃緊”的嚴峻形勢。去年的西南大旱,今年的華北大旱,已經敲響了警鐘。四川是天府之國,都江堰功不可沒,但也不得不面對有效灌溉面積不足的現實。大旱臨頭才想到打井,是亡羊補牢,但更要未雨綢繆。

    上世紀90年代起,我國商品糧産區的中心從南方轉移到北方,但由於農田水利建設滯後,給糧食安全埋下隱患。加強水利建設,為農業生産提供足夠水源,對確保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我相信,通過一系列具體措施的實施和財政的巨大投入,我國水利建設的面貌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搞好現代農業,首先要為農民做好社會化服務

    記者: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您認為推進農業現代化,最關鍵的是什麼?

    周聲濤: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就是為了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推進農業生産經營産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

    當前,強調生産多些,對流通重視得不夠,對社會化服務重視得不夠。隨著實際情況的不斷變化,在家庭聯産承包作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前提下,我們根據農民意願,注意整合,搞適度規模經營,但不論是家庭承包,還是規模經營,都對農業社會化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老人婦女在家種地,不搞好社會化服務,農業增産確實很難。

    我們要為農民提供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比如,農資經營網絡,不僅為農民提供質優價廉的化肥農藥,杜絕假冒偽劣進入市場,還要提供種子、測土施肥、配方用藥、技術推廣等服務。

    在做好農業生産産前、産中、産後社會化服務的同時,還要幫助農民把生産出來的東西賣出去、賣出好價錢。把千家萬戶的農民組織起來,進入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發展專業合作社,改變分散經營的農民在市場中的弱勢地位,龍頭企業和農戶對接,地頭與超市、餐桌對接,不斷推進農業生産經營産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進而實現農民增收。

    做好民生答卷,為農民解決後顧之憂

    記者:“十二五”時期,如何更好地保護農民利益?

    周聲濤:近年來,中央持續加大對“三農”的投入,發放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通過農村稅費改革實現了對農民多予少取、甚至不取,乃至補貼。

    同樣,做好農村民生,為農民解決消費的後顧之憂至關重要。要通過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搞好農村義務教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等工作,加快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切實保護他們的利益。

    未來五年,我們對“三農”工作不能有絲毫鬆懈,還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相關鏈結
· 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三位村支書代表聊"三農"
· “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三農”投入不斷增長
·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繼續推進"三農"金融服務發展
· 2011年氣象工作將為"三農"提供全方位全過程服務
· 山東財政五年投入“三農”方面的資金達4700億元
· 陜西省農村工作會召開 部署2011年“三農”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