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 王立彬)設計井深為2500米的國土資源部第一口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示範工程監測井,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鎮正式開鑽。
記者9日從國土資源部獲悉,這一監測井設計井深2500米,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實施,委託寧夏地勘局施工。主要目標是動態監測二氧化碳運移逃逸狀況,並開展相關領域的專題研究,為我國實施二氧化碳地質儲存提供基礎地質資料方面的支持。這標誌著作為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地質響應”浩大工程的一部分,二氧化碳地質儲存方面的研究和示範,將開始為我國發展低碳經濟提供支持。
據悉,為加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地質服務工作,國土資源部成立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領導小組,組織制定了工作方案。中國地質調查局啟動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工作。二氧化碳地質儲存調查評價已納入《地質礦産保障工程實施方案(2010-2020)》。作為《全國二氧化碳地質儲存潛力評價與示範工程》重要內容之一,全國主要沉積盆地二氧化碳地質儲存潛力評價正陸續展開,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示範工程也在實施之中。
碳捕獲與封存是指將大型發電廠、鋼鐵廠、化工廠等産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儲存,以避免排放到大氣中的一種技術,通過捕集、運輸及封存環節,可使單位發電碳排放減少85%-90%。作為一項環保新技術,一些發達國家主要將二氧化碳捕獲存放在地下或海底。據估計,如果全面應用這一技術,可以使人類減排成本降低30%。英國建設了4座碳捕獲和儲存示範工程,美國研製了將二氧化碳封存在水泥中的新技術。
神華集團于2010年8月份啟動了國內第一個以二氧化碳減排為目的的二氧化碳捕獲與地質儲存工程,目前已完成二氧化碳捕獲裝置和灌注井施工等工作,並進行了初步灌注試驗。國土資源部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示範工程依託該項目進行,此次開鑽的監測井是項目工作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