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給耕地穿件“保墑衣”——甘肅乾旱山區春耕見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0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蘭州3月9日電(記者 梁強)“去年鋪了7畝,今年10畝地要全都鋪上。”正在田裏撒肥料的崇尚志對記者説。這位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楊塔鄉楊塔村的農民漢子,自打驚蟄節氣一過,就忙活在自家這10畝耕地裏。

    崇尚志要鋪的是地膜,鋪膜的方式很簡單,就是把耕地地表犁起大小雙壟後,撒上肥料,然後用地膜將土地全覆蓋,抑制蒸發;到了種植季節,再沿著壟溝在地膜上打眼,種植玉米等作物。這項由甘肅探索總結出的耕作技術叫做全膜雙壟溝播技術,一般是在雨水豐富的秋季或土壤剛剛解凍的初春進行覆膜作業。

    “現在種地收入差不多趕上打工了。”崇尚志的這句話,説出了他今年對種地格外給力的原因。崇尚志家去年種了7畝全膜玉米,每畝地收穫了1300斤,而以前這裡的耕地根本種不成玉米,只能種些春小麥、豌豆等作物。碰上雨水多些的好年景,小麥也就收穫四五百斤,而對十年九旱的永靖縣乾旱山區來説,大多年份的收成也就是兩三百斤。

    這樣的收成很難讓莊稼人上心,崇尚志前一年就沒有種地,忙著打工去了。崇尚志告訴記者,今年一定要把地裏的活幹好了,再出去打工。

    2010年,甘肅省推廣全膜技術種植玉米893萬畝,平均畝産達1212公斤,生産的糧食約佔甘肅糧食總産量的56.5%,而全膜玉米的種植面積僅為甘肅糧食播種面積的1/4。

    早在5年前就開始種植全膜玉米的永靖縣小嶺鄉旭坪村,村支書馬玉文告訴記者,全村1800多畝耕地,已經有1400多畝鋪了膜。

    “每年鋪膜面積都有增加,玉米産量好,一畝能收1300多斤。現在再也不用割草喂牲口了,你看,剩下的玉米秸稈都用不完。”馬玉文指著一戶院墻外堆放著不少玉米秸稈的農戶,笑呵呵地對記者説。

    以前填不飽肚皮的乾旱地,自從給耕地穿上了“保墑衣”,就變成了“大糧倉”。全膜技術一下子激發了莊稼人的幹勁,在有200來戶的旭坪村,平均每2戶就有一台為鋪膜打基礎的旋耕機。

    據甘肅農業部門技術人員介紹,全膜技術能更好地抑制水分蒸發,將水分的利用率提高到70%-80%;此外這項技術還具有增溫增光的效果。全膜玉米每畝還能生産大量秸稈,還為發展養殖提供了豐富的原料。

    甘肅省今年計劃投入2.4億元,繼續推廣運用這一技術1000萬畝以上,在已推廣秋覆膜500多萬畝的基礎上,今春引導農民覆膜500萬畝。

    現如今,走在甘肅中東部乾旱山區,一塊塊鋪上地膜的耕田,在春日陽光的照耀下,就像穿上了白絲緞,蓄積著土地和太陽的力量,等待豐收的到來。 

 
 
 相關鏈結
· 青海東南部農業區黃河谷地乾旱
· 山東省為應對特大乾旱已投入抗旱資金24.61億元
· 抗旱壯歌——山東省抗擊60年一遇的特大乾旱紀實
· 圖表:19日“雨水”我國乾旱將有所緩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