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2日電(記者王立彬)經中央批准,國土資源部將成立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及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以加強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技術支撐機構建設,應對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嚴峻形勢。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12日在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上説,2010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地質災害最嚴重一年。全國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災害30670起,造成2915人死亡失蹤,直接經濟損失64億元,分別比2009年增長1.8倍、5倍和2.6倍。2011年,國家地質災害發生的地質地貌條件、地震、乾旱和降雨等極端氣候等多方面因素仍將存在。為應對嚴峻的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中編辦已批准國土資源部成立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並增加司局級領導職數;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也已經批復,即將掛牌成立。各地要大力推動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技術支撐機構建設,地質災害多發易發省份,力求今年取得突破,已建立省級地質災害應急機構的,要向地市延伸。
汪民説,2011年,汶川和玉樹特大地震造成山體鬆動、岩體破碎,地質不穩定,盈江地震對地質環境的影響也可能在汛期顯露。受地理、經濟等條件制約,不少地方特別是西部部分群眾仍居住在深山峽谷中,受地質災害直接威脅。據預測,2011年夏季我國黃淮、江淮等地區降水較常年偏多,登陸的熱帶氣旋同期偏多,局地強降雨發生頻率、強度增強。從2010年情況看,主汛期雨情、水情異常複雜,引發的地質災害問題十分突出,常常是突如其來,猝不及防。
汪民説,當前,各地對地質災害辨識能力和避讓意識很薄弱,地質災害防治還沒有完全成為各項規劃建設的前置條件,大量城鄉和工程建設單位只重視工程施工,不重視地質狀況勘查和地災隱患排查,往往選址在地質災害隱患點。一些山區縣城、鄉鎮和村莊建在滑坡體或泥石流衝洪積扇上,由於條件限制,沒有全部搬遷,發生地質災害極易造成重大損失。同時國土資源部門地質災害防治專職管理人員很少,越往基層人員越少,現有監測機構技術支撐能力不足,監測預警體系很不健全,對於防災形勢的嚴峻性要有清醒認識。
汪民要求各地提高基層地質災害防範意識和預警預報、組織協調、應急避險、軟硬體支持等能力。立足於抗大災、應大急、救大險,將防災措施落到實處。進一步發揮群測群防體系的作用。汛期前要開展一次全面的隱患排查工作,做好值班和信息報送,遇有災情險情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強化三峽庫區等重點地區防治工作。