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貴州十大民生工程劃出貧困地區包容性增長新曲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貴州“十大民生工程”
劃出貧困地區包容性增長“新曲線”

    新華社貴陽3月12日電(記者 王麗)作為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地處西南腹地的貴州不僅是中國扶貧開發的“主戰場”,也是確保實現2020年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最嚴峻的考題”。

    “十二五”開局,面對經濟社會既“轉”又“趕”的雙重壓力和雙重任務,貴州開始向落後和貧困發起“總攻”,同步啟動“十大民生工程”全力補足“民生短腿”,力求以一份全新的“民生答卷”劃出西部貧困地區包容性增長的“新曲線”。

    中國扶貧“主戰場”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

    地處雲貴高原交界處的迤那鎮,是貴州乃至全國最為邊遠、最為貧困的鄉鎮之一,居住著漢、彝、苗、回等8個民族的3.8萬多名群眾,因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群眾一直過著貧困生活。

    從今年起,農村公路、小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危房改造,現代化設施農業等多項民生工程將在迤那鎮同步啟動。幾年後,這個貧困鄉鎮的群眾將徹底擺脫貧困面貌。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貴州仍有50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934個貧困鄉和13973個貧困村。不少地方的農民人均純收入不及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水平的一半。如果國家執行新的扶貧標準,貴州貧困人口還將大幅增加。

    2010年,貴州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全國的60%,全省還有農村貧困人口505萬人,佔中國貧困人口總數的15%,居全國第一;貴州的貧困發生率為16.5%,居全國第二。同時,由於地形地貌複雜,地方財力十分薄弱,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公共設施欠賬很多,貴州也成為全國解決民生問題難度最大、任務最重的省份。

    “扶貧開發”一直是貴州的“第一民生工程”。“十一五”期間,貴州農村低保資金投入從2007年的6.57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39億元,年平均保障標準從742.5元提高到1186元,保障對象從256.7萬人增加到534.65萬人,全省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272萬。

    未來10年,貴州要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確保2020年全部解決505萬人的貧困問題,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

    民生“大禮包”補足“民生短腿”

    “一危三棚”改造、基礎設施向下延伸、農村環境改善……為全力補足“民生短腿”,在“十二五”開局之年,貴州同步啟動了“十大民生工程”。這些密集的民生“大禮包”有望築牢民生“保障網”。

    “十大民生工程”包括:扶貧脫貧攻堅工程,就業和創業工程,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程,“一危三棚”(農村危房、城市棚戶區、工礦棚戶區、林區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基礎設施向下延伸工程,農村生活環境改善工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公共衛生事業建設工程以及社會管理創新和平安創建工程。

    今年,貴州將千方百計籌資823.4億元,集中用於這“十大民生工程”。通過實施“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攻堅工程”、山地農業扶貧工程、生態扶貧産業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貧困地區鄉村旅遊發展工程等,顯著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

    “共享式發展”促進“包容性增長”

    “只有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貧困群眾的生活面貌,才能為撬動內需市場提供動力。”貴州省發改委主任劉遠坤説,通過實施“十大民生工程”,貴州就是要以“共享式發展”促進“包容性增長”。

    為真正破解阻礙群眾增收的扶貧難題,未來幾年,貴州將實行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相結合,大力推進集團扶貧,積極構建“大扶貧”格局。同時,將扶貧攻堅的重心從“整體扶貧”向重點區域、重點人群過渡,啃扶貧的“硬骨頭”。

    針對武陵山區、烏蒙山區、苗嶺山區等貧困人口較為集中的區域,貴州將實施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發扶貧攻堅工程,推進扶貧開發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由“單打獨鬥”向“合力推進”轉變,促進貧困地區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相關鏈結
· 2011年安徽將投入388億元繼續實施33項民生工程
· 西藏:和諧春風吹雪域 民生工程惠民政策暖人心
· 新疆“民生建設年”21項重點民生工程建設提速
· 四川財政2010年一般預算支出逾60%投入民生工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