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 黑龍江東北部空氣中發現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是否會影響我國環境和境內公眾健康?百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輻射?什麼情況下需要採取個人防護措施?怎樣防護?日本地震海嘯及核泄漏事故引發我國公眾高度關注,對於這些焦點問題,權威部門和專家解答如下:
黑龍江東北部空氣中發現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劑量有多大?
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權威發佈,27日,我國黑龍江省東北部空氣中繼續檢測到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水平較26日沒有明顯變化。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答記者問:環保部27日在黑龍江省撫遠縣、饒河縣、虎林縣、東寧縣四個監測點的氣溶膠樣品中檢測到的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濃度值分別為2.88×10-4貝克/立方米,1.60×10-4貝克/立方米,1.42×10-4貝克/立方米,6.94×10-5貝克/立方米。
初步確認所檢測到的碘-131來自日本福島核事故。檢測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所帶來的附加輻射劑量極其微弱,小于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
衛生部網站:公眾持續攝入一年情況下,所導致的劑量約是國家標準規定的公眾年劑量限值(1毫西弗)的十萬分之一左右。考慮到目前的濃度環境下不可能持續一年時間,濃度很快會降低,實際結果將遠低於上述數值。
黑龍江發現的極微量放射性物質對環境、公眾健康有無影響?
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員會專家陳竹舟:根據氣象資料,目前大氣環流大的方向是由西往東的,但日本東北部有一個小環流,把極微量的放射性污染物帶到了中國。這是一個初步判斷。
隨著放射性物質的擴散,中國有可能監測到放射性水平增高,但這並不等於會影響環境和健康。即便有一些地區監測到的數據和當地本底水平相比有一點異常,但放射性物質已經被大大稀釋,不會達到影響公眾健康的水平。現在的檢測技術和儀器非常先進,大家沒有必要擔心。
正常情況下,人們一般受到哪些輻射照射?
中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公佈《核事故防護知識要點》:人類每時每刻都生活在各種輻射中。來自天然輻射的個人年有效劑量全球平均約為2.4毫西弗。其中,來自宇宙射線的為0.4毫西弗,來自地面γ射線的為0.5毫西弗,吸入(主要是室內氡)産生的為1.2毫西弗,食入為0.3毫西弗。
人們每年攝入的空氣、食物、水中的輻射照射劑量約為0.25毫西弗,戴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飛機旅行2000公里約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煙,一年有0.5至1毫西弗,一次X光檢查0.1毫西弗。
當輻射劑量低於100毫西弗時,醫學上觀察不到對人體的確定性效應,即明顯的組織損傷;當劑量超過4000毫西弗,在沒有醫學監護的情況下,有50%的死亡率,而當劑量超過6000毫西弗時,則可能致命。
公眾應該如何應對核與輻射突發事件?什麼情況下需要採取個人防護措施?怎樣防護?
中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網站登載世界衛生組織發佈《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問與答》:一旦出現核與輻射突發事件,公眾應當做的第一件事是盡可能獲取關於突發事件的可信信息,了解政府部門的決定、通知,切不可輕信謠言或小道信息。
其次,採取必要防護措施保護自己。例如,選用就近的建築物進行隱蔽,關閉門窗,關閉通風設備。根據地方政府的安排實施有組織、有序撤離。
當空氣被放射性物質污染時,可以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放射性物質所致劑量減少約90%。體表防護可用各種日常服裝,包括帽子、頭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
已受到或可疑受到體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員進行去污,應用水淋浴,並將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脫下存放起來,直到以後有時間再進行監測或處理。
衛生部對放射性核素碘-131健康相關知識進行答問
1. 有報道稱黑龍江部分環境監測點發現空氣中含有極微量碘-131,是不是説明日本核泄漏事故已威脅到我們?
碘-131是人工放射性核素(核裂變産物),正常情況下自然界中不會存在,日本核泄漏事故釋放的放射性核素中含有這種核素。目前在黑龍江東北部空氣中監測出碘-131,僅提示日本核泄漏的放射性物質隨大氣擴散已抵達我國境內,但濃度極其微弱,對我國公眾健康不會構成危害。 >>>詳細閱讀
日本核事故未對我國環境、境內公眾健康産生影響
新華社北京3月26日電 針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可能對我國産生的影響,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26日權威發佈:
3月26日,在我國黑龍江省東北部空氣中發現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初步確認係來自日本核電站事故放射性物質的釋放,其對當地公眾産生的劑量小于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無需採取任何防護措施。 >>>詳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