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農民工不再沉重 跑步機上難分城裏城外人
——城市農民工健身調查記之二
新華社成都3月24日電(史春東 謝昊翔 唐瑞琦)當我們走近新生代農民工群體時,驚喜地發現,傳統農民工形象在“80後”“90後”的身上已開始變得模糊。第二代農民工有了自己鮮明個性,他們給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體育鍛鍊不再是沉重的話題,在他們身上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新生代”融入城市不沉重 運動身影成為新風景
22歲的何磊髮型很新潮,T恤很鮮艷,腳下的滑板如同靈巧的輕舟,他的表演引得行人駐足觀看。他身後幾個夥伴跟著他在玩,他們在成都商業中心的紅星路口的廣場上練習、表演。
四年多前,他高中畢業進城做印務工人,現在做平面設計,他的父親也在城裏做工。他説,下了班就愛玩滑板。最先是當觀眾,後來加入滑板隊伍中。這裡來玩的人,有三分一都是進城務工的小夥子。
清晨錦江河邊,一隊隊的年青小夥子踏著整齊步伐,唱著歌正在出操,他們都是附近單位的保安。
成都東門大橋“何師傅”燒烤,每天開店前,20多位廚師、服務員、洗碗工,面向鬧市街道,在音樂中又跳又蹦地做著健身操,個個很精神。餐館務工的“80後”們,用流行時尚的街舞開啟他們新的一天生活,給城市增加一道新風景。
城東的宏濟新路商店連排,每天早晨開工前,這條街上店舖的音樂此起彼伏,美發美容、房屋仲介公司、火鍋餐館的員工們,做操的、跳健身操的很是風光,這讓城裏的人也大開眼界,
一位姓劉的經理在接受採訪時説,他們的員工多是從農村來的娃兒,沒有太多的傳統約束,對新生事物接受快,早間的工操城裏的娃可能都沒有那麼認真。
跑步機上難分城裏城外人 “花錢買體育”上網找道友成時尚
採訪成都浩沙健身俱樂部馮文教練,想讓她推薦健身的農民工,她很為難地説:“現在參加健身鍛鍊的人,想從外觀上判斷他們是城裏人還是農村來的,真是太難了。”“我的一些學生們,他們已經融入了城市的生活,講究點的人説話多用普通話了,你聽不出來他是哪的人,在跑步機上很難判斷出他是城裏人還是城外人。”
在這家健身房中認識了劉大磊,他的工作是電腦店的櫃臺售貨員,月收入2800元,收入與城市人沒區別,他説為健康“花錢買體育”,自己很願意。
山地車愛好者徐宏有一些城裏的朋友,他喜歡騎遊。他上網以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他説,週日外出,説好在一個地方碰面,有男有女,開銷AA制,有什麼困難在QQ群上交流一下,朋友們都願意幫助你。沒有城裏人和農村人、富人與窮人的偏見。
成都市三環路上的勞務市場,春節後擠滿了找工作的年輕人,22歲的小劉來自四川仁壽縣,他告訴記者:“我喜歡打球和跑步,以前的公司也組織過活動,但時間還是太少了,希望能找一個可以提供這樣場地的工作單位。”他認為,錢多錢少點都可以,公司要有文體活動,自己想找歡樂的工作。關注就業環境的人,越來越多了。
今年2月,中華全國總工會發佈一份新生代農民工調查報告,新生代打工者成長的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工作期望、與農村家庭的經濟聯絡等方面。新生代農民工正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社會生活中。全總呼籲全社會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
四川省體科所副研究員何仲濤分析説,我國目前有2.3億農民工,其中新生代農民工約1億人。出生於上個世紀80、90年代的新生代農民工,生活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他們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屬於“從校門到校門”的一代,他們中不少人是職高畢業,有一技之長,對網絡熟悉,視野開闊,他們進城務工起點比父輩高多了,容易與社會生活對接,障礙少,他們中不少人是體育愛好者,在城市的全民健身熱潮中,他們如魚得水,對體育鍛鍊內在要求更高了。
在繁華的大都市中,不論是在健身房,還是在健身廣場,不論是在籃球公園,還是小山地車道上,第二代農民工正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出現在人們面前。他們為城市建設、社會經濟生活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盡情享受著城市公共體育資源帶給他們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